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壁置换
眼壁置换(英语:Eyewall replacement cycle),又称为眼壁更替周期,是一种发生于热带气旋中心的现象。当强台风出现双重眼壁结构时,它们是处于眼壁更替周期。新的眼壁发展,替代当时的旧眼壁。 周期开始时一个环型的密集对流区首先在眼壁外发展,继而向内移动,以至出现双重眼壁结构。 其后内眼壁最终消散,外眼壁则增强并向内移动。 双重眼壁结构会维持约一至两日,通常显示台风该次增强周期接近完结。
然而,并不是所有双眼墙台风都会发生眼墙替换过程。研究表明,在西北太平洋的台风中,大约23%的双眼墙台风属于双眼墙结构维持(concentric eyewall smalls main tenance, CEM)型。这种类型的台风在演化过程中,内外眼墙共存超过20小时,具有较大宽度的眼墙间隔(平均67.5公里)和外眼墙(平均70公里),其强度要强于经历眼墙替换过程的台风。
形成原理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具有暖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台风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台风眼区(中心)、台风眼壁(云墙)、螺旋雨带三部分。
台风的中心是台风眼。发展成熟的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级以上强度)在深厚云区的中间,往往存在一个直径为几十公里,近似圆形的晴空少云区,称为眼区。台风内的风呈逆时针方向吹动,使中心空气发生旋转,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的风力互相平衡抵消,便形成了台风中心数十公里范围内的无风现象,加之空气下沉增温,使得云消雨散,由此诞生台风眼。围绕台风眼的狭窄环流就是台风眼壁(云墙)。因其有着强烈的上升气流,所以此处常出现狂风暴雨,是热带气旋中风力最强劲、天气最恶劣的地方。
形成过程
“眼壁置换”又叫“眼墙置换”,是强台风或者超强台风常有的自身结构调整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阶段:
眼壁消失
通过统计验证2017年至2018年大西洋地区6个飓风共进行了8次眼墙置换过程,在海表和自由大气高度上同时发生。平均眼墙置换时间为21小时,海表内外眼墙的平均半径分别为30公里和57公里,而自由大气高度内外眼墙的平均半径分别为31公里和62公里。
次生眼壁的形成
眼壁置换往往会导致台风的海面气压、最大风速和降水在短时间内剧烈变化,增加了台风强度和结构预报的难度。例如,2019年的超强台风利奇马就是一个典型的双眼墙台风,在登陆前后呈现出明显的双眼墙结构和两个强风及降水的高值区域,给中原地区沿海地区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判定
眼壁置换的原因,通俗说来是台风眼墙转得太快而“脱离群众”,没有办法带动整个系统的能量,所以要从小轮胎换成大轮胎。眼壁置换期间,台风一般会减弱。如果眼壁置换失败,台风会一蹶不振,继续减弱;但如果眼壁置换成功,台风会重新加强,与此同时环流扩大。2015年,超强台风台风苏迪罗进行了一次很成功的眼壁置换,出现了第二次巅峰。
参考资料
台风杜鹃─双重眼壁的台风.香港天文台.2023-07-29
多次“眼壁置换”!台风“摩羯”为啥这么强?.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9-07
狂跳5级!2019“台风王”或来袭!海宁人,这周六不放假!.微信公众平台.202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