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花木兰

花木兰

花木兰,是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浓烈的巾帼英雄,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朝时期的木兰故事以《木兰辞》中叙述的情节为主,例如杜牧的《题木兰祠》以及韦元甫的《木兰诗》,此时期的木兰形象开始由民间质朴少女向道德偶像转变。到了宋朝,关于木兰的故事情节基本上是围绕北朝的《木兰辞》,但此时期的木兰形象多以“孝女”呈现,而且在《乐府诗集》《古文苑》等书中均收录《木兰辞》,为木兰形象升华为民间道德偶像提供了先决条件。元朝时期,木兰在民间信仰中被奉为“孝烈将军”,其事迹被广泛宣传并趋于神化,且道德偶像化在此时期达到高峰,不过原本的“易装传奇”逐渐被忽视。明朝时期出现了第一部以木兰为主角的杂剧《四声猿·雌木兰替父从军》,并增加了新的人物和情节,而且从明代开始,一些地方志中记载了木兰的姓氏以及故里。清朝时期的木兰形象较之前代更为全面,通俗小说戏曲和曲艺文学成为木兰的新载体,而且木兰故事的发展在清朝达到高峰,出现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进入近代以后,木兰形象开始频繁进入戏剧、电影、电视剧领域。

花木兰的故事广为流传。后人为歌颂她的勇气,写下《木兰辞》这一民俗音乐。并且花木兰的事迹也被制作成多种文艺作品,如电影、电视剧、歌舞、戏剧等。不仅如此,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更是体现出很多品质,比如“孝”的价值体现,“英雄”这一人物特点的表现,和“女性意识”的特有表现。

形象起源

时代背景

公元386年到391年间,漠北地区的柔然(被鲜卑拓跋蔑称为蠕蠕)先后与后秦燕国等成为政权联盟逐渐强大,威胁到北魏的北部边境安全。《魏书·蠕蠕传》中记载,柔然汗国初期(402年—487年),柔然对北魏主动发动战争十次。《魏书·太祖本纪》记载北魏新兴,蠕蠕开始成为魏国的北方强敌。《太宗本纪》《世祖本纪》《魏书·蠕蠕传》都有蠕蠕为北魏边患的记载。

北朝社会中,女性可以承担更多家庭责任,同时享有更多自由。北朝统治阶层虽然接受儒家文化,但因战乱、女性掌权的政治环境和民族习惯等因素,北朝女性也拥有一定的权力,像花木兰一样强势有决断力的女性会受到舆论赞扬。

人物出处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其最早出现于北朝民歌《木兰辞》中,该民歌约北魏迁都洛阳市以后出现,现存最早收录《木兰诗》的文献为《乐府诗集》。

《木兰辞》作为花木兰故事的源头,其主要讲述了少女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木兰听说可汗征兵后,因其父年老多病无法上战场,且家中无长兄,于是她女扮男装替父出征。经历了十二年的战斗,木兰取得赫赫战功。凯旋后,被封为“尚书郎”。但木兰并不在意高官厚禄,只希望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回到家后,木兰恢复了女装,与其同行伙伴才发现她原来是女子。《木兰辞》在木兰回家改装之后结束,并没有说明之后木兰的生活。

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战,正史对于这场战役有3个行军记载切合了《木兰辞》提及的地名。《魏书·世祖纪上》:“车驾东辕,至黑山”。《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渡杭爱山。”而燕然山在古代诗词中,一般简称为燕山。

形象演变

唐朝

天宝时期的木兰故事以《木兰辞》中叙述的情节为主。尽管现存有关木兰故事的唐代文献较少,但唐人的诗歌中已有借用《木兰辞》句式,或是用木兰形象为典故的现象,学者张雪据此认为《木兰辞》在唐代就已经流行,且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又因宋代地理志《太平寰宇记》中有关于唐代木兰女庙祭祀的记载,张雪认为在唐代时,木兰已经开始成为民间信仰。例如唐朝杜牧撰写的《题木兰庙》中就歌颂了木兰替父从军战场厮杀的英勇以及木兰对国家的忠贞和贡献。

唐朝韦元甫的《木兰歌》与北朝的《木兰辞》内容相似,没有增添或删除情节和人物,但更多强调木兰的孝道和其高尚的道德。而且两者也存在部分不同,例如原《木兰辞》中没有对木兰道德方面的评论文字,而韦元甫所作则提出了“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他将原本木兰对于家庭的保护上升到“忠孝两全”的高度,直接让木兰的形象由民间质朴少女向道德偶像转变。而且韦元甫的《木兰歌》对木兰易装后的生活和心理没有描述,但也表现了木兰的英勇善战。其笔下的木兰征战少了几分悲壮但增添了主动出击的豪情。

宋朝

宋朝的木兰形象有一定的发展,但故事情节基本上还是围绕北朝的《木兰辞》,此时期的木兰形象多以“孝女”呈现。在宋代的诗文中,以木兰故事为典故的较多。例如宋朝林同撰写的五言绝句《木兰》,该诗将木兰与古孝女萦并称,并认为在孝道方面,男女同样对父母有着挚爱深情和尽孝的责任。因该诗被收录于《孝诗》中,学者张雪据此认为木兰的模范孝女形象在宋朝已经始定型。

诗话笔记中则开始对木兰的故事进行分析和考证,但都比较简略粗糙。例如宋程大昌撰写的《演繁露》中赞扬木兰的孝义与成就,而且程大昌凭借“可汗大点兵”这一句推论《木兰辞》年代为隋唐,且又根据白居易的《戏题木兰花》和杜牧诗考据木兰确有其人。此外宋朝乐府诗集》中收录的《木兰辞》是现今所见的最早版本,加之其他官修和私修类书籍中,例如《古文苑》《绀珠集》《记纂渊海》等书中均收录《木兰辞》,进一步传播了木兰故事,为木兰形象升华为民间道德偶像提供了先决条件。

元朝

木兰的形象在元朝有了进一步提升,她在元代的民间信仰中被奉为“孝烈将军”,其事迹被广泛宣传并趋于神化。在元代的《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中,与原《木兰辞》相比,添加皇帝欲纳木兰入宫,木兰不从,遂自尽,皇帝追封她为“孝烈将军”的情节。而且木兰的孝德与高尚的节操被彰显,但忽略了她作为“女儿”的特质,她的道德偶像化在此时期达到高峰。唐宋元时期的木兰的形象,在由民间质朴少女向道德偶像转变的过程中,原本的“易装传奇”逐渐被忽视。

明朝

明朝时期,除了延续唐宋元的“孝义”外,还出现了女性胜过男性的论调。明朝称赞冼夫人、韩贞女、黄善聪等戎服易装的传奇女性,而明朝文人在赞扬这些女性时,均会以木兰故事作为比对,例如明朝文学家吴国伦撰写的《洗夫人庙诗》等。此外,明朝出现了第一部以木兰为主角的杂剧《四声猿·雌木兰替父从军》,该杂剧是由戏曲家徐渭编撰。这部杂剧篇幅短,一共只有两出,第一出为木兰出征前的准备;第二出为木兰旗开得胜和回朝成亲。徐渭的《雌木兰》相较于《木兰辞》,增加了新的人物和情节,一是赋予了木兰姓“花”,父亲名叫花弧;二是增添了战争结束后,木兰嫁给王郎的情节。从明代开始,对于木兰易装细节和易装后面临的现实难题的关注开始出现。而且此时期木兰形象中曾经被忽略的人性化一面,也开始出现在明代的故事叙述里。

明朝时期,一些地方志中也出现了对木兰的记载,例如《明一统志》中记载木兰为“汝宁公主宋州(今河南省省商丘市睢阳区)人”;《(弘治)黄州府志》记载木兰姓“木氏”,是为晋唐时期人;《(万历)保定府志》中称“木兰为汉文帝时人,姓魏氏”;而《广舆记》认为《木兰辞》为唐朝产生,木兰本人为作者,其故里为商丘市

清朝

清朝的木兰形象较之前代更为全面,通俗小说戏曲和曲艺文学成为木兰的新载体。清朝时期,木兰故事可以划分为两个分支,一为黄陂区木兰故事系统,故事以悲剧结局,时代为隋唐时期;一为延续徐渭《雌木兰》故事,故事为大团圆结局,时代为北魏。此时期,木兰故事中的孝文化主题有了新的特点,较之前更有人情味,突出了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同时,清朝对木兰道德的歌颂也逐渐式微。木兰故事的发展在清代达到高峰,出现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

《木兰奇女传》是清朝贏园旧主著,该故事中木兰的出场较晚,且对人物的性格形象描述较为枯燥平面,《奇女传》中的木兰与之前的木兰故事不同,她并非平民少女,而是木兰山灵下凡投身到朱家,其祖父朱若虚家底丰厚,结交了当朝名人和异人。木兰得到了高人的指点和高官的保护,她成为了高级军官,远离了士兵的生活。而她的易装身份也得到上司的保护,与其他木兰故事相比有出入。而且该书中刻意避免木兰与异性接触,维护了其纯洁神灵的形象。

《隋唐演义》是清代褚人获编撰的章回小说,该故事中的木兰为配角,勾连了窦线娘花又兰罗成的姻缘,对于木兰的易装从军和改装回归等情节描述较为简略,而且被昏君逼婚,自尽身亡。该书对后世的戏曲有一定影响,例如《马上缘》便以此故事为蓝本。

《北魏奇史闺孝烈传》是清朝张绍贤撰写的章回小说,该书内容据《木兰辞》改编,并用徐渭 《雌木兰》中部分人物姓名。此故事中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时,被迫与卢玩花公主成亲,道出实情后与其结为姊妹,剿灭贼寇后,木兰被封为节孝一品 夫人,而卢玩花被封为忠义夫人,后两人同嫁与王青云,该书加重了对木兰未婚夫王青云的描写。《北魏奇史闺孝烈传》是最早以木兰为主角的长篇小说,对木兰故事的发展影响较大。

《双兔记》是清代礼恭亲王永恩撰写,故事基本延续《木兰辞》的情节和 《 雌木兰》的人物设置。《双兔记》继承《雌木兰》故事,加重了木兰的夫婿王生的戏份,并将木兰与王生的婚约提前至木兰从军之前。故事增加木兰男装时被豹千金爱慕的情节,以及木兰随行的士兵姓名为何如古、莫欠珠。整个剧情强调了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以木兰之口多次提出优秀的女子远胜于男,女性也应凭借自己的本领建功立业的观点。

清朝的一些地方志中,关于木兰形象的记载也有所不同。《(康熙)黄陂县志》中记载“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初唐”;《(雍正)完县志》卷一舆地志中收录的《木兰祠》一文称“木兰,亳州市人 ,魏氏。生来体型硕大,力量过人”;《(嘉庆)大清一统志》中称“木兰姓魏氏,杨侑时人”;而《(光绪)安徽通志》中称“木兰姓魏, 一名花弧,且因拒婚,自杀身亡,并被追封为‘孝烈将军’”。

近代

进入近代以后,木兰形象开始频繁进入戏剧、电影、电视剧领域。1912年梅兰芳齐如山合作,将《木兰辞》改编成京剧《木兰从军》,此后还诞生了越剧、评剧、黄梅戏粤剧豫剧等版本的《花木兰》。1926年,京剧《木兰从军》被拍成电影,梅兰芳饰演花木兰。

人物影响

传承以孝

在《木兰辞》中,木兰从军的动机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亲入了应征名单,但病弱而不能行,因为家里没有长子,作为长女,她只能上阵。但不巧她是女性,为了能够尽孝,为了替父亲出征,她只有扮成男装从军。对于大多数古代中国人来说,花木兰是为了尽孝道而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曾被唐朝皇帝封为“孝烈将军”就是一个明证。这个“孝”也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戏剧电影中。在花木兰身上,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孝”牺牲自己的精神内涵,同时也表达出木兰对亲人的浓厚亲情。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是最重要的传统,因此木兰对父亲的“孝”是这个故事得以流传的核心价值。

巾帼英雄

民间故事里的木兰是一个勇敢的女性,一个传奇色彩的英雄。不同文学、戏剧、电影文本对木兰故事的讲述尽管有差异,但巾帼英雄的形象是木兰故事的基本点。在突出她的英雄气概上,各本并无二致。人们肯定她是英雄首先注意到的是故事的传奇性,正如清人沈德潜说的《木兰辞》是“事奇诗奇”。而习惯将女性视作男性附庸的古代社会,木兰的英雄传奇是对传统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反抗,这一形象无疑长了女性的志气,鼓舞了很多女性。所以在中国文学所塑造的女英雄形象上,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花木兰的影子,并形成了女英雄故事的叙述模式。

女性意识

《木兰辞》中关于男性与女性的主题叙述主要是两处,一是篇末的点题之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它表达了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一样也能做到的题旨。这一点是整个木兰故事的点题之语,也是后世许多作品继承的理念。二是木兰回到家中的一段换装描画。即“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段文字不仅描写了木兰换装梳妆的过程,而且渲染了她重回女儿身的喜悦心情。这一部分在古代是被重视的,如《雌木兰》结尾处,木兰母亲要她与王郎拜堂时,木兰恢复了女性意识的特有娇羞状,于是母亲说:“女儿,十二年的长官,还害什么羞哩。”

同时忠孝将军一事中,木兰也表现出关于婚姻与两性的进步思想。木兰替父从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后,皇上先知她不受封赏,后又听说她还是一位未出阁的女郎,而且貌美,欲纳其为妃子,下旨召木兰进京。木兰不从,便提出三个要求:一为让天下女子也可习文弄武,开科人选,为国尽忠。其二让男女均可自立门户。其三为一夫一妻制。无望,木兰便手书“天下安好”四个大字。“安好”拆解起来就是:室中有女方为安,有男有女、男女平等方为好,然后自缢于画梁。于是后人为纪念木兰,在她家乡修建木兰祠,大殿上书李治御赐的“孝烈将军”四字。

《木兰辞》中体现的是木兰认同并喜欢自己的女性身份,她在显示了自己不亚于男性的能力之后,并未否认女性的价值或蔑视女性的存在,而这种对自己女性身份的确认,这正是木兰故事的重要之处和精华之处。

相关争议

生存时代争议

唐朝李冗在《独异志》中把花木兰置于汉代人物之中;河北完县的木兰庙碑,何出光的《木兰祠赛神曲》也说花木兰是汉朝人。《亳州志》《归德府志》等的记载说花木兰是隋唐人。

《木兰辞》成为木兰生存年代的重要考证凭据。齐天举在《关于〈木兰诗〉的著录及其时代问题》中认为《木兰辞》成书于隋末或唐初。《木兰辞》中自市鞍马的情节,是一种寓兵于农的府兵制度,而《新唐书・兵志》明确记载府兵制“备于隋,兴于唐”;《木兰辞》中的“兵帖”“明堂”“策勋”“大儿”“爷娘”等名物制度和习惯用语,都明显带有隋唐时期的遗迹;花木兰征战归来后“对镜贴花黄”这一极具时代特点的装束。

胡适等学者认为《木兰辞》(又名《木兰诗》《木兰词》)应属于北朝文学的范畴。北朝文学应该发生在南北朝时的北方。《木兰辞》最早见于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但《乐府诗集》记载《木兰辞》在以前被南北朝时的陈人撰写的《古今乐录》收录过,故事产生的时代应在南陈以前。《木兰辞》本身的风格属于北朝文学的范畴,木兰的生存时代应为南北朝时的北魏

柔然侵犯北魏边疆。《太祖本纪》记载北魏新兴,蠕蠕开始成为魏国的北方强敌。《太宗本纪》《世祖本纪》《魏书·蠕蠕传》都有蠕蠕为北魏边患的记载。《木兰辞》中“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的地理情况与当时北魏征蠕蠕相符合。

《木兰辞》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之句,从《魏书·孝文帝本纪》考证:“太和十年九月辛卯,诏起明堂辟雍”。“太和十五年十月,明堂太庙成”,据木兰于从军十二年归见天子之时,最早不会在拓跋宏的太和十五年以前。太和十六年,孝文帝曾命阳平王颐,及左仆射陆睿,并为都督,率律桓等十二将,领骑兵七万北征柔然。木兰代父从军,北戍朔方,其时间很可能就在这几十年之间。

《木兰辞》中的另一项典故,“木兰不愿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考之史籍,其时间亦颇能与前说相配合。《魏书·高祖本纪》:“(太和二年)秋七月戊辰,龟兹国遣使献明驼七十头。”而唐朝张《朝野载·卷一》中记载“后魏孝文帝定四姓, 陇西李氏大姓,恐不入,星夜乘明驼,倍程至洛”。在拓跋宏时,已有人将明驼作为较远的交通工具。木兰请借明驼还乡。时间在孝文帝太和二年之后。木兰从军的故事,以发生在北魏孝文帝至元诩之间的数十年。

姓氏争议

姓“花”:此说始于明代。明末文学家徐渭杂剧《四声猿》中,第一次给木兰冠以“花”姓,戏中唱道:“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

姓“朱”:根据相关诗文和明代焦在《焦氏笔乘》中的内容:“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名胜志》《大明一统志》也有“木兰者,朱氏女”“盖朱氏女代父西征者”的记载。

姓“魏”:《倘湖樵书》《大清一统志》《江南通志》《大明一统志》等,记载“孝烈将军”“姓魏氏”“名木兰”。《亳州志》《归德府志》《完县志》《凤阳府志》《颍州府志》《保定府志》等史料都持这一说法。虞城县城南35公里木兰镇木兰祠内,有一通元代的《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其上记载了木兰本姓魏。

复姓“木兰”:徐中舒作《木兰歌再考》,举出《唐韵》及《通志·氏族略》中“沐兰”复姓为证,认为木兰可能是沐兰的音转;俞正燮作《州志木兰篇书后》称庙中祠像为“昭烈小娘子,宰相木兰公女也”。则古时,可能有木兰之姓。

其他说法:晋宋学者何承天在《姓苑》一书中认为花木兰姓木,是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后代(端木氏曾因避仇而改姓木)。另有姓秦、姓宋等说法。

籍贯争议

湖北黄州府黄冈县人:宋乐史《太平寰宇记》:“黄州黄冈县有木兰乡木兰山木兰庙。”又,“光州光山县有木兰女庙,在县南二里。唐武德六年,州人卢祖尚任弋阳知府,从黄州移于此”。《名胜志》:“木兰村在湖广黄州府治北六十里,其上有木兰将军冢。”《大明一统志》:“黄州府木兰庙”“相传为木兰将军”,记载木兰籍贯为湖北黄州府黄冈县。

河北完县人:《直隶完县志》记载“木兰墓在完县东,有元太子赞善刘廷直所撰墓碑,木兰为县人。”木兰为河北完县人。但在《大明一统志》《甲乙剩言》有“木兰战处”“尝代父戍守于此”的记载,认为河北完县只是木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安徽毫州谯县人:《倘湖樵书》:“孝烈将军,隋炀帝时人,姓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大清一统志》《江南通志》《亳州志》,姚奎《木兰歌》、明代完县知县何出光《木兰祠赛神曲》都有相似记载,认为木兰是毫州谯县人。木兰祠一通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所立的《孝烈将军祠像辩正记》祠碑第一行字记载:“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今虞城县)。”

河南省商丘人:河南《商丘县志》记载“木兰,商邱县营郭镇人。”《大明一统志》《癸巳存稿》也有类似记载,认为木兰是河南商丘人。

陕西延安人:明代邹之麟在《侠女传》中记载“木兰,陕人也。代父戍边十二年,人不知其为女,归赋戍边诗一篇”。位于黄河西侧的延安万花山下的花源头村,被民众传为木兰故里之一。而且豫剧《花木兰》也说木兰是延安上易村人。

后世纪念

虞城木兰之乡

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并在此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木兰祠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2008年6月,“木兰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兰文化带动民间手工艺剪纸、刻瓷、根雕、贝雕等是虞城县传统的文化产品生产。虞城县成立了木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木兰文化的传播、宣传、经营融为一体,形成产业链,推动木兰祠景区、木兰故居、木兰纪念馆、木兰文化公园等一系列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等木兰文化。

虞城木兰祠

木兰祠位于虞城县城南35千米木兰镇大周庄村,距虞城县城35千米,距京九铁路木兰站2.5千米。虞城木兰祠始建于何时已不得而知,文献记载在唐朝时,营郭镇就已经有了木兰祠,当时称为“木兰庙”。该祠于金、元、清各代曾重修。木兰祠曾占地万余平方米,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配房等。大殿内有英姿飒爽的花木兰戎装立像和记载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凯旋而归的雕塑和组画。

黄陂木兰故里

从唐朝至清朝,都有对木兰故里是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相关史料,诗文证实:花木兰西陵人氏,也就是今黄陂人。黄陂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木兰的故事最早也发端于那个时代。而在南宋地理专家王象之编著的《舆地纪胜》称中也有相关描述,再加上黄陂县在上世纪80年代普查文物时,发现了木兰墓的残碑和遗址,所以黄陂木兰故里也是存在的。历史上,黄陂曾经两次更名为木兰县。当地以“花木兰“为魂,建设木兰文化博物馆,开发“木兰八景”景区。木兰文化博物馆藏有叶蔚璋收藏的大量有关木兰的历史书籍、文献、实物。

延安花木兰陵园

花木兰陵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花木兰故里万花山镇花源村万花山对面的一架山腰,后因农田基建而毁。1984年10月修复,占地2亩。花木兰陵园依山建有4个层次。第1层立着镌刻白居易的《戏题木兰花》和杜牧《题木兰庙》诗文的石碑;第2层有大石碑1通,刻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所书《木兰诗》全文;第3层,廖沫沙所书“木兰祠”大字石碑,碑后是花木兰戎装巨型石雕像;第4层为花木兰墓冢,立“花木兰之墓”石碑,周围雕有不死鸟图案的青石栏杆。

相关作品

电影作品

参考资料

电视剧作品

动画作品

参考资料

戏剧作品

参考资料

绘画作品

音乐作品

其他作品

参考资料

木兰从军.新浪美术馆.2025-01-05

..2023-12-23

《四声猿·雌木兰替父从军》(明)徐渭 撰.国学典籍网.2023-12-23

..2023-12-23

..2023-12-23

无法忘却的巾帼女将:铮铮铁骨 寸寸柔肠.今日头条.2023-12-23

木兰故里说木兰.光明网.2023-12-23

木兰祠.商丘市人民政府.2023-12-23

木兰传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2-23

河南虞城县被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木兰故里.2023-12-23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12-23

源远流长的木兰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现实意义.木兰故里.2023-12-23

虞城木兰祠:木兰文化的发祥地.木兰故里.2023-12-23

试问木兰家何处,请登黄陂木兰山.中国木兰故里网.2023-08-24

花木兰从军 (1927).豆瓣电影.2023-09-03

木兰从军 (1928).豆瓣电影.2023-09-03

木兰从军 (1939).豆瓣电影.2023-09-03

花木兰 (2009).豆瓣电影.2023-09-03

小戏骨:花木兰 (2017).豆瓣电影.2023-09-03

花木兰 Mulan (2020).豆瓣电影.2023-09-03

花木兰 (2020).豆瓣电影.2023-09-03

木兰之巾帼英豪 (2020).豆瓣电影.2023-09-03

无双花木兰 (2020).豆瓣电影.2023-09-03

花木兰之大漠营救 (2020).豆瓣电影.2023-09-03

天地奇英花木兰 (1996).豆瓣电影.2023-09-03

花木兰 花木兰 (1998).豆瓣电影.2023-09-03

花木兰 花木兰 (1998).豆瓣电影.2023-09-03

北魏冯太后 (2006).豆瓣电影.2023-09-03

北魏传奇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3-09-03

花木兰传奇 (2013).豆瓣电影.2023-09-03

花木兰2 Mulan II (2004).豆瓣电影.2023-09-03

木兰:横空出世 (2020).豆瓣电影.2023-09-03

木兰从军 (1924).豆瓣电影.2023-09-03

花木兰 花木兰 (1951).豆瓣电影.2023-09-03

花木兰 (1956).豆瓣电影.2023-09-03

花木兰 花木兰 (1964).豆瓣电影.2023-09-03

杂技剧《花木兰》走进荣昌.世界网.2023-09-03

[CQTV午新闻]重庆原创杂技剧《花木兰》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20130113 简介.央视网.2023-09-03

纯真年代.网易云音乐.2023-12-19

花木兰-Angel girl.qq音乐.2023-12-19

花木兰 (幸福版).qq音乐.2023-12-19

花木兰 - 刘增瞳.qq音乐.2023-12-19

花木兰-格格.qq音乐.2023-12-19

花木兰-李玉刚.qq音乐.2023-12-19

花木兰.豆瓣.2023-12-19

花木兰-巾帼英雄.英雄杀.2023-12-19

花木兰.王者荣耀.2023-12-19

《忘川风华录》手游花木兰.网易游戏.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