鹄沼枝额虫
鹄沼枝额虫(食虫类:Branchinella kugenumaensis Ishikawa)为钗额虫科 (Thamnocephalidae)枝额虫属(Branchinella)水生动物,别名古根丰年虫、淡水丰年虫。在世界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等淡水水域,在中国分布于北京、辽宁、山东、江苏、云南等地,多生活在静水的沟潭、稻田或池沼中。鹄沼枝额虫的雄性体长20毫米,雌性体长17-35毫米。雄性头部第一触角长,第二触角分两节,基节短而粗,末节坚硬,长而弯曲。雌性的卵囊呈三角形,后端可达腹部第6节,一般储卵约50粒,多者336-915粒。
鹄沼枝额虫生活时附肢不断播动在水中呈仰泳姿态,多在夏季、光线不很强时到水面活动,一般不成群而是分散活动。鹄沼枝额虫为滤食性动物,对食物没有选择性,主要摄食几十微米以下的颗粒状物质。鹄沼枝额虫的无节幼体有很强的趋光性,无节幼体刚布入水体中时,虫体均分布于光线明亮处,2-3天后光线暗处才有虫子,但4-5天后虫子在暗处的分布量明显高于明亮处。
鹄沼枝额虫含有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粗灰分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作为活饵完全能满足鱼虾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可与卤虫属相媲美。
形态特征
鹄沼枝额虫的雄性体长20毫米,雌性体长17-35毫米。雄性头部第一触角长,第二触角分两节,基节短而粗,末节坚硬,长而弯曲。基节的内末角具一附肢,腹面具爪状突起6枚,后缘具长刚毛6根,前末缘具不等长的指状突起3 。额附肢长大,柄的基部1/3处可以向下屈曲,末端分左右两叉,每叉的内缘上具不等长的刺数枚,每叉的末端又分内、外两枝,内枝短小,其内缘具细刺一列,内基角具一突起,顶端附长刺一枚,外枝粗短,其末端又分内、外两小枝,内枝较外枝为长大,内枝的内缘上具小刺,未部的外缘具一刺,外枝末部的内、外缘上也具少数刺状突起。交接器伸展时呈黄瓜状,可达尾叉的基部,除其末部光滑外,背、腹面具纵行的小刺数列。雌性的卵囊呈三角形,后端可达腹部第6节,一般储卵约50粒,多者336-915粒。
分布
鹄沼枝额虫在世界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等淡水水域,在中国分布于北京、辽宁、山东、江苏、云南等地,多生活在静水的沟潭、稻田或池沼中。自然生长下的鹄沼枝额虫一般不到一星期就会消失,常出现在7-8月的雨季,温度在29-34℃的水中。
习性
鹄沼枝额虫生活时附肢不断播动在水中多呈仰泳姿态,多在夏季、光线不很强时到水面活动,一般不成群而是分散活动。鹄沼枝额虫为滤食性动物,对食物没有选择性,摄食几十微米以下的颗粒状物质,主要食物是单胞藻类、细菌、原生动物和腐屑等,其像卤虫属、萼花臂尾轮虫一样产休眠卵。
鹄沼枝额虫的无节幼体有很强的趋光性,有阳光直射的水池中的鹄沼枝额虫生长速度及卵囊的饱满度均优于光线差的池子。无节幼体刚布入水体中时,虫体均分布于光线明亮处,2-3天后光线暗处才有虫子,但4-5天后虫子在暗处的分布量明显高于明亮处。
人工养殖
鹄沼枝额虫可按需获得无节幼体,其幼体及成虫是鱼类和壳类育苗期及早期养殖的优质动物活饵,适于淡水培育,具有易培养、生长快、繁殖周期短、可高密度培育、虫卵易保存等优点。
投饵
鹄沼枝额虫整日游动,不时摄食,只有在饵料充足、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生长。若饵料不足,则会造成虫体生长参差不齐、影响成活率、性腺萎缩等。充足的饵料可鹄沼枝额虫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卵黄腺丰满,卵囊肥大,虫体生长发育快,44-50天即可完成整个养殖周期,并获得较高的产卵量。饵料可选择虾片、大豆、米糠糠等。
放养密度
在养殖初期,鹄沼枝额虫的生长速度与放养密度的大小无明显差别,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放养密度小的生长速度比放养密度大的生长得快,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种群内个体对资源、空间的竞争加剧,引起动物摄食生长、能量代谢、行为、生理以及免疫功能的一系列变化。
水质调控
鹄沼枝额虫的无节幼体喜清瘦水质,当虫体长至3毫米时,则嗜好肥水。由于鹄沼枝额虫放养密度大,饵料投喂多,容易造成水中悬浮颗粒和溶解性有机物的量过多,影响鹄沼枝额虫的摄食并滋生细菌。因此,水中溶解氧的状况及水质的好坏对于虫体的生长和成活至关重要。在鹄沼枝额虫养殖过程中,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投饵时需经常注意池水的变化情况,及时清除池中污物、残饵及粪便等,并定时换水,以免水质恶化。
用途
不同发育阶段的鹄沼枝额虫含有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粗灰分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作为活饵完全能满足鱼虾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可与丰年虾相媲美。其幼体是淡水青虾、黄(拼音:sǎng)鱼、圆尾斗鱼等淡水水产动物苗种培育的优质开口活饵,不同发育期的鹄沼枝额虫也是多种淡水名贵水产品人工养殖的理想饵料。
相关研究
营养成分分析
有学者对鹄沼枝额虫的卵、无节幼体、养殖成虫和野生成虫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发现不同发育阶段的鹄沼枝额虫粗蛋白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相同发育阶段的南京丰年虫和卤虫。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环境条件及摄食不同饵料的鹄沼枝额虫,其体内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不同,但鹄沼枝额虫的氨基酸组成稳定。其无节幼体主要为蛋白质、脂防,与优质卤虫属相近,作为活饵能满足稚鱼对蛋白和脂肪的需求。
饵料研究
有学者用豆腐、虾片、米糠、大豆、面粉、小球藻6种饵料培养鹄沼枝额虫幼体,发现不同饵料对鹄沼枝额虫生长、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其中投喂虾片的鹄沼枝额虫体长增长显著优于其他5种饵料,而投喂小球藻的鹄沼枝额虫成活率显著高于米糠、豆腐和面粉,但与虾片和大豆没有显著性差异。虾片培养的鹄沼枝额虫较其他5种饵料提早1-2天产卵,且初次产卵量和卵径均为最大。虾片+米糠培育的鹄沼枝额虫生殖总量显著高于米糠和大豆,而与虾片和大豆+米糠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虾片和虾片+米糠是培养鹄沼枝额虫的优质饵料,对其生长和种群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
Branchinella kugenumaensis (Ishikawa, 1895).ITIS.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