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丝黑穗病
高粱丝黑穗病,英文名:Sorghum silk smut;别名“乌米”和高粱头黑穗病,是高粱上的重要病害。该病是由高粱丝轴黑粉菌引起的,该病病菌主要以冬孢子落在土壤或混在粪肥中越冬,冬孢子在土中能存活2-3年,在15-36℃均可萌发,28一30℃为萌发的最适温度。其病害症状是全穗被害,外包一层白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状物,并露出黑色的乱丝状维管束组织。主要发生在高粱穗部。
高粱丝黑穗病分布很广,几乎遍布世界各高粱产区。在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和山东等地均有发生。发病严重时,发病率可达10%~40%。此病自中国推广杂交高粱后发病率曾一度大为下降。20世纪80年代,在辽宁、吉林、山西省等省又严重发生。
由于其发病程度与土壤含菌量密切相关,所以可以选择轮作减轻病害。也可以使用萎锈灵和粉锈宁拌种后播种。
分布范围
高粱丝黑穗病病,俗称“乌米”。19世纪中首先发现于埃及,现已遍布世界各高粱产区。日本到处分布,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方被害严重,其中在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山东等地均有发生。
患病症状
高粱丝黑穗病
本病是全穗受害,整穗变成一个大黑包。病株一般较矮,抽穗前病穗的下部较为膨大,有的穗略歪向一面,剥去苞叶穗部成为白色棒状物,外被一层白色生物膜。在北方称为“乌米”。抽穗后菌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冬孢子),有时病穗仅抽出叶鞘的一半,菌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无论病穗全部抽出、还是部分抽出,黑粉散出后,都残留有一成束的黑色丝状物,即残存的花序维管束组织,故名“丝黑穗病”,这是该病的重要特征。叶片染病症状为在叶片上形成红褐色条状斑,扩展后呈长梭形条斑,后期条斑中部破裂,病斑上产生黑色孢子堆,但孢子量不大,维管束组织不受破坏。病株侧芽或分蘖也常被侵染,形成“二茬乌米”。
高粱散黑穗病
多数品种病株稍矮,茎较细,叶片稍窄,抽穗较早,分蘖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较细小。被害植株的花器多被破坏,子房内形成黑粉,即病原菌的冬孢子,但也有少数籽粒未遭破坏,能正常结实。病粒破裂前有灰白色薄膜一层,系有疏松连接的菌丝细胞所组成,孢子成熟后,膜即破裂,黑粉散出,露出长而稍弯曲的黑色中柱,为宿主维管束残余组织,是高粱散黑穗病症状特点之一。
高粱坚黑穗病
病株不矮化,内外颖很少受害,只侵染子房,形成一个坚实的冬孢子堆。一般全穗都变成卵形的灰包,外膜较坚硬不破裂或仅顶端破裂,内部充满黑粉。病粒受压后散出黑色的粉状物即病菌的冬孢子,中间留有一短且直的中轴。病粒椭圆形至圆锥形,护颖较健粒稍短。我国高粱产区均有发生。
病原特征
病原为高粱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 (Kuhn)Langton〕属于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冬孢子在成熟前常30多个集结成团,称为冬孢子球,孢子球球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0一70微米。孢子球内的冬孢子成熟后各自分散。冬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暗褐色,表面有细刺,直径9一15微米,膜厚约⒉微米。有时混有无色透明、表面光滑的不孕孢子。
在室内情况下,冬孢子一般不易萌发,但在 32一35℃下浸水处理,经30天后可使冬抱子的发芽率从10%左右提高到60%一90%。冬孢子萌发产生有横隔的担子,侧生担子孢子,并能以出芽生殖方式产生次生担孢子,有时冬孢子萌发可直接产生分枝菌丝。该菌对pH值适应范围较广,在人工培养基上,pH4.4一10.0均可萌发生长。
发病规律
高粱丝黑穗病是一种幼苗侵人系统侵染的病害。病菌主要以冬孢子落在土壤或混在粪肥中越冬,也可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中能存活2-3年。次春高粱播种后,越冬的冬孢子萌发产生有横隔的担子,侧生担子孢子,异宗的担子孢子或小孢子萌发后结合所形成的双核菌丝通过胚芽鞘和中胚轴侵入高粱幼芽,菌丝体在宿主组织内随生长点蔓延,在形成花序时,则迅速增殖,破坏整个穗部,最后使穗部变成黑粉。
冬孢子在15-36℃均可萌发,28一30℃为萌发的最适温度。从种子发芽到出现二片真叶或从种子萌芽至芽长1.5厘米为最适宜的侵染时期。侵入的菌丝初在生长锥下部组织中,40天后进入内部,60天后进入分化的花芽中。土温28℃、土壤含水量15%发病率高。出土后的幼苗,病原菌还可从根部侵染,但随着幼苗生长,侵染率大为下降,但至9—10叶期仍发现有从根部伤口侵染致病的现象。侵染期可长达45天以上。
春播时,土壤温度偏低或覆土过厚,幼苗出土缓慢易发病。由于其发病程度与土壤含菌量密切相关,故连作病重,轮作病轻。由于该病以幼苗侵染为主,所以苗期土壤的温湿度也与病害的发生密切相关,一般土温较低,种子发芽出土慢,侵染时间延长,有利发病。覆土过厚,幼苗出土慢,也会加重病害发生。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导致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艮种。选用抗病艮种是最有效果、最经济的办法。可以选用抗病亲本和杂交种。抗病亲本有黑龙14A、7152A、吉农105A 等。抗病杂交种有黑杂34、黑杂46、齐杂1号、绥杂一号、晋杂5号、忻杂5号、忻杂7号、冀杂一号等。
2.轮作。丝黑穗病为土传病害,连年种植可使病菌积累数量增加,增多病害侵染源。与非宿主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培制病害发生.是一有效的防病措施,同时需要注意使用净肥。
3.深翻灭菌。在高粱为主要大面积作物和施行轮作有困难的地区,发病较轻的地块,秋季深翻,把病残体及散落地表的病菌翻到下层土壤,可减轻来年病菌侵染。
4.适时播种。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使幼苗出土快,酊缩短病菌侵染幼芽时间。
5.拔除病株。在抽穗期间,当病株出现灰包尚未破裂之前,将病株拔除带出田外深埋,可消灭菌源,控制病菌。
6.种子处理。温水浸种用45~55℃温水浸种5分钟,然后闷种,待种子萌发后立即播种,即能保苗,又能降低发病率。使用药物拌种用挥发性或内吸性杀菌剂拌种,以消灭种子上的菌源并且杀死种子周围土壤中的病菌。可以使用萎锈灵粉剂拌种。拌种后闷4小时,摊开晾干即可播种。还可以使用药剂三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菲醌、敌克松等进行拌种,其中使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效可达100%。
参考资料
高粱黑穗病的病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种植问答网.20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