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阮翁仲

阮翁仲

人物生平

阮翁仲,秦朝安南人(今越南),他身长一丈三尺,气质端勇,异于常人。年轻的时候去乡邑供力役,被长官鞭挞,阮翁仲认为人不应当局限于此。于是阮翁仲入学研究书史。 

翁仲擅长武艺,始皇让他与士兵决斗,无人能敌。秦始皇很高兴,平定六国之后,留下翁仲,派他镇守临洮县。阮翁仲威震匈奴,令匈奴人恐惧。依靠强有力的翁仲,秦始皇打败来自北方的匈奴,使他们不敢再来骚扰。始皇便封他为辅信候。

至于翁仲的死,史料《大明一统志》只提及“翁仲死,遂铸铜为其像”。

阮翁仲死后,秦始皇命人按照他的样子铸造了一座铜像,秦始皇将铜像放置在咸阳司马门前,匈奴兵来犯时,看到铜像,匈奴兵竟以为是真的阮翁仲,惊吓而退。 这一习俗为后世流传,由此,翁仲也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历史形象,更是在人们心中的“守护神”。

历史记载

古代史籍中有关“翁仲”的记载,比之“金朝”、“铜人”要晚。关于“阮翁仲”的记载,最早应见于天顺年间(1458—1461)由李贤彭时等奉敕修撰的《大明一统志》: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气质端勇异于常人。在此之前,翁仲的故事以“金人”的形象流传下来,可见是先有其形,才有其名。

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铸以为金人十二”,司马贞索隐:“各重千石,坐高两丈,号曰翁仲 。故销兵器,铸而象之。谢承后汉书铜人翁仲。翁仲其名也,三辅旧事,铜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 《淮南子·范论训》:“秦之时,高为台,大为苑圖,远为驰道,铸金人。”东汉·高诱注曰:“秦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有长人见於临沸,其高五丈,足迹六尺。放写其形,铸金人以象之,翁仲君何是也”。贾谊的《过秦论》中也有记载“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魏略》记载:“景初元年,大发铜铸作铜人二,号日翁仲,列座于司马门外”。清代王芑孙的《碑版广例》也写道:“墓前石人不知制所从始,今汉制传于世者,有门亭长,有府门之卒有亭长,唐人亦谓之翁仲。”该形象在《岭南摭怪卷之二》中也有所记录:”始皇异之,乃铸铜为像,号曰翁仲,置咸阳金马门外。腹中容数十人,潜摇动之,匈奴以为生校尉,不敢犯塞。”

越南书籍《岭南摭怪卷之二》中记载的翁仲故事如下:雄王末期,在交趾慈廉有一个人叫翁仲,他力大无比。一天,两只牛正在互相搏斗,翁仲一手拿起一只牛,把两只牛扔得远远的。到安阳王时,瓯骆国遭受侵略,安阳王把翁仲送到中原地区求和。翁仲擅长武艺,始皇让他与士兵决斗,无人能敌。秦始皇很高兴,留下翁仲,派他镇守临洮县。依靠强有力的翁仲,秦始皇打败来自北方的匈奴,使他们不敢再来骚扰。始皇封他为辅信候。后来翁仲想念家乡申请回瓯骆国。翁仲不在时,匈奴又再次来侵犯秦朝。秦始皇连忙派人来请翁仲回去,但是这次翁仲不想再到中国了。安阳王只好说翁仲已经死了。

人物影响

翁仲是因震怒匈奴得到秦始皇赏识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佳话的人物,他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历史形象,更是在人们心中的“守护神”。

自秦始皇为翁仲铸铜像后,凡宫府、庙观、等门前铸造的铜像或刻制的石像,也通称为翁仲。后人因其有神威之力,又用石雕成翁仲像。今天我们看到的陵墓前的石人石马,其石人就叫翁仲。因此也有称翁仲为门亭长或府门之卒。中岳庙石翁仲就是中岳嵩山神祠象征性武职守门人。在关林石刻艺术馆中陈列着在孟津邙山征集的宋代石翁仲。石翁仲为墓前道石刻,一持剑,一持笏,雕法写实,逼真地再现了宋代文侍武卫的形象。明孝陵的石翁仲,通高3.18米以上,据说是最高大的石翁仲。在这里还有翁仲爵是紫金山通往明孝陵的必经之路。乾陵有十尊翁仲立于通往冥宫的御道两侧,与非洲鸵鸟翼马为伍。可见,在这翁仲雕像所强调的是以犬马之诚效犬马之类的下人身份和下人功能。

翁仲亦是一种避邪的玉。人们随身佩带,驱除邪魔,于是就有了饰佩的玉翁仲。

由此可见,翁仲不再仅仅具有生命个体意义和人格意义,也用于指称某种功能。

艺术形象

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害怕六国的遗存势力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于是他就下令把六国王侯迁到咸阳市来住,封这些人为“咸阳侯”,还收缴了六国军队和民间私藏的兵器,把这些兵器也用车运回了咸阳。此时如何处置这些兵器成为难题。

这时传来在临洮县出现了十二个穿着胡人衣服的高大金朝,这些金人个个有五丈高,来无影,去无踪,秦始皇认为这是吉兆,于是决定把这些兵器打造成十二金人。于是秦始皇下令仿照大力士阮翁仲的形象铸成十二金人。他认为阮翁仲英勇善战,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秦始皇封在临洮这个地方作官,而就在阮翁仲死后,临洮出现了十二金人,这一定是忠臣阮翁仲灵魂不死。这十二金人有三丈高,胸前的文字由丞相李斯编撰,蒙恬将军亲笔书写。金朝铸好之后矗立在咸阳宫前的广场上。每尊金人高五丈六尺,重三十四万斤,直到西汉之世,这十二尊金人依然矗立在长乐宫门前。匈奴人长安见之,无不视若天神跪拜。到东汉末年,又一个等同项羽的大破坏者董卓,熔了十尊金朝铸为小钱。所余两尊,至魏晋南北朝大乱之世,又为荷坚所毁。

“翁仲”雕像最初被称为“金朝”、“铜人”、“金狄”、“长狄”、“遐狄”。中国古代的“翁仲”,有铜翁仲和石翁仲两类。据北京大学教授李零考证,古代出现的铜翁仲,也即“金人”,“或取之于胡,或仿之于胡,或本来就是胡人的制品,不但金人本身是胡装胡貌(故亦称金狄),而且词汇本身可能也是外来(蒙古语称偶像为ongon,突厥语称鬼神为ožia)。”

再后来人们就称这些铜像、石像为翁仲”。后人也把立于宫阀庙堂和陵墓前的文武官员雕像称为“翁仲”。汉朝就有用玉琢成如同婴儿小指大小的玉翁仲,人们将它挂在腰间,以求平安消灾。汉朝以后,人们于墓前置放石雕翁仲,以此作辟邪护墓之用,就这样翁仲由卫士成了陵墓的护卫神。

明代以后出现了一个与之有关联的传奇人物“阮翁仲”。而越南神话传说中也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传奇式人物“李翁仲”。由于这一人物故事不仅名称相似、故事相关,就连文本之间也有关联,因此中国大陆诸多研究者认为越南的“李翁仲”传说直接即源自于中国的“阮翁仲”。

汉代玉翁仲

汉代玉翁仲为青年武士形象,造型凝练,琢磨疏简。艺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抽象的表现手法,将脸部五官仅用三条短阴刻线刻划出来,这种以简练有力的刀法切削出人形的加工方法俗称“汉八刀”,为后人所称赏。而汉代玉人脸部的眉、眼、鼻、嘴均雕刻细致,这是区分汉代翁仲和玉人的主要依据。

石翁仲

石像生”即立于帝王或贵族陵墓神道两侧成对的石雕人物、动物像。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翁仲击退外族侵犯,威震夷狄。后翁仲不幸去世秦始皇伤心至极,就在咸阳司马门外铸了一尊高大的阮翁仲铜像,以表纪念。匈奴人来咸阳市,远见铜像,以为真的阮翁仲而不敢靠近。以后的帝王纷纷效仿,相沿成习,将所铸铜像称为翁仲。

秦汉以后,铜像翁仲逐渐被石像翁仲所取代。人们于墓前置放石雕翁仲,以此作辟邪护墓之用,就这样翁仲成了墓葬的护卫神。他的形象多为头戴平帻,身着长袍,腰束革带,双手持剑挂于胸前。《封氏闻见记》卷六称:“秦汉以来,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马之属,人臣墓前有石羊、石虎石人、石柱之属。皆所以表饰坟垄,如生前之像仪卫耳。”至唐时,陵墓前立石翁仲成为一种风气,不仅帝陵,就连规格较高的大臣墓前也立有翁仲。如南京市地区明代墓葬前所置神道石刻、史贻直墓石翁仲。

明清时,对石像生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清代规定,除帝王之外,只有一品官员的墓道才可设翁仲,二、三品官准立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四、五品官准立石马、石虎各一对;六品官以下一律不准立石兽。

石翁仲是高等级陵墓的仪卫象征,造型多为文臣武将,文臣石翁仲手中持简,武将石翁仲手中按剑。最大的石翁仲见于洛阳市郎山出土的北魏石翁仲,通高3.14米,笼冠、夹领、短裤、裙服,双手按剑,姿态端庄有力,不失侍卫风度。

文学作品

《乾陵歌》【明】李梦阳

九重之城双阙峙,前有无字碑,突兀云霄里。相传翁仲化作精,黄昏下山人不行。

蹂人田禾食禾豕,强弩射之妖亦死。至今剥落临道傍,大者虎马小者羊。

问此谁者陵,石立山崔嵬。铜铁重泉,银海中萦回。

巢也信力何由开。君不见金棺玉匣出人世,蔷薇冷面飞尘埃。

百年枯骨且不保,妇人立身何草草。

《过古墓》 【明】孙友

野水空山拜墓堂,松风湿翠洒衣裳。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

《镇州与文举百一饮》【元】元好问

翁仲遗墟草棘秋,苍龙双阙记神州。只知终老归唐土,忽漫相看是楚囚。

日月尽随天北转,古今谁见海西流?眼中二老风流在,一醉从教万事休。

《翁仲》【清代】 缪公恩

剑佩衣冠恰俨然,昂藏尽日对苍烟。不言浑似三缄后,僵立何曾一步前。

墓道草深无麦饭,纸灰风散落榆钱。牧人来往谁相问,任遣牛羊陇下眠。

轶闻趣事

明朝代宗景泰年间,苏州市有个通判(地方长官助理)与人同行,其人指着路边一尊石像问他是何物?这位通判竟答成"仲翁"。其实,这石人应称"翁仲",原是秦国大将军,名阮翁仲,身高1丈3尺,勇猛异常,战功显赫,死后铸像于成阳宫司马门外。后来便把铸刻的无名铜像(石像)都称为"翁仲"。其人见通判答错,知其不学无术,乃作一首倒语诗献之:

翁仲将来做仲翁,皆缘书读少夫功;马金堂玉如何入,只好州苏做判通。

诗中有意把"来将”“读书”“功夫”“金马”“玉堂”“苏州市”“通判"等语倒读,以错攻错,意在纠正这位通判错把"翁仲"答成"仲翁"的无知笑话。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传说当年乾隆皇帝游江南时,看到石人故意问:“这是何人?”恰好旁边有个翰林学士信口答道:“是仲翁”,结果引起一阵哄然大笑,原来这位堂堂翰林学士老爷把翁仲名弄颠倒,出了洋相。于是乾隆戏题一首诗云:

翁仲缘何作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工。从今不许房书过,去到江西作判通。

这首诗把一个“在上书房行走”的学士老爷,一下子比作为通判小官。

参考资料

..2023-12-05

..2023-12-12

过秦论.古诗文网.2023-10-04

李仲翁传.中华文库.2023-12-12

..2023-12-12

..2023-12-13

《翁仲》.古诗词大全.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