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蟾
尾蟾(学名:Ascaphus truei,尾蟾科尾蟾属),体长2.2至5.1厘米,皮肤粗糙,呈棕褐色到巧克力棕色或橄榄绿色不等。头部大且扁平,鼻子和眼睛之间有三角形标记。瞳孔垂直,有一条深色条纹从鼻子延伸到肩膀。脚趾扁平,指尖像爪子一样变硬。它们缺乏鼓膜或耳膜,因此没有声学交流能力。
尾蛙分布于从加利福尼亚州西北部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波特兰运河和纳斯河一带。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南部和俄勒冈东北部的蓝山县地区,以及爱达荷州北部和蒙大拿州西部的北落基山脉地区,也分布着几个独立的种群。它们主要栖息在潮湿森林中寒冷、清澈、永久的岩石溪流中。通常在夜间活动,利用夜色的掩护来觅食。尾蟾繁殖常发生在春季和夏季,部分在秋季。雌性可能每隔一年才繁殖一次,而雄性可能每年交配。
在202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尾蟾被列为“无危(LC)”物种。
形态特征
由于尾蟾一生都与快速流动的溪流相关,因此它们已经进化出一些形态适应,与其他青蛙和蟾蜍有所不同。例如,胃部体积减少,可能是为了控制浮力,脚趾尖部坚硬且角质化,有助于在溪流底部的岩石之间爬行。
卵
尾蟾的卵没有色素,产在浅水中岩石下以凝胶状绳子般形态呈现。
蝌蚪
蝌蚪在孵化后的平均长度略高于11毫米,但在变态前可能会长到65毫米。最初,美国白灯蛾没有颜色,而是根据腹部明显的卵黄囊来识别。然而,蝌蚪最终呈现出黑色至棕灰色的身体颜色,上面覆盖着黑色斑点,身体腹侧扁平,尾部横向压缩。眼睛和鼻子之间有明显的铜色条纹,这些都是用于识别的附加标记。嘴巴已经进化成一个类似吸盘的口腔盘,可以附着在岩石上。尾巴尖端有可辨别的白点。
幼年和成年
幼年和成年尾蟾体型较小,通常在鼻孔至肛门长度范围为2.2至5.1厘米。总体而言,它们的颜色通常与其栖息地相似,可能从棕褐色到蛋白巧克力棕色或橄榄绿色不等。无论颜色如何,它的皮肤都具有特有的粗糙感。此外,头部相对较大且扁平,鼻子和眼睛之间通常有一个明显的三角形标记。眼睛本身具有明显的垂直瞳孔,一条深色条纹从鼻子延伸到肩膀。它们缺乏鼓膜或耳膜,因此没有声学交流能力,这可能是对流水稳定声音的适应。对于其溪边栖息地的一些更明显的适应,包括脚趾轻微蹼,外侧后脚趾也扁平。尾蟾因另一种水生适应而得名:雄性在内部受精卵期间有一个短尾巴状的交配器官。尾蟾还表现出性别二态性,雄性较小,交配季节时它们的大腿内侧会发育出黑色的角质垫,以帮助在两栖期间抓住雌性。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尾蛙分布于从加利福尼亚州西北部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波特兰运河和纳斯河一带。这个分布范围东临喀斯喀特山脉,西临太平洋海岸。此外,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南部和俄勒冈东北部的蓝山县地区,以及爱达荷州北部和蒙大拿州西部的北落基山脉地区,也分布着几个独立的种群。
栖息环境
对于尾蟾来说,溪流温度保持凉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对温度有较为狭窄的耐受性。粗糙的底质有利于它们的产卵和越冬。由于蝌蚪的发育期较长,溪流栖息地必须是景观中的永久特征。此外,成鱼和蝌蚪还需要成熟或古老的生长森林作为栖息地的一部分。虽然它们不会远离水体太远,但在溪流旁边的河岸植被对它们来说是重要的食物和避难所。这种植被对于控制溪流温度、稳定河岸并防止过度沉积对蝌蚪的发育也至关重要。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尾蟾的幼年和成年吃各种各样的无脊椎动物,无论什么季节。成年尾蟾在夜间和白天沿着溪岸和附近的森林觅食。蝌蚪在夜间出现,在岩石上觅食。它们有时会爬到水中的岩石上,可能是为了觅食。已经发现蝌蚪的肠道中含有摄入的硅藻、藻类和蝌蚪,以及针叶树花粉。
节律行为
尾蟾的幼年和成年通常在夜间活动,它们主要靠近溪边活动,但在亚成年向和成年过渡的成熟或成长期,也会在邻近的的森林中做微小的距离迁移。蝌蚪表现出夜行或昼夜行为。成蟾的活跃期通常是4-10月。大雨后,可在树林里偶尔发现它们。从近地平线至2560米均有其踪影。冬季,它们的活动明显减少,虽然它们不会冬眠,有些蝌蚪仍然会保持活跃。
攻击防御行为
为了躲避捕食者,尾蟾会跳入水中,会用肢体抱膝,让水迅速将它们带到下游远离危险。
活动特点
尾蟾无法通过叫声进行交流,这与大多数无尾动物的特征不同,因为它们缺乏舌头、声囊、中耳和外耳骨以及外耳膜,这些对于产生和感知声音至关重要。由于尾蟾缺乏声学交流,它们可能依靠视觉和触觉线索来进行求偶和交配活动。
种间关系
共生
尾蛙蝌蚪可以在某些溪流栖息地中充当主要的草食动物。然而,尾蛙的蝌蚪阶段仅限于水生流动系统。另一方面,作为幼年或成年个体,它们可能通过与猎物和捕食者的互动,在水生和临近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
竞争
有记录显示,普通水游蛇、鼩鼱(食虫类:Sorex)和西部陆地草蛇会捕食变态后的尾蛙。还有记录显示广翅目(学名:Megaloptera)、科普巨大蝾螈的美国白灯蛾和太平洋巨大蝾螈会捕食尾蛙的蝌蚪。其他捕食者还包括鳟鱼(学名:Salmonidae)、鱼和戏水鸟。
生长繁殖
在沿海种群中,尾蟾繁殖发生在春季和夏季,而在特里尼蒂县则发生在秋季。成年尾蟾不会前往繁殖地点,它们在栖息的寒冷急流中进行繁殖。 雌性可能每隔一年才繁殖一次,但她们可以储存活跃的精子一年。而雄性可能每年交配。
求偶
尾蟾的雄性没有声囊,因此它们不会像大多数青蛙一样发出叫声来吸引配偶。目前尚不清楚雄性和雌性是如何找到彼此并且雌性是如何选择伴侣的。它们很可能通过化学信号来相互发现。求偶时,雄性向雌性靠近,进行腹股沟或腹侧扩幅。
交配
两性交配时雄性会紧紧抱住雌性的腰部。与世界上所有其他青蛙不同,尾蛙雄性不会在水中为雌性的卵受精卵,而是通过雄性内部受精。其他雌性青蛙会将卵产在水中,然后雄性会受精。这种内部受精的策略进化出来,使得尾蛙能够在湍急的水中更成功地繁殖,而不会出现卵和精子被冲走的情况。尾蟾是唯一一个通过交配来进行内部受精的青蛙属。在成功交配时,雄性的类似尾巴的器官,是排泄腔的延伸部分,会变得勃起并朝前伸展。雄性比雌性小,会紧抱住雌性的骨盆部位(被称为腹股沟抱合),然后将他勃起的排泄腔延伸部分插入雌性的排泄腔中,将精子转移给雌性。这种交配持续24到30小时。然后,雌性会储存精子,在几个月后使用它来受精卵。
产卵
尾蟾雌性在春季和夏季,通常是在7月至9月的加利福尼亚州种群中产卵。尾蟾的卵数少而大,每次产卵约40-80粒,雌性将卵固定在溪流系统内的岩石或巨石底部,以保证成功受精和幼蟾的存活。
孵化
卵会在3到6周内孵化成蝌蚪。
育幼
蝌蚪或美国白灯蛾阶段可能持续一到四年,沿海种群需要3至4年,山地或内陆种群则需2至8年。
幼体生长
蝌蚪经历一系列变态,包括吸收尾巴、发育成虫嘴、失去吸口和发育腿。幼蛙达到性成熟的年龄因地理位置而异,沿海种群在2至3岁时成熟,山地种群在8至9岁时成熟。
现状与保护
种群现状
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尾蟾处于濒危状态,也没有公开证据表明尾蟾种群会大规模下降。
致危因素
尾蟾对温暖的温度非常敏感。由于木材采伐和道路建设造成的溪流沉积和变暖,尾蟾的数量可能会严重减少。
保护级别
在202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尾蟾被列为“无危(LC)”物种。然而,在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濒危物种名录中,它被列为太平洋地区的“关注物种”。
参考资料
Ascaphus truei.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8-03
The Red List Partnership.RED LIST.2023-08-03
Ascaphus truei Stejneger, 1899.Biolib.cz.2023-08-03
Coastal Tailed Frog - Ascaphus truei.californiaherps.com.2023-08-05
tailed frog.Britannica.202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