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间杂种
种间杂种是指由同一科的不同物种之间进行杂交所产生的杂交后代的第一代。
形态特征
种间杂种的形态多数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但也有一些情况受到卵细胞质的影响,使得某些性状更接近母本。这些杂种通常能够完全地生长发育,当亲缘关系较近时,还可能展现出杂种优势。然而,如果亲缘关系过于遥远,则可能会呈现出劣势。此外,种间杂种的可育性通常较低,这与其染色体组成的复杂性有关。
研究价值
种间杂种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例如,在Triticum和芸薹属这两个属中,已经成功产生了属间的杂种,这对于染色体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动物界,人们针对棘皮动物、鱼类、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等多个类别进行了广泛的种间杂交研究,涉及系统学、遗传学、胚胎学和细胞化学等领域。
染色体数量
日本学者山阶芳麿于1943年提出了一个用来描述种间、属间等杂种不育程度的分类方法。种间杂种的染色体数量通常是双亲染色体总数的一半相加所得的结果。例如,小麦的二粒系(2n=28)与普通系(2n=42)杂交产生的第一代,其体细胞染色体数量为35。然而,甘蔗品种Saccharum officinarum (n=40) 与野生甘蔗 Saccharum spontaneum (n=32) 杂交所产生的 F1 代,其染色体数量因前者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分别为2n=103 和 2n=112。
参考资料
种间杂种优势与利用.豆丁网.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