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索非亚·古拜杜丽娜

索非亚·古拜杜丽娜

索菲娅·阿斯戈托芙娜·古拜杜丽娜(俄文:Софи́я Асгатовна Губайду́лина;塔塔尔语:София Әсгать кызы Гобәйдуллина或Sofia Äsğät qızı Ğöbäydullina;英语:Sofia Asgatovna Gubaidulina),鞑血统的俄罗斯女作曲家,被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俄罗斯作曲家之一,是国际知名的音乐人物。她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主要管弦乐团委托并演奏。

人物经历

古拜杜丽娜1931年10月24日生于苏联鞑靼斯坦共和国奇斯托波尔,父为鞑靼族工程师,母为斯拉夫人教师。自幼接触音乐,5岁时开始对作曲产生浓厚兴趣。1954年毕业于喀山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和作曲。之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Nikolai Pejko和Wissario Schebalin深造作曲专业,研究生阶段完成。在苏联俄罗斯的学习期间,她的音乐被认为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它探索了替代音调,但得到了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支持。她曾为多部电影和动画片创作配乐,包括《潜水艇滑板车》和《莫格利的冒险》。

1975年,她与阿替尔穆夫(Vyacheslav Artyomov)和萨斯林(Viktor Suslin)一起组成一个名叫斯替尔”Staea”的演奏小组。目的是为了发掘,使用一些不为人知的俄罗斯中亚,东亚的民俗音乐,仪式中采用的乐器进行即兴演奏。由此发现大量的新声源和创作灵感。这对她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1992年,古拜杜丽娜移居德国汉堡,不仅成为一些学术机构的成员,而且还于1999年获得德国政府为了奖励艺术家的“Poul le Merite”勋章。多个音乐机构,组织给她颁发了重要的奖项。是肯定她在现代音乐上做出的贡献。

古拜杜丽娜所取得的成就同她所接受的俄罗斯文化和她的鞑靼民族血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她不仅掌握了所有的作曲技法,而且还对欧美现代派艺术也融会贯通,连同东方的哲学思想也融入到她的音乐中。她的音乐有着一种超越音乐本身的一种内在涵义。在她的作品总谱中可以看到某些具有宗教意义的神秘色彩。她对文学也有兴趣,为古埃及,古波斯诗歌以及20世纪的诗文谱曲。

个人成就

古拜杜丽娜的音乐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她的音乐被视为逃离苏联俄罗斯社会政治氛围的一种方式,将音乐与人类超越和神秘的精神主义联系在一起。她是俄罗斯东正教会的虔诚信徒,其作品中常见的宗教和神秘的联系在《十首前奏曲》等作品中得到体现。她对非传统声音制作方法和不寻常乐器组合进行了实验,如《巴松管和低音弦乐协奏曲》等。她的音乐以使用不寻常的乐器组合、频繁使用半音动机和微半音、以及对泛音的运用而闻名。在和声上,她的音乐抵制传统音调中心,倾向于音高集群和对位互动产生的音程设计。节奏上,她强调时间比例不应局限于局部图案,而应成为音乐结构的一部分。她的音乐符号和形式建筑旨在表达她对声音深度和神秘感的探索。

国际影响

古拜杜丽娜在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吉登·克莱默对她的小提琴协奏曲《奉献文》的推崇而在国外变得更加知名。她的作品在国际上广泛演出,如《约翰受难曲》和《约翰复活节》构成了关于基督的死亡和复活的“双联画”。她是法兰克福汉堡市瑞典皇家音乐学院的成员,也是2003年莱茵高音乐节年度作曲家系列的第一位女性作曲家。她的音乐作品《终结的光》和第二部小提琴协奏曲《在当下》在国际音乐节上演出,后者的创作过程被记录在电影《索菲亚-小提琴协奏曲的传记》中。她对打击乐器的即兴技巧产生了影响,并在作品中展现了精神主义。她一直对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安东·冯·韦伯恩保持着不断的忠诚,并受到荣格和尼古拉·别尔杰夫等非音乐影响的启发。通过艺术过程,她实现了与绝对的重新联系,开发了音乐符号来表达她的理想。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