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
教师职称即我国用于衡量高校及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准。中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分为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和三级;高校教师职称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和员级。
教师职称制度从建国初期就开始初具雏形,1986年,中国颁布《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和《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正式确立了中小学教师的职称。2015年,中国颁布《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进行合并。
职称设置
2015年8月28日,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后文中一律称为《意见》),提出要健全制度体系。《意见》提出要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制度体系,并要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将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与此同时合并原中学和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二者并称为中小学校教师职称。
中国高校教师职称与中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设置相似,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其中高级分为正高级和副高级,初级分为助理级和员级,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教师、研究员和实验师职称,具体如下表所示:
评审标准
对于不同的教师职称,中国有不同的评审标准,但各级教师必须达到以下条件:
思想品德方面,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能力方面,应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投身教学一线,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身体健康方面,教师应做到身心健康。
2016年4月,北京规定:外语计算机也将不作为职称申报的必备条件,在此之前,中方国教师职称评审中,教师必须通过考试证明其外语与计算机的掌握与使用能力,具体要求因学校而异。
同时,对于不同等级的教师职称,还应满足以下对应的条件:
正高级教师
思想品德方面,正高级教师应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能力方面,正高级教师应当做到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能够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在教书育人方面有突出的成果,同时应当深入并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的学科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有独到的教学风格。在指导、培养低等级教师的方面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学历与工作经验方面,正高级教师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应在高级教师岗位上任教超过五年。
高级教师
能力方面,高级教师应当做到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思想水平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并能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能比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在教书育人方面有比较突出的成果,比如对于教学内容能够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特色;对于培养低等级教师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学历与工作经验方面,具备博士学位的教师应在一级教师岗位上任教超过两年;不具有博士学位,但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则应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五年以上;对于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教师,被评为高级教师需要达到的标准则为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上任教超过五年;城镇中小学教师在原则上应在薄弱学校或者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
一级教师
能力方面,一级教师应当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并有比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经验,能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培养低等级教师方面应作出过一定成绩。
学历与工作经验方面,教师若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则应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两年以上;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则应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四年以上;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的教师,应在初中和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任教四年以上,而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的教师应在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上工作超过五年。
二级教师
能力方面,二级教师应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胜任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同时,二级教师应当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地基础理论知识;能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
学历与工作经验方面,具备硕士或学士的教师应见习至少一年并通过考核才能被评为二级教师;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的教师应在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超过两年;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的教师应在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上任教三年以上。
三级教师
能力方面,三级教师应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同时拥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三级教师应当基本掌握 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够完成教学工作。
学历与工作方面,具有大学专科毕业学历的教师应在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至少一年并通过考核;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的教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间隙至少一年并通过考核。
破格评审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二的教师,有机会破格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1.担负过县级以上文化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单位、教育部门领导者的学术团体组织示范课、观摩课或是观摩课三次之上并获得好评。
2.教学质量高,得到过县(市)级以上同行的公认,获得过一次一等奖或者两次二等奖。
3.承担班主任等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市(厅)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4.公开发表不少于三篇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或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省级交流或推广;或因教学成绩特别突出,受到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评审流程
在中国,教师职称的评审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步骤,首先,县教育局和县人社局会根据职责权限,制定并公布开展叫偶是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时长为3天;之后,教师个人可以提出申请,填写申报表并提供有关申报评审的材料;学校会组织竞争推荐,即学校按一定比例差额确定参加竞争推荐人选,组织评选并上报;再由当地教育局、人事局对评审材料进行审查把关,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价;之后,当地教育局、人社局会对评审结果进行逐一审核,并公示7个工作日;对于公示无异议的,由当地教育局、人社局颁发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历史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职称评审制度先后经历了四个时期。
制度酝酿期(1949-1985)
自从新中国成立,中国政府就较为关注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建立。1960年,中国颁布了高校教师职称的相关条例,直至1985年,教师职称都被定义为专业技术职务。1985年后,职称才逐步脱离职务,变成了衡量专业技术水平的制度。这个文件属于高校教师职务制度,但其颁布的内容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初期(1986-2008)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立初期,中国中央政府是制度建设的主体,评审遵循国家标准。当时,教师职称并不由学校自主评审,而是存在两个层级委托代理,这就导致评审主体与聘任主体分离的情况发生。1986年,中国颁布了《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和《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得以真正建立。在这两个文件中,明确写明了不同职务中小学教师的职责、任职条件、考核和评审等内容。20年后,国家呼吁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逐步建立。
试点探索期(2009-2014)
这段时间,中国中央下放权力,地方政府成为了制度建设的主题,而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仍需遵循国家标准,但以省级标准为主。此时评审只存在一个层级委托代理,虽然比建立初期少了一层委托代理,但评审主体和聘任主体分离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2009年,中国颁布相关文件,围绕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构建、职称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改革,将以往割裂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标准进行合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职称评审的过程。同时,中国开始在松原市、潍坊市、宝鸡市展开试点。2011年,中国持续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工作,试点范围扩大到各省市与直辖市,至此,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逐渐形成了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职称的评价机制。
成熟期(2015至今)
2015年,中国提出要全面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教育部颁布《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段时间,高校成为了制度建设的主体,评审遵循国家与省级标准,但是以学校标准为主,这就导致学校能够真正聘用到自己所需的人才。这段时间,层级委托代理完全被剔除,教师职称由学校自主评审,评审主体与聘任主体终于合为一体。2021年,《教师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二条要求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将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副高级职务和正高级职务,初级职务、中级职务“自然”晋升。
参考资料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9-04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将近一步扩大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2023-09-05
职称系列(专业)各层级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4-03-02
北京中小学教师职称首设正高级 惠及17万名教师.新华网.2023-09-22
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