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蓝领

蓝领

“蓝领”是一个舶来词,源自英文蓝色collar worker。蓝领起初是指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的工作者,代指和在办公桌前从事文书工作不同的人群,因为工作的时候多穿蓝色的工作服而得名。改革开放后,中原地区进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初代蓝领劳动者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蓝领群体“接棒”成为蓝领劳动力市场主力军。蓝领早已不单指代体力劳动者,其界限正逐渐变得模糊。2021年,中国蓝领劳动者群体规模达4亿人以上。

在《2019年蓝领生活与金融需求问卷调查报告》中显示,伴随着蓝领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收入也在同步提升。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蓝领的所在行业开始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蓝领分为普蓝、深蓝和锐蓝。普蓝是指依靠体力劳动获取报酬的蓝领人群;深蓝是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蓝领人群,属于技能型蓝领;而锐蓝指的是蓝领中拥有高级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高端人才。

随着互联网深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城镇化的步伐也在加速,使得人们的购物、饮食、居住、外出等活动都离不开互联网。这一现象催生了一个庞大的数字经济体,促使了新蓝领群体的产生。新蓝领群体的涉及行业包括主播、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房产经纪人、摆摊等。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转型,同时市场蓝领零工岗位需求量变大,于是产生了蓝领零工产业。与此同时,传统工业企业面临蓝领招工难、蓝领技能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定义

传统蓝领阶层也称蓝领工人,与“白领阶层”相对,是对从事生产、维修和服务工作的体力劳动者的统称,主要包括手艺工人、企业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技工、服务人员,农业劳动者和其他体力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国家指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下层被雇佣人员,比如机器操作工人、搬运工人、建筑工人、清洁工人等,一般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较低。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与服务业依托互联网平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进而推动了平台经济的崛起。这一系列因素促使了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职业群体的涌现,这些与平台经济紧密相连的新兴职业群体被称为“新蓝领”。

新蓝领定位为"互联网+蓝领"群体,这一群体不仅是产业工人和流动人口,更是互联网平台经济的产物和移动媒介的紧密接触者。新蓝领群体呈现出年轻化、受教育程度高且男女比例均衡等显著特点。在社交媒体使用偏好方面,新蓝领主要倾向于使用通讯类应用如微信,同时陌生交友类应用也深受这一群体的喜爱。这一现象反映出新蓝领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已发生深刻变革。

历史发展

“蓝领”的起源

"蓝领"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与"白领"形成了一对孪生概念。蓝领指的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职工,因其工作时身着蓝色制服而得名,典型的职业包括流水线工人、货车司机、建筑工人、维修工人以及仓库管理员等。

蓝领一词在传统意义上被视为一个贬义词,有些人认为称某人为蓝领是冒犯性的。这是因为该词通常与被认为是社会较低阶层、缺乏教育和技能以及收入潜力较低的人联系在一起。

中国传统蓝领

蓝领一词最早起源于美国,何时在中国流行起来并无官方数据。然而世界对蓝领的有色眼镜是一成不变的,传统蓝领被认为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职工,通常与社会地位不高、从事劳动单一、职业晋升空间小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在中国也不例外。而近年来随着中国一系列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文件相继出台,蓝领的发展空间也在变大。

蓝领劳动者群体是中国就业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第二、三产业的产业工人。通过《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2022)》调研数据发现,蓝领群体主要聚集于第二产业。40岁以上蓝领劳动者占比接近50%。就业质量方面,超六成蓝领劳动者接受过以在岗操作实践/实习为主的培训。在行业分布上,制造业蓝领投递简历的数量是服务业的3倍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始终是蓝领就业主力军。

在流动就业方面,云南省甘肃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黑龙江省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的蓝领劳动者更倾向于到外省寻找工作机会。这一群体占据了跨省就业蓝领劳动者的七成左右,展现出一种明显的流动倾向。

蓝领劳动者在选择工作时,主要倾向于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北京市和浙江省等省市。这部分的就业机会吸引了近五成的跨省市蓝领劳动者,显示出这些地区在劳动需求上的吸引力。

从跨省就业的流动特征来看,蓝领劳动者呈现出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从内陆地区向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这种流动模式突显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劳动者对更佳工作机会和更高收入的追求。

蓝领新发展

近年来,蓝领的就业也在呈现出新的趋势。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蓝领劳动者求职带来了新机遇,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出网约配送员、物流快递员等“新蓝领”劳动者,为城市日常运转贡献力量;另一方面,网站、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让信息传播不再受地域、途径限制,蓝领求职者可在线上获取比较不同岗位信息,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最优选择。2022年,覆盖蓝领群体的短视频平台快手推出了蓝领招聘业务“快聘”,开始构建以信任为中心的蓝领招聘关系。可视化蓝领招聘媒介的出现使得蓝领求职者的求职渠道得到拓宽,更加丰富、直接、透明的岗位信息有利于改善劳动者利益分享。

群体特点

年龄分布方面

蓝领群体以80-90后为主,千禧一代(Millennials)也开始迈入务工潮。从年龄段分布来看,80-90后是构成现代社会蓝领主力军,人群占比超56%。伴随着千禧一代成年,中国逐步迈入00后务工潮。2006年城镇蓝领平均年龄为42岁,并在2008、2011和2013年间有所增长,2015年增长至46岁。2022年,《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中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8.8岁,蓝领劳动者群体的平均年龄更高,40岁以上蓝领劳动者占比约50%。报告显示,蓝领劳动者年龄分布中,50岁以上年龄组占比最高,达到28%,31〜40岁、41〜49岁年龄组蓝领劳动者占比分别为22%和20%,30岁以下年龄组占比约为30%。

性别比例方面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数据显示,在2006—2013年,蓝领中男性比例约在52%,女性比例约在48%。从2019年的调查来看,蓝领群体男性占比84.22%,未婚人群占比超35%。

行业分布方面

根据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2022)》数据,在蓝领的细分产业中,城镇蓝领年龄段大多集中在20-29岁、30-39岁、40-49岁三个年龄段。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20-29岁与30-39岁年龄段的就业者占到绝大多数。在采矿业中,就业人员年龄段集中在40-49岁、50-59岁和60岁以上。《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2.13亿人,这些人数约等于中国蓝领人群总数,约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28.6%。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农民工人数占中国蓝领总数的66%。

2021年,中国蓝领劳动者群体规模已超4亿,占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69.4%,在中国7.47亿就业人口中占比超过53%。制造业蓝领投递简历的数量是服务业的3倍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始终是蓝领就业主力军。

新蓝领是指工作、生活在二线(或以上)城市的、为城市日常运转贡献力量的基层工作者,包括销售、房产经纪人、保安、美容美发师、快递员等职业人群,也涵盖了部分基层白领工作者。“新蓝领”人群不包括传统的工厂工人、建筑工人等。与传统蓝领相比,新蓝领通常以服务业为主营,致力于解决目标客户诸如家政、物流、技能、养生等领域的实际需求,如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育婴师、健身教练、共享单车调度员等。

据南方都市报信息,2016年7月~2020年7月,新蓝领人群月活用户规模增长超过一倍,从1548万增长至3379万,年均增长21.5%,整体向职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伴随城市化发展、互联网平台影响持续深入,新蓝领阶层正在形成,在“购、食、住、行”四个层面与数字经济结合紧密。而娱乐行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主播等新型蓝领职业。

平均收入方面

据《2019年蓝领生活与金融需求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蓝领群体月平均收入3000-6000元,“含金量”明显提升。通过对蓝领用户受教育水平进行调研发现,在蓝领群体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超78.92%,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近10%,月平均收入在3000-6000元。其中,21.3%蓝领月平均收入超8000元,蓝领群体的“含金量”伴随自身专业技能同步提升。

根据《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2022)》来看,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下,中国蓝领用工企业对高技能蓝领劳动者需求不断提升,蓝领群体正在经历代际转换,月均收入水平集中于5000至8000元。

据《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蓝领群体月均收入为6043元,较2022年基本持平,月嫂、货车司机、外卖员等职业收入水平居前列。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蓝领技能化趋势增强,月均收入与白领差距持续缩小。

2024年6月6日,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蓝领人才发展报告》显示,蓝领招聘薪酬比2019年增长超3成。2024年一季度,38个重点城市的蓝领职业平均招聘月薪为7215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35.8%,增幅比总体高出7.6个百分点。

受教育程度方面

受教育程度方面,城镇蓝领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年,城乡蓝领2006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年,到2008年增长到7年,至2015年仍维持在这一水平。如果以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中专/职高3年、大学4年定义受教育年限,那么中国蓝领平均受教育程度大约为初中水平。

一项针对6万名蓝领求职者的调研中显示,有18.1%的蓝领愿意参加职业培训。随着制造业、建筑业等蓝领细分行业的升级,但工作环境的变化正在推动蓝领们主动去接受职业培训。而由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衍生出的新蓝领群体呈现出年轻化、受教育程度高等显著特点。

具体分类

普蓝

普蓝是指不具备关键技能、主要靠纯体力劳动获取收入的蓝领人群。它主要包括建筑工人、纺织工人、安装维修工人、餐饮服务、农业工人、卡车司机等。

深蓝

深蓝是指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技能型蓝领,他们是蓝领阶层的中坚力量。它主要包括技术工人、机修汽修、美容师、美发师、美甲师、厨师、月嫂、仓储配送、安保人员等。

锐蓝

锐蓝是指拥有高级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高端蓝领人才。锐蓝则指的是中间转换的一个阶层,它有可能在现阶段只是属于蓝领阶层,但是正在向白领阶层转换,所以把它称之为锐蓝。它包括高级技工、客服运营及销售人员。

群体现状

蓝领就业情况

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接受高等教育并从事白领职业的背景下,蓝领工人严重短缺是困扰各大企业的一个难题。从建筑业到餐饮服务,再到信息技术客户服务,各类工作岗位普遍存在空缺现象。2020年2月19日,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the Conference Board)公布一项研究报告,报告表示:蓝领劳动力短缺可能至少会持续到2030年。报告还表示:如果没有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国家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下降,运输、仓储和制造等蓝领重工业的利润也将下降。2023年12月19日,在美国商会发布的一篇文章中也反应了蓝领劳动力工人短缺这一问题,并表示提前退休和劳动力老龄化以及总人口不足是导致蓝领劳动力短缺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蓝领劳动力同样短缺。2021年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调查问卷发现,63.97%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会选择进入工厂、工地、车间等一线基层岗位,只有32.8%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发现周围同学毕业后会选择电工、焊工等实体经济岗位。市场就业多元化,提供了电竞主播、电子商务等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们更喜欢新颖的、更光鲜亮丽的岗位。61.9%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会因一线生活枯燥单一而不愿意去制造业基层,61.04%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对制造业基层的工作前景不看好,52.87%则是觉得工作环境差,40.01%认为基层工资低,31.35%则因为工作中交友圈子太窄而不愿去一线工厂。

从整个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看,现阶段中国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社部数据显示,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过2,也就是说,一名技术技能人才至少对应2个岗位。人社部最新公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冶炼工程技术人员、铸造工、金属热处理工等岗位进入榜单。其中,钢筋工、机修钳工、纺织染色工等岗位短缺程度持续加大。“技工荒”已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缺技工。在杭州市,全市建筑业、传统制造业有超过七成的企业反映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低技能劳动力过剩。在广东省,像电工、钳工、车工、焊接、制冷工等技术工人,如今缺口已经达到上百万人,其中数控技术工的缺口超过二三十万人。

2021年1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大力推动高级工以上的“蓝领”参加职称评定,着力解决技能人才相较于专业技术人员待遇不高、获得感不强、成长空间不大等问题。

蓝领就业新趋势

2022年3月,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加强企业招聘用工服务的通知》,提出推广运用直播带岗、远程面试等新型招聘对接模式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工厂选择用“直播带岗”的方式来招聘蓝领工人,直播带岗逐渐形成了一种线上招聘新业态。

2022年12月,受数字技术发展影响,短视频招聘的比例增幅达12.4%,直播招聘成蓝领招聘新途径,新生代蓝领群体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强、安全性高、未来发展好的职业。

技工院校毕业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蓝领”,而是“新蓝领”——技工学校、高职的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直接对接市场需求,毕业生进入企业就能独当一面,在企业眼中当然是人才。“新蓝领”受青睐,实质上,是人们对人才的认识正在正本清源。

2020年12月28日,中国国家人社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以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为工作重点,将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艺术、体育、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对于新兴职业、新兴领域,各地区、各部门也可在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贯通办法,明确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专业对应关系。

在当下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急需高素质蓝领人才的时代背景下,亟需思考的是,如何让蓝领工作成为当代年轻人职业发展的新方向。在2023年3月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建议本科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同时,一些家庭服务机器人、健康监测等智能设施设备的研发制造同样需要科技人才,对于年轻人,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教育、政策、社会观念的转变,如何为年轻人提供更广阔的上升通道和更多元化的职业选择类型,未来仍需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探索。

据《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新一轮经济产业模式变革带动经济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新就业形态由于平台管理更为规范化,工作流程相对标准和确定性高,工作模式的灵活性给了从业者更多休息时间的选择。自由也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关键词,近7成外卖员认可工作的多劳多得属性。截至2023年9月,已有668万名新就业形态人员被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支付职业伤害保障待遇共计4.9亿元。职业伤害保障具有社保的普惠性特征,有望覆盖更多行业企业和蓝领职业,如货车司机、网络主播、网约家政、平台零工等。

相关衍生

NBA蓝领球员

蓝领球员是指在NBA赛场上,许多球员,不具备出众的天赋、运动能力或技术,但他们凭借自身力量,在赛场上散发发挥作用。这些球员主要负责防守对面的主力球员,拼抢篮板球,并利用挡拆或跑位接队友的传球得分。

电竞蓝领

电竞中的蓝领上单是在S5开始流行于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的概念,也被许多人戏称为打卡型上单,就是给队伍核心输出位让资源,不会故意抢资源。与蓝领这个词相对应,这种风格的上单并不需要有优异的个人能力和水准,哪怕是一名二三流的选手也可以在一线战队当中担任首发。所以,队伍也不会给他们太多的资源和提供帮助。

相关争议

蓝领白领之争

蓝领技术工人短缺,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燃眉之急。在劳动力普遍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高级技工人才越来越稀缺。2004年,青岛市有一家塑料制品公司,曾率先开出年薪16万元的高价招聘高级技师。各地以5万、10万的年薪急聘高级技工的企业已比比皆是,但大多仍长时间虚位以待。而在许多工厂里,有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已经无人生产。

制造业企业存在招工难的问题,车间工人以“70后”“80后”为主,新招来的“90后”“00后”大多从事研发、行政等工作,一线工人存在年龄断层的现实,传统蓝领岗位不受青睐。

在传统生产方式之下,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并没有被划分为“白领”或“蓝领”。甚至工业化开始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白领”、“蓝领”之类的称谓。工业化过程中企业雇佣的办公室人员,逐渐被称为“白领”,而企业雇佣的从事体力劳动人员,则逐渐被称为“蓝领”。工业化进入中期以后,“白领”工作者和“蓝领”工作者之间的界限日益明显。“蓝领”被视为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代称,而且受到轻视。收入较多和收入较少,劳动强度稍低和劳动强度较大,较多机会被提升职务和很少有机会被提升职务,被视为区分“白领”和“蓝领”的主要标志。久而久之,这种区别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就习以为常了。

由于“白领”和“蓝领”之间存在着收入差距,而且受教育状况也有差距,所以“白领中产阶级”一般比较常见,“蓝领中产阶级”并不多见。尽管“蓝领”中有些人成为技工、熟练技工甚至技师或者高级技师,但仍然不受重视。对“蓝领”工作者的偏见依旧存在。而在科技进步、知识不断更新的环境中,这种“蓝领”“白领”的区分将不会延续多久。

2021年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意向。问卷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不愿选择当“蓝领”。多位职业院校教师发现,“去工厂化”“去基层化”的就业趋势愈加明显,新兴的电子商务类岗位受到职业院校学生追捧。不少受访的“大国工匠”也呼吁,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回归技术类岗位,为制造强国的发展提供青年力量。

2021年10月,有企业让高材生与工厂老师傅同场,工程师与技能工人“混搭”,蓝领与白领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也有企业每一条新生产线从设计、建设、调试的全过程,都将智能生产线富余下来的技能工人先期嵌入,投产后这些老把式都有了新能力。这种“新工人”队伍加速推进了生产工艺智能化改造,并赋能了“机器人”。

2023年4月,网红吉浪浪由一名蓝领工人转为带岗招聘主播,并成立自己的招聘公司,目前已帮助8000余名蓝领找到工作。

2023年5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称,在法国等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高管和高学历人士放弃“白领”工作,转行成为烘焙师、奶酪商或电工。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称为“慢生活”(downshifting)。慢生活转业者表示转行从事“蓝领”工作后,他们的室外体力劳动大幅度提升,改善了身体素质。戴恩分析认为,这种转行为前办公室脑力劳动者提供了一种生活体验,帮助他们重新找回了劳动的意义感,同时掌握更多劳动自主权。

2023年10月,为鼓励高技能蓝领人才,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上海在国家规定的激励基础上“加码”一一配套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上海市人社局表示:目前全市可开展的技能培训评价职业工种项目超过800个,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创新型产业,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等6个重点产业,互联网营销和网约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及养老、家政等社会紧缺急需领域。

参考资料

2亿中国蓝领如何学习?.农民日报.2023-12-21

蓝领( 蓝领 ).汉典.2024-01-04

行业洞察|2023年蓝领群体就业报告.fesco.2023-12-20

热门岗位在哪?《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揭示最新风向.澎湃新闻.2023-12-22

《2019年蓝领生活与金融需求报告》发布.中国经济网.2023-07-31

为职工技能提升架起“云梯” .新华教育.2023-12-22

中国蓝领的未来:是新中产,还是农民工.腾讯网.2023-12-22

喜见“新蓝领”向上生长.中工网.2023-12-23

“都市新蓝领”:有价值就有热爱.青年报社.2023-12-22

​主播快递员等新蓝领人群达3379万,8090后占近7成.南方都市报.2023-12-23

《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发布:直播招聘成求职新途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23-12-21

2023 年中国蓝领零工行业洞察报告.新浪看点.2023-12-22

中国技工现状调查!突破制造业痛点,跨越“技工荒”怪圈.中国小康网.2023-12-21

What Is Blue Collar? Definition and Job Examples.investopedia.2023-12-20

农民日报:“月入2.5万”,高薪之下传统技术工种为何仍缺人.澎湃新闻.2024-01-13

蓝领“含金量”更高了.新华网.2024-01-04

三次产业是怎样划分的.国家统计局.2023-12-24

人们常说的蓝领指的是从事什么类型工作的人?蚂蚁新村今日答案最新4.10.闽南网.2023-12-22

【全文下载】​《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2022)》发布-亚太才商界.aptsa.2023-12-21

中国4亿蓝领“群像”:半数40岁,长期就业难与短期招工难待解.中国网.2023-12-25

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蓝领收入十年翻番,外卖员、月嫂等职业收入居前列.第一财经.2024-01-24

报告:蓝领招聘薪酬比5年前增长超3成.界面新闻-今日头条.2024-06-07

How to Recruit for Hard-to-Fill Blue-Collar Positions.SHRM.2023-12-25

Report: Record Blue-Collar Labor Shortages Will Continue Through 2030.the Conference Board.2023-12-25

Understanding America’s Labor Shortage.U.S. Chamber of Commerce.2023-12-25

“蓝领”不受青睐,追新兴职业成潮流.天眼新闻.2023-12-21

【封面故事】中国技工现状调查.澎湃新闻.2023-08-01

AI合成主播丨我国大力推动“蓝领”评职称、涨待遇.新华社.2023-12-2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企业招聘用工服务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1-04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2-2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中国政府网.2023-12-23

在工程、农业等八大领域,推动“蓝领”参评专业技术职称 更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中国政府网.2023-12-23

脏活累活全都干!盘点NBA十大“蓝领”球星:球队的完美拼图!.篮球视频资源.2023-12-22

国产上单蓝领盛行 抗压的上单是否是好选择.手游网.2024-01-05

中国技工现状调查!突破制造业痛点,跨越“技工荒”怪圈.澎湃新闻.2023-12-21

谁来当“蓝领”.新浪网.2023-12-21

“白领”和“蓝领”的区别还会延续多久.新华网.202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