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砍樵
《刘海砍樵》是湖南花鼓戏传统剧目,有俗称的“大砍樵”“小砍樵”之分。“大砍樵”是全本大戏,原名为《刘海戏蟾》,也称《二仙传道》《天平山》;“小砍樵”是全本的一部分。1951年, “小砍樵”经何冬保、陈北方等优秀艺术家整理改编成为一出独立小戏, 名《刘海砍樵》,一跃成为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花鼓戏剧目之一。1984年,和李谷一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合作表演了刘海和九妹定亲后对唱的比古调,广受大众欢迎。
《刘海砍樵》讲述的是以砍柴为生的樵夫刘海住在武陵丝瓜井旁,父亲早逝,母亲双目失明,生活非常贫困,但是他凭借忠厚勤劳的品质,赢得了狐仙的爱慕。刘海上山砍柴,由狐仙化作少女的胡秀英便利用法术暗中相帮。刘海卖柴回家, 秀英故意制造两人相遇的机会,互道姓名及家境后,秀英向刘海求婚。刘海觉得双方门不当户不对,当即表示拒绝,但秀英一路追寻。刘海叫秀英答应三件事方与其成婚:第一,要侍奉双目失明的母亲;第二,要劳动;第三,要找个媒人。都答应了。于是,两人以柳为媒,山作证结为夫妻,双双把家还。戏中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刘海和狐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勤劳、正直、孝顺等美德和追求忠贞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真实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向美向善的愿望。
《刘海砍樵》立足于表现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百态、美好爱情以及家庭道德伦理,具有生活的真实感,被誉为“湖南花鼓戏第一剧”。1952年8月,《刘海砍樵》在第一届戏曲观摩汇演中获剧本二等奖。1952年10月,《刘海砍樵》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获得了剧本。2006年,“刘海砍樵传说”被列入第一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创作背景
创作过程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为传统剧目《刘海戏蟾》的一折。《刘海砍樵》有俗称的“大砍樵”“小砍樵”之分。“大砍樵”是全本大戏,原名为《刘海戏蟾》,也称《二仙传道》《天平山》。“小砍樵”是全本的一部分,经常单独演,即人们常说的《刘海砍樵》。
《刘海戏蟾》源于神仙道化故事,《列仙全传》记有“刘玄英号白玉蟾者因异人指点弃官遁迹炼丹成仙”之事。宋《巫山一段云》词有“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之句。明代所传古画有《》。清瞿《通俗篇》云,“刘元英号子,……海蟾二字号,今俗呼刘海,更言刘海戏蟾,谬之甚。”又云,“今演剧多演神仙鬼怪,以眩人目,虽其名多荒诞,张果老曰,及刘海蟾曰刘海戏蟾,此类甚多。”花鼓戏《刘海戏蟾》应以清代版本为原型,在流传中不断演变,融入了狐仙、石罗汉的故事。1951年, “小砍樵”经、陈北方等优秀艺术家整理改编成为一出独立小戏, 名《刘海砍樵》, 去除了封建思想和色情元素, 突出人间恩爱真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并获得了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剧本,一跃成为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花鼓戏剧目之一。1957年,在吸收《刘海砍樵》的改本并参照传统故事情节的基础之上,经过不懈努力,银汉光、王方之等优秀艺术家们将其改编成全本戏《刘海戏金蟾》,由首演。1978年,花鼓戏《刘海砍樵》由摄制成彩色戏曲艺术片。1983年,该戏剧团远赴华盛顿、等地汇演,载誉而归。到了1984年,和在上合作表演了刘海和胡秀英定亲后对唱的比古调,这出戏立刻被人民群众接受,成为喜闻乐见的曲目。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演出的这段比古调已经被人民群众传唱得像是了。
人物原型
刘海,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名字稍有出入,名操,字海蟾(也说字昭远),时人,先为,后来成为燕王。刘海喜好谈玄论道,与道士交往甚密,最后学道成仙。他本是宗师,后来被人编到故事里,和狐属扯上关系。刘海和钟离权、都有过来往,修行较深。他曾经做过官,不过后来辞官成为了神仙。传说中刘海是个仙童,前额垂着整齐的短发,骑在三足金蟾上,手里舞着一串钱,是传统文化中的“福神”。刘海与八仙一样,也是喜剧色彩很浓的神仙。明朝《》中,刘海为八仙之一,到了《八仙出处东游记传》中,刘海的位置才被顶替。
自从刘海和象征着富裕的金蟾连接在一起,带着对富裕生活的美好向往,刘海在各种艺术作品里反复出现,年画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年画的画风质朴,但是人民群众对这样的故事太热爱,各地的年画也是千姿百态,其中刘海的样子就各具特色。和舞台上刘海一副老实后生踏踏实实砍樵过日子的形象不同,在一些年画里刘海是个头上梳着抓髻,手里抓着一串铜钱的小朋友,他圆圆胖胖的,脸上一副喜笑颜开的劲儿,脚下是那只著名的三条腿的,带着福到财到的寓意。另外一种形象出现在的年画上,那上面的刘海蓬头散发,脑袋中间是秃的。脸是年轻人的。在年画里,刘海同样是拿着一串铜钱,脚下是三条腿的金蟾。甚至今天能见到一种厌胜花钱,清朝铸造的,上面的图案里刘海仍然拿着他的那串钱,旁边有金蟾、蝙蝠和桃树等代表了吉祥如意的图形。而那只三条腿的金蟾现在经常作为茶宠出现在爱茶人的茶海上,被茶水一次次灌溉得油光水滑,本来就突出的眼睛更明显了,那个劲儿特别带财气。
以上图片来源于
题材原型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是根据民间故事《刘海戏金蟾》改编而来,这是一个古老汉族的民间传说,来源于道家的典故,有多个版本。
民间传说
第一个版本
刘海与双目失明的老母一起生活,他每次回家都能与一只三脚相遇,并和它戏耍。化名梅姑的狐狸精见刘海勤劳朴实,有意与他下山成亲。刘海几番推辞后,见她情真意切,最终答应与之成婚。刘海想把自己娶妻之事告诉金蟾,不料不见金蟾,只见一跛脚道人。道人告诉他梅姑是所变,只要吞下梅姑的宝珠便可知晓。刘海听后觉得奇怪,回家就按道人说的去做。梅姑看出破绽,告诉刘海,道人是所变,想要夺取宝珠,破坏他们的美好婚姻。刘海一听提起斧子就要去找金蟾算帐。梅姑连忙拦住他,将宝珠交给他,同时在他耳边嘱咐几句。刘海手拿宝珠来到桥边,金蟾一看就要抢夺,刘海按梅姑的交代左右各转十八圈,金蟾浑身哆嗦,吐出仙丹,刘海随即将仙丹吞进肚里,金蟾失去仙丹,只得依附于刘海,刘海就让它吐出金钱来救济穷人。从此,刘海得了仙道便开始云游四方。
第二个版本
有个女儿,名叫巧姑。有一天,她变成了一只金色的蟾蜍在白龙潭玩耍,忽然一条凶恶的朝她扑来,正巧被砍柴的刘海搭救。巧姑心怀感激,赠给刘海一颗龙珠。一天,巧姑又偷出龙宫,变出一串金钱放在潭边,期盼能再次遇见意中恩人。正巧那天刘海要盖房,也来到了白龙潭边砍伐树木。休息之时他来到潭边喝水,发现了这串金钱,他认为这是不义之财,转身准备回家,不料那串金钱竟然叮叮咚咚响起,刘海觉得有趣。这时,原来的那条从刘海身后袭来,巧姑看到一下跃出水面,跳到刘海的后背,刘海一个转身抽出柴刀将恶蟒斩作两段。看着地上的小,刘海非常感激,然后他把金线系在金蟾身上,一边走一边与它玩耍。走着走着,刘海忽然感到手中的丝线变沉了,回头一看,小金蟾变成了一个美丽漂亮的姑娘,刘海非常诧异,问她是谁。巧姑把自己的心思羞涩地告诉刘海,刘海喜出望外,高兴地牵着巧姑回家了。
第三个版本
时期,“刘海砍樵”的传说在湖南常德广为流传,并成为了今天看到的主要版本。相传刘海母子住在常德城丝瓜井旁,刘海勤劳孝顺,天天上山砍柴维持家计。大山之中住着一只多年修炼的狐属,炼成宝珠一颗,修得半仙之体。但是,她不爱仙山爱凡间,见刘海为人忠厚老实,便取名,要与他结为百年之好。刘海几番推辞后,见胡秀英情真意切,最终答应与之成婚。城中心的鸡鹅巷有个,庙里有十八个罗汉,其中十罗汉也就是三足金蟾精也在暗中修炼,炼得一串金钱,也有半仙之体,见九妹和刘海成婚,便起了歹心,通过欺骗夺得胡的宝珠欲成仙升天。刘海得知真情后,在斧头神和众姐妹的帮助下,夺回了宝珠。从此,夫妻二人男耕女织过上了幸福生活。
传说的现实依据
《刘海砍樵》和《》的传说都和湖南有关,围绕这个传说还有丝瓜井等一系列遗迹。清朝孟籁甫《丰暇笔谈》中描述:商人贝宏文的佣人阿保从一口井里抓到一只三足金蟾,这个东西可以帮助主家发财致富。乡邻跑来看热闹时,发现一个人背着慢慢地升天了。这是比较明确的和《刘海戏金蟾》的故事有关联的记述。有人认为这个阿保是刘海化名,他抓到了,升天而去。
剧情简介
《刘海砍樵》讲述的是以砍柴为生的樵夫刘海住在武陵丝瓜井旁,父亲早逝,母亲双目失明,生活非常贫困,但是他凭借忠厚勤劳的品质,赢得了狐仙的爱慕。少女是变化而成,爱慕刘海勤劳、朴实。刘海上山砍柴,秀英利用法术暗中相帮。刘海卖柴回家,秀英故意制造两人相遇的机会,互道姓名及家境后,秀英向刘海求婚。刘海觉得双方门不当户不对,当即表示拒绝,但秀英一路追寻。刘海叫秀英答应三件事方与其成婚:第一,要侍奉双目失明的母亲;第二, 要劳动;第三,要找个媒人。都答应了。于是,两人以柳为媒,山作证结为夫妻,双双把家还。
角色介绍
以上资料来源于
幕后制作
1952年整理改编版
改编缘由
1951年,中宣部副部长周扬来,选取去参加全国戏曲汇演的湖南剧目,提出要看传统戏。刚任长沙市花鼓戏剧团团长提出演一场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但遭到许多同行的反对。他们觉得这出戏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何冬保认为去掉狐属变人等糟粕,《刘海砍樵》仍然是出好戏,坚持要演《刘海砍樵》。为了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何冬保决定认真修改《刘海砍樵》剧本。
角色形象改编
一九五二年花鼓戏前辈艺术家何冬保与剧作家陈北方对《》的剧本加以整理改编,将刘海的扮相进行了改变,原来的装扮为丑扮,脸上画有一个青蛙图形,新的刘海形象改成俊扮,漂亮健康,动作粗犷豪放,去掉了以前丑行表演的矮步等,胡秀英也将原来的半边脸的狐狸形象去掉,改成了俊扮花旦造型,手中的道具由手帕换成羽毛折扇,使其既有神怪的仙气又有村姑的野气;同时将原来表演上过于生活化的砍柴、捆柴、上坡、过坎、穿林等动作舞蹈化、音乐化,更具戏曲美。总体上淡化了妖界气,强化了人间气。
剧情与音乐改编
剧本中间一段“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由于词不工整改编起来较为困难。灵机一动叫了一声“胡大姐”,、田运隆两兄弟马上就答“哎”,何又唱“刘海哥”,这边又答“啊”,“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嗬”,这样一来一往,将这段新词全部唱完,并形成了一个新曲调。因这段词是用古人来比喻,后来就定名为“比古调”。经过修改后,胡秀英与刘海的这一段对唱,活泼欢快,把二人成婚、双双归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风趣可爱,是湖南花鼓戏中最富特色的唱段之一,一直传唱不衰。扮演的刘海,在唱完“比古调”后,加一段地花鼓“望郎调”,然后以“托举”方式托起胡秀英下场。这个“托举”动作,其实也是来自何冬保一次演出中灵机一动的“意外收获”。当年在家乡演出时,有人一高兴就将一挂鞭炮扔到台上,何冬保想起,他的搭档穿的红裙子,是悄悄把家里的帐帷拿出来做的,要是被鞭炮炸坏了交不了差。情急之下,他托着搭档就往后台跑,不想这个动作贏得一片唱彩。后来,这个抱小旦下场的动作,还得到苏联人的高度赞扬,称之为“式的托举”。这些是对花鼓戏艺术的历史贡献。
1984年姜昆、李谷一版
选曲背景
198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导演黄一鹤找到湖南籍歌唱家李谷一,希望她在这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唱一首带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李谷一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她多次寻找搭档未果,最终决定与相声演员姜昆一起合作。因此,在当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李谷一和姜昆一起表演了刘海和胡秀英定亲后对唱的比古调。
音乐与舞台特色
李谷一以唱歌方法为主,融进了戏曲的一些处理手段,让戏曲唱段更具歌唱性、通俗性、流传性,还加入了西洋弦伴奏,为唱段增添了时尚感。除此之外,的演唱在轻柔、甜美、俏丽的行腔中带着一种媚劲,与那种扭着“狗撒尿”的舞步和憨萌诙谐大嗓门演唱形成鲜明对照,相得益彰。在舞台道具上,姜昆用从隔壁锅炉房寻来的笤帚代替刘海使用的竹扁担,增添了表演的喜剧色彩。通过此次表演,《刘海砍樵》迅速成为一个观众爱听、爱唱、流传最广的经典戏曲对唱,使全国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比古调”,为湖南花鼓戏走向全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唱段赏析
人们经常提到的《刘海砍樵》指的是“小砍樵”,由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何冬宝、陈北方等在《刘海砍樵》的基础上, 将《安东调》的基本旋律、《花石调》的前奏和过门拼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调。由于《小砍樵》中的词是用古人来做比喻的,故又将《小砍樵》叫做《比古调》。《比古调》新调旋律朴实流畅,悦耳动听,容易上口,迎合了当今观众的口味和审美需求。
《比古调》为《刘海砍樵》剧目中最重要、最经典的脍炙人口的唱段,1984年《刘海砍樵》就选取了这一段, 深受观众喜爱,产生了强烈反响。不久, 《比古调》慢慢在全国流传开来,且成为许多演唱者及戏曲爱好者在舞台上经常表演的曲目。几十年来,人们演绎和传唱着《比古调》, 收获了无比的欢欣与喜悦。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断改编和创作, 《比古调》更是以她独有的色彩、靓丽的艺术风姿感动着国内外观众。
经典唱段(比古调)
以上资料来自
在该段中,“刘海哥,我是你的妻咯呵”,“胡大姐,我是你的夫咯呵”,简单直白,赞扬对方的优点不含蓄不做作。把刘海比作牛郎,刘海把胡秀英比作,活泼欢快,把二人成婚、双双归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风趣可爱,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纯真爱情的向往。两夫妻浓情蜜意地一路行来一路走,可以预料两人婚后的生活是幸福而快乐的,表达了民众的朴素的生活追求,受到群众的热烈追捧。
作品鉴赏
题材特点
湖南花鼓戏表演所蕴含的民间文化表现在对现实生活直接模拟,而《刘海砍樵》立足于表现劳动人们的日常生活百态、爱情趣闻以及家庭道德伦理,具有生活的真实感。如《刘海砍樵》里刘海砍柴的动作形象生动地模拟了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场景。砍柴之前,刘海先束袖、整理衣服和工具, 拿着镰刀砍树木、拉藤蔓、捆柴禾, 把柴禾一堆一堆地堆放整齐,砍完柴后,刘海气喘吁吁、大汗淋漓,高兴地叫喊来表达劳动收获的喜悦之感。最后,刘海扛着仟担,步伐沉稳地挑柴离去。戏场上虽然没有出现真正的柴禾,但是通过刘海在砍樵中闪、躲、腾、挪等各种身段,真实再现了砍樵的生活场景,极具生活气息,展现了湖南花鼓戏独特的动作感。此外,《刘海砍樵》里的唱词、对白和独白等几乎都是白话,对生活语言的简单加工,简洁明了、毫不拖沓,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旁刘家村……上无兄来下无弟,单生我刘海一个人”,这是刘海面对的询问时的唱词。从这段简单、毫不累赘的唱词中,我们了解了刘海家住何处和家庭成员情况。湖南花鼓戏以其平民性、愉悦性艺术特点,紧紧与群众的审美需求相联系,具有深厚的乡土情结和生活气息。
艺术风格
湖南花鼓戏最突出和典型的艺术风格是其独特的喜剧性,其独特性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表现的手法的别出心裁。首先,传统花鼓戏的喜剧形象多为富含正能量的、积极的,如《刘海砍樵》着重刻画、塑造刘海朴素、勤劳、孝顺及九妹善良、正直的人物形象。其次,湖南传统花鼓戏的喜剧题材大多源于神话、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笑话等,常从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审美角度、心理逻辑去刻画人物形象,拥有广泛的观众认可度,更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再者,无论情节如何曲折离奇、错综复杂,均以欢快的节奏、轻松的乐曲、愉悦的语言以及逼真浮夸的舞台表演,营造出一派欢快喜庆的舞台氛围。虽然《刘海砍樵》的题材亦具有丰富的喜剧性,然而,这里的“喜剧性”并非体现在故事滑稽幽默,而是指九妹与刘海淳朴的爱情故事,歌颂了人们自由爱情主义精神,抨击了当时旧社会的封建思想。
剧情设计
《刘海砍樵》以刘海和胡秀英的爱情故事线索叙述为主。它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更没有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而是依靠刘海和胡秀英的对白、唱词、独白等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单线条地塑造人物,人物性格简单鲜明。戏剧表演动作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湖南花鼓戏的表演风格朴实、明快、活泼, 夸张幽默的小丑,泼辣能干的小旦,风流洒脱的小生,各具特色。花鼓戏中,九妹和刘海一上场就自报家门,让观众对整个故事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如第一场戏里,胡秀英远远瞧见一个人到山里来砍樵,然后唱到:“好、好、好哇,不是别人是刘海,每日砍樵在此山,看过多少年轻汉,哪有刘海这般强。”通过这段唱词,观众已然明白前来砍樵的人叫刘海,而且对刘海具有爱慕之情;三个“好”字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纯真少女,而不是妖艳的。
人物塑造
《刘海砍樵》的故事虽然来源于神话传说,可以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改造,把原来的神仙道化故事平民化、世俗化、人性化,使其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狐仙胡秀英在整个戏曲中脱去了精怪的外衣,完完全全是一名实实在在的人间女子。除却她使用法力帮助刘海砍樵和追赶刘海求婚,几乎都让观众忘却了她是一个妖精。她帮助刘海驱赶黄蜂;刘海砍完柴后大汗淋漓,她隐身其后很是,轻摇羽扇,为刘海送去凉风;她自动现身向刘海求婚。面对刘海的抗拒,她百般追求,多次表达自己的决心。从这里,我们看见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率真女子。她“不爱富豪爱穷汉”,喜欢刘海“又勤快又忠厚”,在舞台上已变成有血有肉的充满人性美的狐仙,她是人间善良、贤惠、孝顺的化身。
面对秀英的求婚,刘海感到惊讶,因为自己是“粗布烂衫,砍樵之人”,而秀英是“身穿绫罗绸缎,乃是千金之体”,鲜明的贫富差距让刘海犹豫再三。按理说面对美女的求婚本应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可是刘海却顾虑重重,并提出了三个条件叫秀英答应,才能与她成婚:第一,要侍奉双目失明的母亲;第二,要劳动;第三,要找个媒人。从中可以看出刘海的正直和孝顺,也反映了民众对结婚对象的朴素要求。
曲式特征
戏曲调式为1=降B, 由于所有的花鼓戏都是小调演变而来, 从民族音乐角度来分析, 它属于宫调式, 如“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的最后一句, 主音就很平稳的落在了do上, 从戏曲唱腔上来分析, 它属于多种唱调穿插的形式。中间部分有比古调以及十字调等多种唱调, 唱词“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就是比古调。比古也有比喻的意思, 如歌词中唱到的“我把你比牛郎, 不差毫分哪”以及“我把你比, 不差毫分哪”;十字调是湖南花鼓戏常用的唱调, 也叫“双川调”, 此唱调较高亢旋律优美, 常常用来表现兴奋、欢快的内容, 也常用于抒情性强的唱段。《刘海砍樵》为较规整的重复二段体结构, 唱词中上下句相互呼应, 上句结束在主音F宫音上, 下句则结束在降B音上, 宫徵相对。剧中对唱多是男声落在宫音上, 女声落在徵音上, 由此形成一唱一合。全段由三部分构成, 比喻部分为男女声分唱的两段, 男声唱段是女生段的派生, 在女声唱段上进行了引申, 两段音域相同。合唱段为新材料, 是男女声唱段的升华。同时也是剧情的升华, 音调及音域都高于前面两个段落。全曲音域从低音mi到高音sol, 旋律以三度跳进为主, 结尾处有倚音且结束在宫音do上。全曲呈波浪型发展, 优美抒情。
唱腔特点
中国汉族戏剧有、、、几种, 它们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各地方言所存在的差异。《刘海砍樵》是由四段川调 (西湖调、十字调、十字调、比古调) 和两段民歌小调 (采莲船调、望郎调) 组成。其中的比古调是后来形成的新调, 唱词中“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和“你把我比作什么人啰”上下两句唱词套用了“安童调”, 又有“花石调”上下过门做这个新调的过门, 因这段词是用古人来比喻, 后形成的这个新调就成为“比古调”, 丰富了川调唱腔。
在刘海砍樵的唱腔中,有方言的特点,有唱词的靠字方法,还有发声用嗓子的特点。在刘海砍樵中唱腔的音域常在小字一组的sol到小字二组的sol之间,包括了真声为主、假声为辅的特点,音乐旋律起伏较大,大跳的音程较多,常在高音区作润腔的装饰。接下来以如下图所示的刘海砍樵中《家住后山十里村》的唱段为例来进一步分析。
在谱例第一句中的“家”字使用收气的方法 (用气方面有收气、送气、弹气、顿气、揉气等方法) ,并在“住”字音上作润腔技巧,使用弹气的技巧,到“十里村”前换口气,一直到下一句。
花鼓戏的旋律起伏大,音调高,使用真声就没有有音乐的美感,所以在高音区时演唱会“交替共鸣”,谱例第一句中开始音较高,可以使用一点假嗓,一直到“山”字音开始下滑时就要带点真嗓,否则全部用假嗓,就破坏了刘海砍樵当时的色彩。
唱词中每一个音都有高低不同的音,唱腔也因此开始变化。其唱词的咬字特点可总结如下:
(1) 字重腔轻:每句唱词根据旋律的高低注意,铿锵有力,咬字清晰;
(2) 依字行腔:在咬好字头之后,保持状态,利用气息唱好之后的词;
(3) 快速归韵:在结束时干脆、利索、准确,不拖泥带水;
(4) 字正腔圆:咬字与发声技巧相结合。
伴奏乐器
花鼓戏里一般有文场戏和武场戏, 通常使用的器乐有吹奏类、拉弦类和打击类等三大类。吹奏类有、笛子等;拉弦类有、, 还有常见的等;打击类有各种鼓、锣、镲等。《比古调》属文场戏, 自然以弦乐器伴奏为主。与刘海在乐队的密切配合下进行表演, 演员与乐队台前幕后配合得非常好, 音乐协调一致, 舞台场面分外热闹、欢乐, 人物塑造完美成功, 观众被艺术深深感染。这一切, 离不开富有特色的合理配器。在此, 不得不提到大筒。大筒是《比古调》中主要的弦乐器之一, 形似二胡, 音色粗犷清亮, 是“托腔保调”的一把好手。在剧中最不起眼, 但它在整场表演之中占主导地位,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古调》一直深受观众喜爱, 剧中人物形象扎根在观众心里, 搭配乐器确是功不可没。
重要演出
1951年, “小砍樵”经、陈北方等优秀艺术家整理改编成为一出独立小戏, 名《刘海砍樵》, 去除了封建思想和色情元素, 突出人间恩爱真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跃成为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花鼓戏剧目之一。
1952年10月, 《刘海砍樵》在北京怀仁堂演出。当时共有四个戏演出, 《刘海砍樵》最后压轴出场。何冬保一上台, 看到前排坐的是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紧张得转了两圈后忘记了台词。肖重珪赶紧给他递词。当时, 毛主席一边看, 一边笑着用手打拍子。演出结束后, 周总理和握手时说:“今天演得很好, 毛主席很高兴。”
1953年, 第一次发行《刘海砍樵》单行本, 至上世纪80年代, 《刘海砍樵》剧本先后30多次印刷, 印数37万册。1953年4月, 何冬保参加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文艺工作团演出, 带着花鼓戏《刘海砍樵》慰问了包括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所在连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7年,在吸收《刘海砍樵》的改本并参照传统故事情节的基础之上,经过不懈努力,银汉光、王方之等优秀艺术家们将其改编成全本戏《刘海戏金蟾》,由首演。
1978年,花鼓戏《刘海砍樵》由摄制成彩色戏曲艺术片。
到了1984年,由和在上合作表演了刘海和胡秀英定亲后对唱的比古调这出戏立刻被人民群众接受,进而喜闻乐见。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演出的这段比古调已经被人民群众传唱得像是了。
1989 年花鼓剧团演出的《刘海砍樵》应邀赴演出,倾誉东海。
2001年《刘海戏金蟾》再度远赴瑞典、丹麦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成为湖南省花鼓戏剧目发展史上一部经典之作。
2009年9月17日,张家界市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正式开演,世界第一台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正式与国内外观众见面。2010年,《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游局评选为"全国首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并在旅游演出类节目中获得金奖。截2016年年初,共对外公演 165少场,接待了 50 多个国家超 200多万人次的游客。2022年7月8日晚,因疫情停演11个月的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复演,2100多名游客观看演出。
2023年1月10日,长沙市芙蓉区东屯渡街道东屯渡社区党委联合同行者社工,组织开展“浏河赤子心”先锋·盾系列之“廉戏送下乡·清风进万家”戏曲下乡文化惠民活动,《红灯记》《沙家浜》《刘海砍樵》等戏曲轮番上演,为广大居民送上了一台精彩的廉政文化大餐。
作品影响
《刘海砍樵》被誉为“花鼓戏第一剧”。在湖南花鼓戏历史上,它是第一个由出版社出版的花鼓戏剧本,是第一台进京演出的花鼓戏,是第一台进怀仁堂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演出的花鼓戏,是第一台走出湖南并在全国巡回演出的花鼓戏,是第一台走出国门、第一台被全国各地剧种移植的花鼓戏,是第一台在全国获奖的花鼓戏。
所获荣誉
作品评价
1952年田汉在湖南看了《刘海砍樵》以后说:“《刘海砍樵》这个戏,我个人认为也不可怕。中国人民对自然界与所谓异类都很亲近。写《》,把狐狸写得很可爱,那不是他的创造,而是根据多少年来的民间传说写的。《》的不也是蛇,不也很可爱吗?当然,狐狸也有很坏的,但刘海所遇到的是一个很美丽很好的狐狸,在民间已经有许多年的传说了,可以不必改成仙女。再说,一个打柴的刘海,在他的生活想象中,狐狸可能要接近些,仙女则距离太远了。”
20世纪80年代,复排后的《刘海砍樵》赴美演出,在费城、纽约、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旧金山4个城市演出7场,引起轰动。《纽约时报》以及多家传媒发表了40多篇的赞誉文章,其中《华侨日报》《北美日报》以"湖南花鼓戏首演成功,中外人士好评如潮"和"座无虚席、全场爆满,喝彩声、掌声经久不息"为标题详尽报道演出盛况,掀起了一股花鼓戏的风潮。
衍生作品
电影
《刘海砍樵》是1976年上映的彩色戏曲电影,由陈怀恺执导,张建军、唐钟壁主演。
动画片
2007年,湖南九天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了戏剧动画片《刘海砍樵》。用动画的形式演绎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较舞台剧而言拓展了艺术表现力。全剧依然是用方言来阐释本土文化魅力,不同的是,音乐配器上以电子音色为主,对白语速以及部分音乐节奏较原版花鼓戏稍快。
动漫版《刘海砍樵》一方面兼顾神话传说和武侠特点大胆创作, 另一方面以幽默风趣的手法, 将刘海塑造成一代神将之后, 他具备勤劳、善良、孝顺、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敢于承担责任, 克服重重困难追求自己的理想。而配角金蟾则不再是完全的反面角色, 而是在大是大非面前, 还是能坚持正义, 体现了一定的佛性。
电视剧
电视连续剧《刘海砍樵》由经典花鼓戏《刘海砍樵》改编而成,讲述了常德花山脚下渔樵村的刘海与的爱情故事。该剧由李惠民执导,歌唱家为该剧演唱了同名片尾曲,演员和分别担任男、女主演,演员在剧中出演男二号妖仙“金蟾”。2014年1月26日该剧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八套播出。
音乐剧
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由担任音乐总监,青年作曲家执笔作曲,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担纲总导演及策划。是世界上第一部以高山峻岭、天门洞为真实舞台背景,以山间溪流峡谷和蜿蜒的山路为表演舞台实景结合的剧目。它的故事主线来源于中国湖南民间传说《刘海砍樵》,用音乐结合灯光、实景和舞美,将一个绮丽梦幻的神话故事娓娓道来。音乐剧运用现代最精尖的科技,将音乐、舞美、魔术等各种艺术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幻妙绝伦的民族音乐剧,尤其是两个断桥渐渐结合,百人舞蹈的宏大场面,使观众在赞叹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流连忘返于该剧与现代科技的巧妙结合。
参考资料
《刘海砍樵》.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18
刘海砍樵.常德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2023-10-18
星辰文艺 | 王超斌:游柳叶湖怀想"刘海哥".星辰在线.2023-11-16
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何冬保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红网 湖南频道.2023-12-05
李谷一演唱《刘海砍樵》让花鼓戏名扬天下 (之一).搜狐网.2023-11-17
"刘海砍樵"进入合成期 刘海哥胡大姐也玩穿越.南海网.2023-11-16
花鼓戏开了一朵新"梅".中国青年网-新闻.2023-11-17
花鼓戏《刘海砍樵》李佐、叶红版最经典之作!.搜狐网.2023-11-16
“天下第一所”丨长沙,一座小院的记忆.湖南日报.2023-11-19
你知道吗?姜昆与李谷一春晚合作背后的故事.西瓜视频.2023-12-05
花鼓戏《刘海砍樵》唱词.中国戏曲大全.2023-11-16
[张家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昨晚首演.湖南在线.2023-12-05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复演,2100多名游客观看演出.新浪湖南.2023-12-05
廉戏送下乡 清风进万家.网易.2023-12-05
刘海砍樵 (1976).豆瓣电影.2023-11-17
《刘海砍樵》第1集.央视网.2023-11-17
电视剧《刘海砍樵》杀青 宋祖英胞妹出演女一号.中国新闻网.2023-11-17
宋佳玲新剧将登央视 姐姐宋祖英力挺演唱片尾曲.河北新闻网.2023-11-17
《刘海砍樵》将播出 乔振宇变身“最帅樵夫”.河北新闻网.202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