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宋郁文

宋郁文

宋郁文(1917年—1985年8月10日),原名湘,广东鹤山人,出生于广州市。他的母亲是黄洞人。

人物生平

宋郁文幼时在广州就学,后来从事新闻工作。

1933年,他加入广州《共和报》,历任校对、采访、编辑等职务。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兼任《铁血画报》主编,并参加第四战区政治部摄影大队。

后来,他兼任《大公报》广州分馆记者。

1938年10月,他转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公报》战地记者,随后回到粤北曲江,历任《大光报》编辑、采访主任、编辑主任、总编辑等职务,并创办《风采楼》小报。

1941年,他任《大光报》粤南版副主任兼总经理,并创办《立言报》,后升任总编辑,先后兼办《西南日报》《前锋报》。

抗战胜利后,他兼办《天行报》《原子能》杂志。

1949年10月,他任《星日报》《星泰晚报》编辑。

1952年,他任香港《成报》编辑兼主笔,后兼任珠海学院编辑学教授、香港树仁大学文科教授、信义宗书院新闻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新闻标题学讲师、香港大学校外课程部新闻文凭班讲师。

1966年10月,他任中华学术院诗学研究所委员。

1969年,他任香港电台第五台晚间节目《咬文嚼字》主持人。

1978年10月,他任《名流》月刊总编辑。

主要作品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三国杂谈》《杜甫诗话》《唐诗戏讲》《俗语拾趣》《广州常用语僻字》等。

新闻

新闻与传播学院首届郁文奖学金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暨大通讯站6月1日,新闻与传播学院首届郁文奖学金颁奖典礼在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颁奖典礼由学院党委书记刘家林教授主持。

宋郁文先生后人宋韶光先生及其夫人宋陈妙玲女士,以及宋韶光先生的儿子宋汉生先生等人出席了典礼。

宋郁文先生20岁到广州市共和报》当记者。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曲江《大光报》编辑、湛江市《大光报》分社主任,积极从事抗战宣传。抗战胜利后任《大光报》编辑主任,知名度渐高。

1949年后旅居香港特别行政区,任《成报》主笔,兼任珠海学院教授、树人书院新闻班教授、香港大学校外课程部新闻文凭班讲师、信义书院新闻系主任,被香港无线电视台聘为“咬文嚼字”专栏节目主持人共14年,是粤港两地知名的新闻工作者。

“自小我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对国学有比较深厚的感情,这也为日后在电视台主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宋韶光先生在致辞中说,为了能来参加本次颁奖典礼,故向广州广播电视台请了三个半小时的假前来出席,稍后还要再回去录制节目。宋先生简单介绍了其父宋郁文先生对新闻的解析,“成立郁文奖学金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培养下一代的显著新闻精英工作者。”

学院党委副书记曾利斌老师宣读了本届郁文奖学金的获奖名单,本次奖学金设一,二等奖各四名。获奖学生代表何裕华同学在发言中对各位老师,评委,以及设立郁文奖学金的宋郁文先生及其家人表示了感谢。

在座的领导和嘉宾向获奖的八位同学颁奖并合影留念。刘家林书记向嘉宾赠送了纪念品。

诗记

清明节忆往

少小回乡兴倍加,山边斜出路三岔。

步沿水涧归农舍,指点烟村是舅家。

稚子何尝知稼穑,老人偏喜话桑麻。

匆匆三十余年事,回味犹新似老茶。

[自注] 吾乡老茶,越宿犹甘。

记梦

岁岁思归未有期,木棉落尽白棉吹。

五更喜作还乡梦,一路愁闻野哭悲。

春暖群芳非耐冷,岁寒粒米未疗饥。

醒来我尚凄惶甚,犹为苍生不展眉。

从报三十年咏怀

十六许身心奋发,年回首梦依稀。

编排老去夸思巧,褒贬从来恨力微。

酒值佳辰饮欲醉,笔当长夜运如飞。

平生不羡加冠冕,乱世偏能别是非。

书怀

少年簪笔事长征,举国狼烟自不平。

百粤战场春走马,三湘帅府日论兵。

那堪皓首穷经卷,徒仰苍穹待晏清。

腕底毛锥应未秃,长供群众写心声。

忆镇海楼

九州南尽有高楼,楼上名联忆胜游。

珠海市最宜明月夜,白云仍是汉时秋。

一从去国为羁客,无复凭栏问故侯。

五百年来多变幻,岿然依旧瞰江流。

[题解] 镇海楼,即今广州越秀山之五层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为永嘉侯朱亮祖所造。楼前悬两副对联最闻名。一为光绪朝督师广东省兵部尚书彭玉麟署名(实为幕僚李棣华所撰):“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只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另一副为辛亥革命元老胡汉民所撰:“五岭北来,珠海市最宜明月夜;层楼晚望,白云仍是汉时秋。”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