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鼓
朝鲜族鼓为两面鼓,其两端音高不同,是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
构造
鼓身圆形,木制,蒙皮,中间细实,两端粗空,可发两种不同的音色。鼓身圆筒形,长70厘米左右,由一块木料(或多块木料拼合)车旋而成,两端粗空,中间细实,形成两个共鸣腔。两端鼓面直径大小不一,蒙皮厚薄有别。一般多用羊皮、马皮、牛皮或驴皮,用绳索绷紧并可调节鼓皮的张紧度,因而每个长鼓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音色,粗端发出柔和深沉的低音;细端发出清脆明亮的高音,还能根据演奏的需要来定音。演奏鼓时,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拍打。
种类
依材料分:图鼓、涛鼓、亩鼓、与鼓、是鼓、忒鼓、同鼓等。
依形状大小:月鼓,打鼓,四鼓,篇鼓等。
依特殊命名:太平鼓,堂鼓,花盆鼓,排鼓、套鼓,八角鼓,瑶族长鼓、腰鼓、抓鼓等。
其中抓鼓是中国最小的鼓,仅用手指夹住就可敲打。
历史
朝鲜鼓是朝鲜族民间乐器,历史悠久、构造独特、音色柔和,常用于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朝鲜族长鼓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公元4世纪时,细腰鼓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而后又东传朝鲜。
隋唐时期,我中原称长鼓为“都昙鼓”、“毛员鼓”和“腰鼓”,当时虽未有长鼓之名,但实际已用于九、十部乐的天竺、龟兹、凉州、疏勒国、高昌国和高丽诸乐。宋代长鼓以“杖鼓”之名载入史册。
到了周朝,据《周礼-地官司徒》之载,已专门设置了“鼓人”来管理鼓制、击鼓等事。鼓人所管理的有各种用途的鼓,如寂祠用的雷鼓、灵鼓、乐队中的晋鼓等。其中,专门用于军事的叫“汾(音)鼓”,据《说文》的解释,这是一种长八尺,鼓面四尺,两面蒙革的大鼓。此外,路鼓、晋鼓、等也用于军旅,这些鼓以后发展为各种规格的战鼓,在军事上得到普遍地运用。
到了元代,《元史·宴乐之器》对杖鼓记载尤详。
近百余年来,杖鼓在中国中原逐渐销声匿迹,而在朝鲜族人民中广为流传,遂改名为长鼓。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