1. 简单百科
  2. 朱安

朱安

朱安(1879-1947),出生于浙江绍兴,是鲁迅的原配夫人。

朱安少时鲜少出门,仅在家人的教导下学习了《女儿训》。1899年,经人做媒,朱安和正在南京求学的鲁迅订了婚。1906年7月26日,朱安与鲁迅在周家新台门的大厅举行了婚礼。婚后,两人关系十分疏远。新婚生活只过了三天,鲁迅便以读书为由回到日本。之后,朱安便在家中承担着她作为儿媳的职责,照顾年迈的长辈。1919年,周家台门被卖,朱安便于12月24号跟随鲁迅前往北京,和周作人一家合居于北京西城八道湾11号。1924年5月25日,朱安又随鲁迅迁居到了西三条胡同21号的住宅。期间,朱安一直照顾鲁迅的生活,操持家务,但两人的感情仍旧毫无进展。1926年,鲁迅和伴侣许广平一起离开了北京,朱安便一直和婆婆居住在北京,由鲁迅供养。鲁迅去世后,朱安和婆婆由鲁迅后来的伴侣许广平一起供养。晚年,朱安生活穷困,一度想要出售鲁迅的藏书来维持生计,但最终被许广平及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制止。1947年6月29日,朱安因病逝世,享年69岁,被葬于西直门外保福寺中。

学者乔丽华对朱安表示出了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认为她是旧时代女性的缩影,是包办婚姻的牺牲者,一生可悲,但同时,她却也不应该仅仅是鲁迅研究当中的一个配角。

人物生平

少年经历

1879年,朱安出生于浙江绍兴人城里的丁家弄。和其他闺阁女子一样,朱安早年便缠了足,一直待在闺阁之中,平时鲜少出门,既不读书也不识字。在母亲俞氏和其他族人的教导下,朱安学习了《女儿训》,学会了怎样相夫教子、恪守礼法。1899年,经鲁迅本家叔祖母玉田夫人的儿媳谦少奶奶出面做媒,朱安和正在南京求学的鲁迅订了婚。鲁迅对这桩婚事颇为不满,曾从日本来信,提出要朱家姑娘另外嫁人。鲁迅的母亲鲁瑞便叫周冠五写信劝说鲁迅,强调退婚对两家的名声均有损害,于是鲁迅便勉强答应下了这门婚事。作为让步,鲁迅提出希望女方放足、进学堂,但均被朱安拒绝了。自1899年周朱两家订立婚约,婚事一再拖延。期间,鲁迅曾于1903年回国探亲,但婚礼也并未举行。

婚姻生活

1906年7月26日,朱安与鲁迅在周家新台门的大厅举行了婚礼。婚礼当天,为迎合未来的丈夫,朱安穿上了一双较大的绣花鞋,假装大脚。当晚,鲁迅颇为不情愿地进了洞房。自第二天起,鲁迅便搬去书房住,朱安则独守空房。与此同时,鲁迅也未按绍兴市习俗与朱安拜聂氏宗祠。新婚生活只过了三天,鲁迅便以读书为由回到日本。之后,朱安便在家中承担着她作为儿媳的职责,照顾年迈的长辈。1909年8月,在鲁迅母亲的催促下,鲁迅终于结束了长达七年之久的留日生涯,回到了故乡。鲁迅回来后,朱安虽与鲁迅住在一起,但因没有共同话题,两人始终谈不到一起,而后愈发疏远。1912年初,鲁迅再次离开了故乡绍兴,朱安又便开始了长达七年的独居生活。期间,朱安及其娘家人都曾给鲁迅写过信,但鲁迅颇为冷淡。在1913年和1916年两次回乡探亲的日记中,鲁迅也未曾提及过朱安。自1912年至1919年,朱安一直处于寡居状态,为此,朱安曾频繁回到娘家。

迁居北京

1919年,周家台门被卖,朱安便于12月24号跟随鲁迅前往北京,和周作人一家合居于北京西城八道湾11号。住在八道湾期间,朱安与鲁迅依旧处于分居状态,两人的房间距离较远。1923年7月19日,鲁迅和弟弟周作人决裂,鲁迅便打算搬出八道湾。搬离八道湾前,鲁迅曾询问过朱安未来的去向,朱安表示要和鲁迅一同搬走。朱安便于同年8月2日跟随鲁迅搬去了砖塔胡同61号暂住。期间,朱安一直照顾鲁迅的生活,操持家务,但两人的感情仍旧毫无进展。1924年5月25日,朱安又跟随鲁迅迁居到了西三条胡同21号的住宅。

随鲁迅迁居后,朱安努力缩小与鲁迅的差距,学做体操,支持鲁迅工作,最终,事与愿违。1926年8月26日,鲁迅和伴侣许广平一起离开了北京,前往上海市定居。1929年9月27日,鲁迅和许广平的孩子海婴出生。因摆脱了无子的过错,朱安也颇为高兴。此后数年,朱安都和婆婆一同住在北京,生活费用由鲁迅支持,但两人几乎毫无交流。1934年5月16日,朱安曾给鲁迅写信,提出想将侄子认作养子。对此,鲁迅回信表示自己并无意见。

晚年生活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鲁迅在上海逝世,朱安颇为悲痛。但因婆婆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朱安便没有前往上海奔丧。鲁迅去世后,朱安曾写信给周建人,希望许广平能到北京来,但被许广平婉拒了。1937年7月,就出版鲁迅全集的事情,朱安给许广平写一封委托书,将此事委托给许广平办理。此后,时局动荡,朱安和婆婆的生活变得日益拮据,两位老人的生活费用由许广平和周作人共同负担。1943年4月22日,朱安的婆婆去世,朱安自此便是孤身一人。

自婆婆去世后,朱安的生活费用部分由周作人负担。对于收下周作人的钱,朱安是较为不情愿的。同时,朱安得到的生活费也难以维持其生计。因此,朱安听从了周作人的建议,决定出售鲁迅的藏书。1944年8月25日,《新中国报》刊登了这一消息。许广平和鲁迅生前好友内山完造在听闻此事后均给朱安写了信,对此事进行了劝阻。同年十月,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也派人前去劝阻朱安。再加上许广平寄出生活费支持朱安的生活,朱安最终并未将鲁迅的藏书出售。

抗日战争结束后,朱安的情况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关注和同情,许多人登门拜访,并捐上钱款,但朱安均婉拒了。1947年6月29日,朱安因病逝世,享年69岁,被葬于西直门外保福寺中。去世前,朱安依照故乡绍兴市的风俗,对入殓时穿的衣服、盖的被子等做了详细的交代,希望死后能葬在鲁迅身边。同时,朱安还对自己的遗物进行了分割,对照顾接济过自己的人表达了感激之情。朱安去世后,在北平市的亲友料理了她的后世,并依照她的遗愿,在她去世后次日请来了和尚念经做法事。

重要争议

出生年份

关于朱安的出生日期,后世颇有争议。在经过对朱氏及周氏后人的采访调查后,绍兴的研究者裘士雄和张能耿等人认为朱安生于清光绪四年即1878年,比鲁迅大三岁。与此同时,还有学者认为朱安生于1879年,比鲁迅大两岁。一是因为当年在北京砖塔胡同与鲁迅家人一同居住的俞芳曾听鲁太夫人说朱安比鲁迅年长两岁,二是因为周作人长子周丰一曾说过朱安生于1879年,三是因为在朱安去世后,报纸上发表的由亲友撰写的《朱安小传》(署名森君,可能是阮和森)中说朱安是生于清光绪五年七月,即1879年。除以上两种年份外,还有人认为生于1877年、1880年的,但都缺乏有力的依据。

人物评价

朱安作为鲁迅的原配妻子,时人对其也多有评价。鲁迅后来的伴侣许广平曾在给鲁迅的信里称朱安为“遗产”。

鲁迅的学生俞芳也曾评价朱安道:“大师母个子不高,身材瘦小;脸型狭长,脸色微黄,前额、颧骨均略突出,看上去似带几分病容。眼睛大小适中,但不大有神,而且有些下陷,梳发髻。脚缠得很小,步履缓慢不稳。她当时虽只有四十多岁,可是穿着打扮比较老式,除夏天穿白夏布大襟短衣,下系黑色绸裙外,其他季节的衣服都是色泽较深较暗的,朴素整洁。从外形看,是旧式妇女的典型模样。平日少言寡语,少有笑容。”

后世学者对朱安也有一定的评价。学者乔丽华对朱安表示出了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认为她是旧时代女性的缩影,是包办婚姻的牺牲者,一生可悲,但同时,她却也不应该仅仅是鲁迅研究当中的一个配角。

家族成员

人物轶事

家宴发难

在无爱的婚姻中,朱安曾两次在家宴上向鲁迅发难,一次是绍兴,一次是北京。刚结婚时,有一次鲁迅回绍兴探亲,朱安备席款待亲友,席间朱安便当着亲友指责鲁迅种种不是。对此,鲁迅一言不发。等全家迁北京后,在鲁老太太一次寿诞开席前,朱安忽然穿戴整齐走出来,向亲友跪下,说道:“我来周家已许多年,大先生不很理我,但我也不会离开周家,我活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后半生我就是侍奉我的婆母。”话落,朱安便叩了头,回到房间。

遇蛇买币

1914年10月30日下午,朱安住的房间里钻出一条大白花蛇,被人捉住后扔到了“鬼园”。朱安联想到关于蛇的种种传说,相信有蛇出入自己的卧房是晦气的,或昭示了什么,心中颇感不安。故特地托二叔买来避邪之物,以消除晦气。

相关传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