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
武昌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下辖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长江南岸,与汉阳、汉口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临长江,东拥武汉东湖风景区,武昌区总面积107.7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户籍人口104.79万人,常住人口127.05万人,城镇化率100%。
武昌区境内大致中部高,南北逐渐降低,西向长江,东向东湖缓斜,位于东经114°14′~114°30′,北纬30°32′~30°37′。武昌境内河流纵横,有长江、巡司河和新河贯穿境内,并且有沙湖、东湖、水果湖街、楚河、紫阳湖等6个湖泊。以丘陵和平原相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武昌因受季风影响,雨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武昌是一座有近1800年建城历史的古城,历来为区域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战略要地。三国时期,孙权于公元223年在武昌黄鹄山西北跨山筑城,取名夏口,开启了武昌古城历史。李湛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以夏口城为基址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而筑鄂州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周德兴周德兴再次扩建。清光绪末年(公元1908年),武昌设县。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在湖北的统治。革命党人废帝制,兴共和,在武昌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北都督府,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地方政权的雏形。1949年5月武昌解放,武昌与汉口、汉阳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城市,即武汉市,武昌成为武汉市的一个城区。武昌解放后,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截至2023年,武昌区辖14个行政街道,区政府驻地在武昌区中山路307号。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772.02亿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为11.19%:88.81%。武昌区主要以金融、商贸、文旅、工程设计等为特色支柱产业,总量在武汉市的中心城区中排名第1,在全武汉市排名第3。2023年8月,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3赛迪百强区”,武昌区排名42,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武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80元,人均消费支出43214元。
武昌区历史悠久,境内旅游景点众多。区境内人文景点以黄鹤楼、宝通寺、长春观等为代表,还有毛泽东同志举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五大”会址、周恩来故居等革命遗址。其中,黄鹤楼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然景点以武汉东湖风景区、武昌江滩为代表。除此之外,武昌区共有国家省市区文物保护单位55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7项。
名称来历
武昌,因三国时期吴主孙权在今鄂州市建都,寓意“以武而昌”,改当时的鄂为武昌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位于武昌东湖之滨的武昌放鹰台遗址,是距今约5900—5100年的新石器时代武汉先民定居的遗址。禹继舜而立,领九州,今武昌属九州之一的荆州地域。及至西周,今武昌属东鄂范围。春秋战国时期,称武昌为夏,属楚地,设有封君夏侯姓。爱国诗人屈原在《涉江》诗中以“鄂渚”代称今之武昌。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统一天下,共设36郡,今武昌属于南郡,城邑文化从此便发展了起来。汉代以郡为中心化天下为三楚,今武昌地域属于南楚。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10年),从南郡中分出江夏郡,隶属于荆州市,辖于沙羡县,今武昌属于江夏郡沙羡县。
三国时期,孙权将东吴政治中心迁鄂(今鄂州市),寓“以武而昌”之意,改鄂名为“武昌”。孙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在江夏山(蛇山)筑土石城,周回二三里,斜对汉水,称为夏口城。设有夏口都督,隶于江夏郡沙羡县,是东吴首都武昌(今鄂州市)上游的军事重镇和江夏郡治的所在地,今武昌始有夏口和江夏之称。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隶属荆州,辖沙羡等县,并将沙羡县府署从涂口(今金口)移至夏口城,夏口即为两晋的一个县级行政中。晋朝司马德宗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河南汝南一带居民大量流人夏口,夏口也属侨置的汝南县,为江夏郡治所在地。南北朝时期,南朝宋设置郢州,并在东吴始建夏口城的基础上,进行城垣的修和扩建,此亦今武汉最古老的郢州城垣遗址。郢州隶属江夏郡,郡、州、县治所同设在夏口,从此夏口又有“郢城”之称。及至齐、梁、陈各朝,郢州城皆为江夏郡和郢州治所。
隋唐至宋元时期
杨坚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统一中原地区,改汝南县为江夏县,改郢州为鄂州市,置江夏郡,其郡、州、县的治所均设在江夏,今武昌因而又有鄂州之称。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江夏郡,江夏为江夏县和鄂州的治所。李世民划全国为十道,江夏为江南道。到李隆基开元年间,江夏划归江南西道。唐朝中期,鄂州(今武昌)为贡赋转运中心,设有武昌军节度使。宰相牛僧孺为鄂州刺史,兼武昌军节度使,将江夏土城扩建为砖结构城垣,从此兼有武昌之称。
北宋时期,江夏属荆湖北路,为鄂州治所。南宋初年,荆湖北路军事中心由江陵移至鄂州,宋将岳飞曾镇守在此。元代设湖广行省,置鄂州路(后改为武昌路),下辖7县,江夏是湖广行省、武昌路和江夏县的治所,为行省级大区域行政中心。从此,今武汉市江南部分正式有了武昌这个地名。
明清时期
明代时期朱元璋攻克武昌,设置湖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行政机构)和提刑按察使司(监察机构)、都指挥使司(军事机构)等“三司”衙门,衙址均设在武昌。朱祁镇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设置湖广巡抚,随后又设置总督湖广等省军务和地方总兵官,所任巡抚、总督和总兵也多驻武昌。明代改武昌路为武昌府,辖江夏区、武昌(今鄂州市)九县一州。江夏县是武昌府的附属县,此时武昌城内衙门云集,既有高于省级的总督衙门,又有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武昌府级、江夏县级官署,因此称之为湖广会城。朱元璋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江夏侯周德兴监修武昌城,对元代的旧城进行了较大的拓展,城区范围东自双峰山长春观,西至黄鹄矶头,南起鱼套口,北止塘角下新河岸。
清代,武昌仍是湖广会城。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湖广布政使司分为湖南、湖北两个布政司,上设湖广总督。湖北布政司下辖包括武昌府在内的8府,武昌城仍为各级衙门聚集之地。武昌不仅是湖广大区的区域政治中心,同时也是文化中心。城内有府、县两级文庙和书院,有主管湖北教育与科举考试并与督、抚平行的提督学政衙门,还有举行乡试的贡院(今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清光绪年间,将里改称铺,城内18铺,城外14铺。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江夏县城区编为20里。
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推翻了清朝在湖北的统治。革命党人废帝制,兴共和,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北都督府”,设于原清廷湖北省咨议局所在地(即武昌阅马场红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地方政权的雏形。民国元年(1912年),军政府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原武昌(今鄂州市)改为寿昌,次年又改为鄂城。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北洋军阀统治的武昌城,改武昌县为武昌市,设武昌市政府。1927年1月,由广州市迁武汉的国民政府划汉口、武昌、汉阳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但武汉三镇在市政机构仍分三块,武昌设有市政厅,仍称武昌市。同年4月中旬,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先后成立,武汉三镇在行政区划上正式统一为一市。1929年6月,武昌、汉口(含汉阳)分治,武昌为湖北省会市。1931年武昌市政筹备处成立,1935年改设武昌市政处。1937年湖北省政府决定成立武昌市政府,直属湖北省政府管辖,同时决定武昌县城乡分治,武昌为直辖市。武昌市当即设市政筹备处,并兼管汉阳城区。武昌市兼管汉阳城区仅1年,至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后,这个行政管理体制即解体。次年汪伪政权建立武汉特别市政府,同时把武昌划归伪武汉市政府管辖。1941年又将武昌划归伪湖北省政府所辖,成立市政筹备委员会,其内部组织机构设“一室两科”。
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湖北省政府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还治武昌”,分武汉为汉口、武昌两市,武昌为省会市,辖武昌和汉阳镇,直到武汉解放。1947年,除汉阳部分外,武昌的市区范围大约东至广埠屯,西临长江,北抵杨园,南至今洪山青菱乡阚家河。
1949年5月17日武昌解放,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委员会及中原临时人民政府电令,将原国民党政府的汉口特别市、武昌市和汉阳县城关镇的行政区划划归武汉市。武昌既是武汉市的一个城区,又是湖北省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1949年6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建立武昌办事处,派出工作组接管了武昌旧政权的8个区公所,并将其改划为4个城区、3个郊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7月,市人民政府调整区划,武昌为第一区,但仍沿用市政府武昌办事处名称。1952年8月市人民政府再次调整区划,将第一区改名为武昌区,并正式建立武昌区人民政府。1955年1月武昌区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武昌区人民委员会。1959年区人民委员会改称为武昌人民公社,下设2个城区分社和3个郊区分社。1961年撤销武昌人民公社建制,恢复武昌区人民委员会。1967年3月武昌区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成立,行使领导全区工作的权力。1968年9月,成立武昌区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区党、政领导机关。1980年月,武昌区召开第六届第二次会议,批准撤销武昌区革命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区人民政府。
地理
位置境域
武昌区地处武汉市东南部,长江南岸,与汉阳、汉口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临长江,东拥武汉东湖风景区。武昌区位于东经114°14′~114°30′,北纬30°32′~30°37′之间,区域总面积107.76平方千米。
气候
武昌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雨量丰沛,雨热同季,但分配不均,易涝易旱。武昌区境内年平均气温16.7℃~17℃,1月最冷,7月最热。极端气温差异很大,历年极端最高温度为40.1℃~41.3℃,出现于7、8月;极端最低气温为-12.4℃~-18.1℃,出现于1、2月。武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40~1265毫米,南多北少,雨量等值线呈纬向分布。夏季为462~499毫米,冬季为97~130毫米,春季为265~442毫米,秋季为216~229毫米。武昌平均年蒸发量1437~1573毫米,较年降水量多297-308毫米,1月最小,7、8月最大,与区内高温干旱天气趋势一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54.9小时,平均每天5.4小时,最多年份为2234小时,最少年份为1917小时,年际变化大。日照时数分布为夏季多,冬季少,秋多于春,春秋两季日照时数少于夏季而多于冬季。
武昌区内平均初霜期253~262天,最长295天,最短226天,80%保证率的无霜期天数在240天左右。武昌区境内冬季多北风、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南风,春季东北风、东南风和西南风交替,秋季偏北风增加。年平均风速2.7米/秒,4月风速最大,10月最小。
地质
地层
武昌地层以原古生界为基底,自震旦纪以来,长期接受沉积,地层发育良好。沉积从震旦纪到中世为海相沉积,中世以后多为陆相沉积,早白垩世地层则以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第四系为近代河北省相沉积及坡积残积物。武昌地层以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为沉积基底,发育有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各纪地层。境内出露最老的地层为志留系,并且大部分地区为第四系掩盖,仅在丘陵和冈地上裸露部分基岩。
地质构造
武昌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复合部位扬子准地台的扬子台坪(Ⅱ级)的大冶台褶带(Ⅲ级)。由于受燕山运动南北向水平挤压应力的作用,使古生代及早三叠世地层形成以珞珈山为中心东西走向的褶皱地带,背斜与向斜相间,可分磨山向斜、大学向斜及官山向斜三线,轴向大致为北80。这些背斜较宽阔,一般隐伏地下,构成山间谷地。向斜狭窄,构成残丘主要骨架。
地形地貌
武昌区境内大致中部高,南北逐渐降低,西向长江,东向武汉东湖风景区缓斜,以丘陵和平原相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主。中部由两列东西走向、南北平行的残丘孤山构成。南北多丘陵及湖沼地、地势逐渐降低,属于残丘性的河湖冲积平原。境内最高点为珞珈山,海拔118.5米;最低点为原武昌南湖机场,海拔20~60米。
按照地貌的成因类型,武昌区可分为剥蚀低山丘陵、剥蚀堆积垄岗平原与冲积平原三类。剥蚀低山丘陵分布在武昌境内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山体呈近东西向串珠状分布。岭背挺拔起伏,呈东西走向,横贯武昌区境内。主要山丘有蛇山、洪山、珞珈山、紫金山、双峰山等。剥蚀堆积垄岗平原,主要分布于剥蚀低山丘陵区两侧,其中有高垄岗倾斜平原,海拔60~90米,组成长江四级阶地。经长期地表流水剥蚀,形成垄岗与坳沟起伏相间的地貌形态,相对高差5~15米。冲积平原分布于西部,为长江一级阶地,阶面高程20~22米,高出江面以上,微向江心倾斜,阶面上河渠纵横,与三级阶地接触处分布有很多河流壅塞的残留湖,沉积有很多湖积淤泥质,部分湖泊沼泽化。
水文水利
水文
地表水
武昌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河流有长江、巡司河和新河贯穿境内,并且有东湖、沙湖、水果湖、楚河、紫阳湖等6个湖泊。
长江干流从西南武金堤八坦路段进入武昌,经丁公庙、红庙矶、临江大道,在武青堤罗家闸处流出区境,流程24.22千米,其江面宽度一般为1000~1200米。龟山与蛇山之间的江面窄而水深,江宽为1160米。自此以下,江面渐宽,至青山处宽达3400米。巡司河位于武昌南部,河长16千米,起自江厦区汤逊湖,在武昌区内流经长虹桥、武泰闸、新桥、解放桥、鲇鱼套入长江,武泰闸以下河段宽度50~300米。新河位于武昌积玉桥至徐家棚之间,为人工开挖的一条河流,河长约1000米,宽约30米,南接长江。
东湖属于典型的城市大型浅水湖泊,有“全国最大城中湖”之称,水域面积有33平方千米,分布着120多个岛屿。东湖由武汉东湖风景区管辖,湖泊由郭郑湖、汤菱湖、菱角湖、小谭湖、箕湖、团湖、后湖、喻家湖、官桥湖(庙湖)、天鹅湖等10个子湖组成。东湖最大水容量可达1.2亿立方米,东湖曾与长江相连,自武泰闸建成后成为人工控制的内陆水体。截至2013年,东湖水域内的鱼类约有20种。
地下水
武昌的地下水具有水量丰富、水质较好、埋藏浅、易开采等优点,地下水有孔隙承压水、岩溶水、裂隙水和泉水等类型。截至2020年,武昌区地下水资源量约0.4亿立方米,并且呈逐步减少的趋势。
水利
截至2022年,武昌区辖区6个湖泊水质均为优良,其中Ⅱ类水质湖库有1个,Ⅲ类水质湖库有5个。其中,内沙湖总面积154亩,为武昌区境内的一个调蓄湖泊。经过常年治理,内沙湖的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持续蝉联全市湖泊水质“最佳”。
东湖开展退渔还湖,在团湖、小谭湖和筲箕湖等六大子湖水域内全面取缔、拆除围网养殖。将经营性养殖转为生态化养殖,实现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科学配比,全面修复东湖水生态。通过几年的努力,140公顷水域重现“水下森林”,60.77公顷共计42个湖边塘水质显著改善,部分湖边塘治理后水质可达Ⅱ类标准。深层污水传输隧道——武汉大东湖深隧于2020年9月正式投用,这条平均埋深超过30米的污水隧道,将污水收集并传输至郊外新建的、满负荷处理能力可达每天80万吨的北湖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有效减轻了东湖周边的排污处理压力。
土壤
武昌西部临长江地带岩性特征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厚度变化大。上部为黄褐色黏土、亚砂土、亚黏土透镜体,厚度约10~25米。中部为黄色砂层,黏径由上至下逐渐变粗,厚度约15~40米,间夹深灰色淤泥质与砂石层。下部由灰白色砂砾石层过渡到卵石层,厚度约5~20米。其他地区为冲积、冲洪积层。上部为网纹状红或棕红色黏土,具灰白色高岭土网纹及条带,局部铁锰质结构密集,并夹有砂透镜体。下部为粗砂夹砾石层,由泥质充填,此层多呈棕红或灰白色黏土类砾石,厚度变化一般在3~37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武昌区全区绿地面积2291.22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1132.61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07平方米。截至2020年,武昌区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53.85平方千米。
生物资源
武昌区全区水草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外沙湖水域的水生植被覆盖度在60%以上。并且,武昌区内还收集保育了中国特别是华中地区道地药用植物资源约1500余种。
森林资源
武昌区全区已构建水下森林2万余亩,占规划修复区域的98%。武昌区境内的东湖拥有1000多公顷的森林植被,森林覆盖率高达85%以上,绿化率高达90%以上。
水资源
截至2020年,武昌区地下水资源量约0.4亿立方米。截至2021年,武昌区辖区6个湖泊水质全部达到环境功能区目标,紫阳湖入选武汉市“美丽河湖”,内沙湖、晒湖、四美塘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完成余家头、平湖门2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及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工作,长江武昌段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武昌区内拥有植物共计72科173属396种,其中原地区家一级保护植物有3种,二级保护植物13种。拥有银杏、重阳木、香樟木、黑松、杜梨等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18株。
动物
武昌区境内内有国家濒危鸟类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9种,湖北省级保护鸟类10种,还有国家二级级重点保护动物29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58种。除此之外,全球仅存约1000只的青头潜鸭也在武昌区境内的湿地栖息。
生态功能区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东接武汉三环线绿化带西侧,南靠东湖风景区吹笛景区喻家湖,西至武汉东湖风景区磨山山脚,北边临近东湖清河桥,总面积10.2平方千米。园内拥有丰富的湿地植物以及地被植物,沿湖岸线种植有香蒲、芦苇、荷花、睡莲等50余种、10万余株水生植物。
自然灾害
武昌区的气候灾害主要有洪、涝、渍、旱、热、雪、冰寒潮等,其中武昌区以洪涝渍灾害较为多发。武昌区境内的渍涝洪灾害,是由平原湖区的渍、涝灾害,山区的山洪暴发导致,沿江的洪水漫溢等渍、涝、洪灾,多系连日暴雨造成。武昌区在春、夏、秋三季均有连日暴雨出现,从3月开始,暴雨日数随月份增大而增加,但以6~8月出现次数最多,以“梅涝”(6~7月中旬)和“夏涝”(7月下旬至8月)最为集中。一梅雨期暴雨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灾害范围广。除此之外,武昌区的地质灾害多为地震。
1998年7月21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突袭武昌,至22日下午3时30分,累计降雨368.7毫米。武昌城区内严重渍水,受灾人口75775人,其中一楼全部被水淹没的重灾户6406户,许多居民小区和集贸市场不能进出。工业企业停产或半停产110户,经济损失4551.7万元。受灾商业户35户,浸泡营业面积4300平方米,经济损失1350万元。受灾学校31所,校舍倒塌面积7800平方米,经济损失1150万元。受灾医疗卫生机构13个,房屋因浸泡倒塌面积1725平方米,经济损失17.93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武昌区辖14个行政街道,区政府驻地在武昌区中山路307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常住人口127.05万人。户籍人口104.79万人。出生人口0.60万人,出生率为5.76‰;死亡人口0.70万人,死亡率为6.70‰;自然增长率为-0.94;城镇化率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1,总人口性别比为99.69。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6492人,占11.58%;15-59岁人口为737653人,占67.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8605人,占20.9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9960人,占14.64%。
民族
武昌区人口的民族种类构成以汉族为主。从族源上看,全区的少数民族大都是从少数民族地区迁徙来的。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蒙古族、回族人随元军入居武昌。又经明、清数百年,满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也因征战、出仕、经商等因素来武昌定居繁衍。武昌区内居住着汉族、回族、满族、苗族等40个民族。
语言
武昌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北方官话)的一个分支,称为西南官话或西南次方言。普通话有22个声母,而武昌方言只有19个声母。其中,有8个声母是一对的关系;其余11个声母跟普通话是一对多的关系。例如:武昌的“须、虚、舒、输”声母都是[X],“南、兰、然”声母都是[n]。普通话有35个韵母,武昌话也有35个韵母。其中有18个韵母,武昌话和普通话是一对一的关系;其余17个韵母,武昌话和普通话是一对多的关系。例如,“因、英、名、民、津、京、心、星”的韵母,武昌话是[in];普通话“因、民、津、心”的韵母是[in],而“英、名、京、星”的韵母则是[ing]。普通话和武昌话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只是调值有同有异。在调类方面,武昌方言读阳平的字,在普通话中则分别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例如,“田、鸽、竹、笔、各”武昌都是阳平,普通话仅“田、竹”是阳平,“鸽”是阴平,“笔”是上声,“各”是去声。武昌话在词语方面,例如:“哈”就是傻的意思,“栽”代表无能、差的含义,“贱”为下贱的意思,“匪”就是鲁莽。
宗教信仰
武昌区境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已登记的宗教场所有10所:武昌花园山天主教堂,基督教武昌堂、崇真堂,佛教宝通寺、莲溪寺、龙华寺、道教长春观、伊斯兰教起义门清真寺、基督教白沙洲涂家岭聚会点、杨园聚会点。佛教约在公元一世纪传入武昌,道教在三国时期传入,伊斯兰教传人武昌地区的时间在元代时期,而天主教于明崇祯十年传入武昌,基督教于1864年左右传入武昌地区。
经济
综述
武昌区为城市中心区,无第一产业,主要以金融、商贸、文旅、工程设计等为特色支柱产业。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772.02亿元,总量稳居中心城区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198.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73.77亿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为11.19%:88.81%。
武昌区全区共有“四上”企业1173户,单位总量在全市中心城区中排名第二。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22户,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90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486户,规模以上服务业451户。
第二产业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全部工业增加值30.34亿元。其中以农副食品加工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为主导产业。除此之外,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22户。截至2022年末,建筑业增加值171.55亿元,建筑业总产值1314.41亿元。武昌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利润总额1.42亿元。
其中,代表企业有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以建筑产业、房地产业、投融资业务为主要业务板块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地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71号商会大厦12层1号。山河集团控股产业链上下游三十余家子公司,业务涵盖投资、设计、房地产开发、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商业运营、物业管理等领域,具有从投资、开发、建设到运营管理的全产业链管控能力。名列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第三产业
武昌区的第三产业中,以金融业为支柱性产业,区域金融机构达330余家,金融机构数量居武汉市各区第一,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成为武汉市的重要金融核心。湖北首个全国性金融功能要素平台“中碳登”在武昌区正式启动,总规模200亿元的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基金成功设立。武昌区引进阿里巴巴集团华中总部、长江沿岸铁路集团等各类500强企业总部16家。全区楼宇整体入驻率达到89%,纳税亿元楼宇达28栋,武商梦时代广场、武汉SKP、阿里巴巴华中总部加速推进升级。
截至2022年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0.16亿元,限额以上企业完成社零额183.31亿元,限额以下企业的社零额完成506.84亿元。限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实现社零额148.24亿元,限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零额35.08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全区共有普通高中10所,在校学生16463人,专任教师1610人;初中24所,在校学生25820人,专任教师2149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在校学生4798人,专任教师213人。小学38所,在校学生65219人,专任教师3744人。幼儿园111所,在园幼儿26522人,教师2094人。此外,武昌区科学教育资源底蕴丰厚,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林立于此。
武昌区万福林小学
武昌区万福林小学位于武昌万福林街1号,学校占地面积5656.94平方米,建筑面积3385.24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6.88平方米。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武大一附小于1931在珞珈山武汉大学设立,也是湖北省第一所公立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操场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绿化面积3200平方米。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学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57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101-150位,国际教育研究机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94位。
科技事业
武昌区拥有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等1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分院、中船701所、719所等52所科研机构,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8位两院院士,22万科学教育人才。并且,武昌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武汉市率先成立区域创新发展委员会,推动辖区高校、院所、企业及社会各界联动创新。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有高新技术企业788家。其中,“四上”高新技术企业171户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1.17亿元,技术合同交易87.38亿。武昌已拥有国家级创孵载体5家、省级创孵载体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0家。10个院士项目在武昌落地承接,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7件。截至2021年底,武昌区成功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重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排名武汉市中心城区第一。
文化事业
武昌区曾建有全国四大书局之一的崇文书局和全国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的湖北省图书馆,以及湖北官书局、武昌亚新地学社。而现在的武昌区拥有1个文化馆及1个图书馆,其中武昌区文化馆承担举办文化活动的工作。武昌区有36支区级文艺团队和436支街道文艺团队,以美术、音乐、摄影、戏曲、舞蹈、非遗6个协会及南湖街文联1个团体,即“6+1”模式为基础组建区文联。
武昌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有第二十二届中国(武昌)辛亥首义文化节主题晚会“博物馆之夜”、为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举行的原创舞剧《江湖》演出活动,还有在紫阳湖公园举办的特色惠民演出等多种文化活动。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全区社区文体活动室145个,晨、晚练地点225个,建立户外健身路径1198套,举办大型文化体育活动9次,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737名,获市以上体育竞赛前三名奖牌数93枚,社会体育人口占全区人口比例40.6%。
洪山体育馆于1986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自投入使用以来,一直是湖北省举办重大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的主要场所。2018年3月,湖北省体育局启动洪山体育馆主馆维修及辅助训练馆建设项目工程,主馆维修改造面积1.48万平方米,训练馆新建面积1.12万平方米。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男子篮球测试赛暨2019武汉市国际篮球邀请赛,在该场馆举行。
医疗卫生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40个,其中:医院43个,医院床位17883张,病床使用率79.16%;卫生技术人员2495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598人、注册护士11113人、药剂人员921人、检验人员630人。卫生总收入188.7亿元。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参加养老保险单位21000户,养老保险参保90.50万人,在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中,在职职工66.00万人,离退休人员17.50万人,个体流动人员7.0万人。全年发放养老金69.00亿元。参加医疗保险的单位19000户,参加医疗保险71.3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单位21000户,参加工伤保险49.6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单位19000户,参加生育保险45.60万人。全年城市居民享受低保4167人,发放保障金5587万元。
截至2023年9月,武昌区政府搭建“互动平台”,与南国置业共建湖北省第一家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服务新就业群体3万余次。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暨共同缔造平台,开展各类招引研讨活动10余场,签约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等项目10余个。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城镇登记失业率2.94%,失业人员再就业有5927人。此外,在残疾人就业方面,武昌区设立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1个,开展145场残疾人就业培训会,安置残疾人就业97次,社会福利救济费用共计1479万元。
人居环境
武昌区全区综合性公园9个,社区公园12个,专类公园2个,街头游园64个。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2407.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3%。全区绿地面积2291.22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1132.61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07平方米。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全年植树0.5万株,栽培各种花草255万盆。
除此之外,在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方面,武昌区湖泊总体水质分别为:内沙湖Ⅱ类,水果湖街、晒湖、四美塘、紫阳湖、外沙湖Ⅲ类。武昌紫阳国测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0天,优良比例81.2%。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42.48万吨,并且武昌区辖区内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交通
综述
武昌区境内分布着道路369条,总里程约357.4千米,路网密度达到4.88千米/平方千米。公交和地铁线路总计16条,区境内还有京广、京九等传统线路的普速铁路经过。
公路
武昌区有城市主干道14条,次干道69条,一般道路286条,总计道路369条(宽3.5米以上),通行里程约357.4千米,路网密度达到4.88千米/平方千米。武昌区境内有两处长途汽车站,分别是武昌宏基长途汽车客运站和武昌傅家坡汽车客运站。其中,武昌宏基长途汽车客运站位于武昌区中山路519号,经营客运线路东达上海市、温州市,南抵深圳市、珠海市,西至四川万州、十堰,北到郑州市、青岛市。而武昌傅家坡汽车客运站位于武昌区武珞路358号,站内的班车主要发往湖南省、安徽、浙江省、江苏省、河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海等南方省份,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有机场大巴直达该汽车站。
铁路
在铁路方面,武昌区境内有京广、京九等传统线路的普速铁路经过。并且,武昌区境内还有1个火车站,即为武昌站。武昌站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的东南端,隶属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为武汉三大体特等站之一,是武汉铁路枢纽规划中“四主两辅”客站布局的“四主”之一。站房内共有12个候车室,包括8个普通候车室和软席、团体、VIP、无障碍候车室,可同时容纳8000多名旅客。武昌站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可以直达中国大陆所有省会的客运火车站之一,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既办理普速列车,同时又办理城铁、动车业务的铁路特等客运站,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普速铁路枢纽站。
公共交通
武昌区的公交线路共有9条,分别是公交703路、540路、610路、636路、10路、916路、292路、545路、509路。武昌区境内有7条地铁经过,分别为8号线、7号线、5号线、10号线、11号线武昌段、2号线、4号线。其中,武昌站东广场站主要运营540、570、706、BRT1这4条线路;武昌火车站综合体站主要运营10、402、511、518、538、577、66、YX10、YX511、YX518这10条公交线路等。除此之外,武昌区还有1200辆出租车和1200辆公交客车。
人文
综述
武昌素有文化古城之盛名,悠久的历史、荟萃的文人给古城武昌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从古代的武昌放鹰台遗址、楚天台、楚城、黄鹤楼、卓刀泉、宝通寺、长春观、洪山宝塔到近现代的九女墩、抱冰堂、庚子烈士墓、阅马场、辛亥武昌起义纪念馆、黄兴拜将台、起义门、表烈祠、花园山天主教堂、北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攻城阵亡烈士墓、毛泽东同志举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五大”会址、周恩来故居等名胜古迹。武昌区有55处国家省市区文保单位,其中以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为首的国家级文保单位有10处。除此之外,武昌区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63处。
文物古迹
武昌区共有国家省市区文物保护单位5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29处,市级16处,区级4处。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国家级文保单位,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街道办事处武珞路1号首义广场北侧,背依蛇山南麓,占地约19200平方米。旧址原为清末湖北省咨议局。辛亥武昌首义胜利后,革命党人在此建立了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颁发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代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并通电号召各省起义。1981年辟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重要纪念地,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起义门
原名“中和门”,武昌城十大古城门之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起义街59号。20世纪初,武昌还有完整的城墙,方圆足有数十里,墙高三丈有余,城外护城河深达二、三米。“武昌起义门旧址”城楼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被毁,城门在解放前也濒于倒塌,仅存门洞而已。新中国成立后,“起义门”的名称得以恢复。1956年省人民政府公布起义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991年、2001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拨专款进行重建和维修。现起义门高7.1米,宽5米。城楼分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约为280平方米。城楼为重檐歇山顶式仿木结构。楼额上刻有“起义门”三字,是叶剑英元帅1981年在80多岁高龄时所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昌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7项。
黄鹤楼的传说
主要流传于武汉市境内,黄鹤楼的传说始于南北朝时代,最早记录黄鹤楼传说的是南梁科学家祖冲之,他的志怪小说《述异记》载有江陵荀在黄鹄(鹤)楼遇见驾鹤之宾的故事。公元526年,萧子显在《南齐书》中说:仙人子安曾乘黄鹄飞过黄鹄矶。到了唐朝,驾鹤之宾的故事变成了费祎驾鹤返憩于黄鹤楼的故事;至北宋时,出现了一个老兵在黄鹤楼仙人洞遇见仙人赐金的传说,苏轼写长诗《李公择求黄鹤楼》记其事;元代,吕洞宾与黄鹤楼的故事已流传甚广,芮城县永乐宫元代壁画,即有吕洞宾在黄鹤楼卖墨的故事,而在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和杂剧中,还出现了“刘备黄鹤楼私遁”的传说;明代,吕洞宾在黄鹤楼的故事越传越丰富,如说他在此卖桃,及一小吏食枣仙去之类;同时还流传着辛氏在此卖酒遇仙的故事;清代,与吕洞宾有关的建筑越来越多,如吕仙亭、吕仙祠、吕祖阁等建筑都是祀奉他的。元明清时代的黄鹤楼,可以说是神话传说纷然杂出的时代,其中以吕洞宾的故事为最多。自近代至当代,又出现了一些平民传说,如“黄鹤楼上吃西瓜”“黄鹤楼上飞金叶”“黄鹤楼上看翻船”等,流传不辍。
马应龙传统眼药制作技艺
马应龙眼药起源于河北定州,历经十四代人的传承,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尤以名牌产品“马应龙八宝眼膏”著称。2011年“马应龙传统眼药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马应龙眼药制药技艺有其传统的特色和规范,从选材、炮制、配料到成药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程,独成一家。选材唯真唯优,忌劣忌假,且所采用的药材十分名贵。在制药过程中,器皿的卫生、原料配合投放的先后秩序、药物的细度成色都要严格掌握。因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不同,炮制原料的方法各有差异,以保证药的疗效。在制备的过程中,对药物的盛放有着苛严的要求,所使用的盛器质地各异,种类繁多。马应龙传统制药技艺对外界绝对保密,在家庭内部也只单传长子长孙,或择优相传。
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
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2015年入选第五批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6年入选第五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秉承“古法原香,传统手工”制作理念,传承老字号、发扬老字号,以一年三大节日为主线,除生产“节令食品”外,还常年规模生产其他多种传统糕点。在扬子江众多的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小法饼”“荆楚汉饼”“麻烘糕”“老月饼”等,系武汉特有、地道的本土发酵类烘焙糕点。
习俗
节庆习俗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亦称“上元节”。因是新一年的第一个月圆日,古称“上元”;是夜,即为“元宵”。昔日,武昌人称“过月半”,且有“年小月半大”之说。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二:一是玩灯,小孩玩花灯(旧称“灯笼”),大人玩龙灯,家家门前挂彩灯;二是吃元宵。元宵节的传统食品亦称元宵,俗称“彩色汤圆”,寓团团圆圆、圆圆满满之意。汤圆是以糯米为原料,将浸泡过的糯米加水磨浆滤干做丸子而成。有包馅和不包馅两种,馅多以芝麻沙、豆沙、桂花、砂糖为原料混拌而成。武汉近郊的农村,有元宵节吃“月半粑”的习俗。“月半粑”的做法是:在和好的米粉里,包上由胡萝卜丁、白萝卜丁、藕丁、干子丁、腊肉丁、熟黄豆等做成的合菜,捏成约二两重的腰子形的粑,蒸吃,冷却后则烤吃。
婚庆习俗
旧时,从婚姻发端至完婚的全过程要经历六个阶段,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亲迎,这是“通用式”,但在武昌,称谓和说法不尽一样。纳采:俗称“提亲”,即男方家长托媒人到女方家中说媒提亲。问名:俗称“问生庚生辰八字”。是求婚之后托媒人去女方询问许婚女子姓名及生庚八字,然后请先生(通晓此礼仪的读书人)写庚书(亦称“庚帖”)。庚书上要写清拟婚配的男女双方姓名及生庚八字。庚书写好后,再请阴阳先生占卜吉凶,或请算命先生或根据历书推算二人八字相克还是相合。如二人八字相合,即可直接进入下一道程序。这个过程,称之“合婚”。纳吉:俗称“发八字”、“过帖”(“庚书”亦称“庚帖”),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结果送达女方。“发八字”是旧式婚姻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双方都要宴请亲友,既为谢媒,又为向亲友宣布孩子已订亲(订婚),名花有主,避免麻烦。送庚帖时,除庚帖外,还要携带礼品,视家境而定,穷家小户,一般送些礼香、礼烛、礼饼,一个大红包袱提去;富户人家还要送首饰、绸缎等,用礼盒抬去。订亲之后,逢三大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男方家长必须给女方送礼,表示对儿子这桩婚姻的承认和重视。纳征:俗称“送彩礼”或“行聘礼”。纳征无固定仪式,择吉日由男方向女方馈赠礼金或礼品,数额多少不拘,以双方家长认为合适为宜。请期:俗称“定日子”。送完聘礼后,即进人请期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择好吉日后通知女方,如女方不认可,亦可由女方择定。双方达成一致后,则可作为婚期定下来。随后,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迎亲。亲迎:俗称“迎亲”、“接新姑娘”,是成婚的最后一道程序。
饮食
稻米为传统主食,干者为饭,稀者为粥。一般家庭,中、晚正餐干稀搭配(稀,即为粥,用米汤煮锅巴而成,俗称“锅巴粥”);早餐多为稀,有稀饭、面条、烫饭(剩饭、剩菜加水煮开而成)等。常年家常菜则有自制的臭豆腐(腐乳)、酱豆(发霉后用盐腌制而成)、腌菜(用腊菜或雪里蕻腌制而成)之类。双职工中无老人理家的人家,早餐一般在外面吃,称之“过早”,一碗热干面或两个馒头、包子、千层花卷、面窝、油饼之类足矣。20世纪末,除少数北方籍居民外,主食仍以大米为主。家常便饭中,少不了鱼肉禽蛋,十天半月,要煨一两次汤(排骨汤、鸡汤、猪“下水”汤之类)。招待客人,少不了要上一道具有本地特色的武昌鱼和洪山菜。
洪山菜薹
菜薹多是蒜蓉菜薹、腊肉炒菜薹、清炒菜薹等做法。洗净沥干的菜薹,先把大片的叶子摘掉,再用手掰成五六厘米长的段儿。菜薹掰断的时候,会有些紫色的茎皮“藕断丝连”,趁势左一下、右一下,撕掉部分茎皮。每掰一段,皆依此操作,最后“成品”的菜薹段儿是紫白相间、茎皮半去的。摘下来的大片叶子不要丢,也用手掰成段,顺便抽去粗韧的叶筋。锅热倒油,葱姜蒜皆不用,油冒轻烟时下入菜薹,大火,翻炒;待茎皮紫色变绿,撒入少许盐,翻炒均匀;关火,滴入两至三滴生抽,再翻炒均匀,即可出锅装盘。
武昌鱼
从家常鱼鲜到国宴菜肴,武昌鱼是湖北人餐桌上的一道传统名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著名诗句,使武昌鱼名扬天下。武昌鱼的做法多样,有清蒸武昌鱼、红烧武昌鱼、海参武昌鱼、葱烧武昌鱼等。取鲜活武昌鱼一条,去鳞、改刀、抹盐、汆水,辅以火腿、葱姜等配料十余种,旺火清蒸。蒸时“大气掀天”,出炉鲜香四溢,再淋上一勺鸡汤勾芡收尾,享有“楚天第一菜”美誉的清蒸武昌鱼摆盘上桌。
曹祥泰绿豆糕
每年端午节前半个月,武昌司门口有一家店前要排起长龙。排列的队伍一直延伸到200米开外的长江大桥桥墩。对于老武汉人来说,吃一口他们家的绿豆糕,才算是过节。这家百年老字号是从一个小摊贩做起,至今已有132年的历史,历经三代人走过了提篮子、挑担子、摆摊子、开店子、办厂子的艰辛创业路,创建了“曹祥泰”,得到了上至人民总理周恩来下到普通老百姓的好评。
排骨藕汤
“一大锅铫子煨着莲藕汤,小火慢炖两小时以上,熬到排骨软烂,油花轻飘,莲藕的香气扑面而来。”这是武汉人根植于味觉的记忆,在当地有一句俗话:“老铫子煨汤,越煨越香。”铫子煨的藕汤正宗,用久了的铫子内壁会结一层厚厚的油,既能保温又能保持味道不散。荷藕与排骨,煨的时间越长,莲藕越面,排骨越酥。待汤熬到七八成,再撒上胡椒、盐、葱花。
特产
矮子馅饼
位于大成路的矮子馅饼,馅饼皮酥薄脆,并且不油腻,内陷也较多。“矮子馅饼”的馅料可以是各种类型的食品,其中包括肉类、蔬菜类、水果类及鸡蛋、糖等。而饼的馅料填充方式又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把饼皮铺在烤箱上,接着倒入馅料;第二类是先将馅料倒入盘中,再铺上饼皮;第三类是馅料完整地包裹在饼皮里。制作流程要经过10余道工序,其中包括擀皮、和馅、包制、成型、粘芝麻、装盘、上饼铛等。
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市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更是一种武汉特有的“过早”情怀。武汉夏天气温高、跨时长,长期以来人们在面条中加入食用碱以防变质,这就是热干面的前身—切面。清朝《汉口竹枝词》就有记载:“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餐圆子滚鸡汤。”20世纪初,食贩李包延续前人切面做法,将面煮熟、沥水、拌上小磨香油等做成了风味独特的热干面。2014年2月,武汉正式申报热干面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干面最能代表武汉人性格和文化的兼容并蓄,细腻而粗犷,是荆楚民俗和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周黑鸭
周黑鸭是武汉市卤味的一张名片,卤鸭脖最经典,甜辣咸香,兼顾南北方人的口味,是下酒追剧的好搭子。
风景名胜
综述
武昌区境内旅游景点众多,截至2022年9月,武昌区境内有黄鹤楼、宝通寺、长春观等5家A级景区。其中,有1家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2家3A景区。除此之外,武汉东湖风景区也是位于武昌区的一家5A级旅游风景区。
主要景点
黄鹤楼
黄鹤楼是国家5A级景区,位于湖北武汉武昌长江南岸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享有“天下绝景”“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已成为千古绝唱。历史上的黄鹤楼屡建屡毁,最后一座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现在的黄鹤楼于1985年重建修复,共五层,建筑风格延续中国特色的尖顶和飞檐,像一只黄鹤展翅欲飞。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有白云阁、象佛塔、碑廊等建筑。
2020年,作为武汉市文旅第一IP,《夜上黄鹤楼》开启了千年名楼的沉浸式夜游新体验,这是黄鹤楼自1985年重建落成以来首次开放夜间游览。如今黄鹤楼夜游已成为游客来武汉必体验的黑科技光影演艺旅游项目。结合长江两岸灯光秀,今天的黄鹤楼已成为全省展示“名城、名企、名牌、名片”的重要发布地,形成独具风格的城市名片。
武汉东湖风景区
东湖作为武汉的一处具有代表性地标,位于武昌区东湖路特1号,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湿地公园”三个国字号荣誉。东湖面积81.68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3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年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并且,东湖坐拥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美术馆两大省级文化事业建设标杆,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林立于此,科学教育资源底蕴丰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东湖郭郑湖水域承办了多场水上运动赛事。
武汉革命博物馆
武汉革命博物馆(原名武汉市革命博物馆)成立于1997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红巷13号,下辖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武昌毛泽东同志旧居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武昌起义门旧址管理所5处革命旧址,是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武汉地区近现代文物、革命文物、党史文物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长春观
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黄鹄山中部,它以悠久的历史,深的文化,古朴的建筑而成为道教著名丛林之一。长春观的道教古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乃“江楚名区,道子云集之处,黄冠皈依之旷”,是道教文化的荟萃之所。据《长春观志》记载,春秋时期,老子曾云游至此讲道,遂建有“老子宫”。秦汉以后,先后建有先农坛、太极宫。据传,孛儿只斤·忽必烈时丘处机真人来此修真布道。约在1280年前后,其弟子来此建观,取名长春观,距今约700多年。历史上的长春观规模庞大,东起卓刀泉,南含宾阳门,北盖白鹤观,西连黄鹤楼,数十平方千米皆有其宫观、茅庵,其殿宇大多依山而建,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是闻名遐迩的“江南洞天福地”。元明时期,长春观香火鼎盛,庙宇数千,成为道教十方丛林。
清末清军与太平军一场激战,使千年古观化为废墟。清同治三年(1864年),龙门派系16代宗师何合春自武当山来此仿明代建筑重修长春观。民国时期,湖北督军肖耀南捐洋修道藏阁,它将中国传统的宫观歇山式与西方古典皇宫式建筑从艺术风格和色彩上进行了融合,是中西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北伐战争中,长春观大部分殿堂遭到破坏。1931年,侯永德道长对道观进行了大规模修缮。1949年后,长春观被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定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重点宫观。1982年以后,长春观先后对灵官殿、太清殿、七真殿、会仙桥、三皇殿修葺整建,逐渐形成了现在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中路为主,东西对称的格局。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2018年11月15日,国际友好城市经贸合作大会上,武汉黄鹤楼公园与英国斯旺西市布拉格文剧院现场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对来访的两城市民提供互免门票的优惠政策。该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英两国之间有了第一个友好地标。
2018年5月,上海合作组织首届旅游部长会议在武汉东湖风景区之畔正式举行,各国重量级的旅游专家聚集于此,游东湖、赞东湖。
2018年,东湖边上演了“习莫会”,中印两国领导人在东湖湖畔会晤。
城市荣誉
2023年1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关于命名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决定》,武昌区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这是自1998年以来,武昌区连续第六次获得命名。
2021年12月28日,“2021亚太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在第二十三届中国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期间召开。论坛同期举办2021年度亚太领军智慧城市颁奖典礼,武昌区连续两年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区”称号。
2021年5月,武昌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称号。
2018年6月,武汉市爱卫会聘请第三方对全市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开展暗访评估,并对第一季度评估结果进行了通报,武昌以总分791.9分的成绩(高于平均分9.7分),再次荣获武汉市中心城区第一名。
参考资料
走进武昌.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15
>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22
统计公报.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4-10-16
历史文化.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1
机构职能.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官网.2023-10-15
著名景点.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6
武昌火车站.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官网.2023-10-22
首页.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2
武昌区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15
武昌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六号).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官网.2023-10-15
守护千年古城“地下生命线”,武昌区智慧治水.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4
历史沿革.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15
武昌区再进全国50强,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6
2022年武昌统计年鉴.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4
著名景点.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8
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6
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6
武汉人的宝藏湖,再次被世界瞩目!.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2
生态建设.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1-02
东湖竟然有这么多秘密?猜中10条算我输!.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2
我们给东湖的水做了一个实验,小朋友们都玩疯了。.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2
什么是“暗流”?这些“明”知识回答你.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4
环境质量检测信息.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官网.2023-10-24
内沙湖湖底出现它!通体绿色还会“招手”? 真相让人笑了…….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2
武昌区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1-02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武昌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4
玩转武汉 | 花香四溢 武汉植物园漫游.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5
生态修复加速度 武昌区2万余亩湖面构建水下森林.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4
" 楚风水韵 生态东湖" 东湖风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知识问答.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2
武昌,颜值噌噌噌!.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4
文明 | 东湖发布最新《野生动物保护指南》,让一鸟一兽自由生活.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2
百湖之城建起百鸟乐园,《人民日报》关注武汉湿地保护!.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5
政府工作机构.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5
报纸.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5
武昌中学生走进省人大机关,这节沉浸式的特殊思政课太赞了!.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5
范礼奎.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5
政务督查.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9
武昌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四号).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5
区域经济.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6
喜讯连连~ 武昌区11家企业入围2020年武汉民营企业百强榜.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3
2020年中国百强区发布:武昌区排名全省第一!.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3
大成武昌非凡十年:“五首之区”奋力书写精彩答卷.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3
东湖,凭什么惊艳了世界?.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2
武昌区万福林小学.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8
武昌区小学基本信息.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8
学校简介.武汉大学.2023-11-02
心若有梦,何必远方!武昌区成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3
聆听岁月回响!“博物馆之夜”精彩上演.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3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原创舞剧《江湖》专场演出震撼上演!.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3
武昌紫阳公园“大湖+”正式开园开馆.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3
与军运同行|军运会男篮测试赛来了!洪山体育馆竣工迎首批“体验官”.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3
医疗机构查询.湖北省卫健委.2023-11-05
建议.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1-05
武昌交警做客《汉警说交通》.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6
关于武昌,你不可不知的32个真相!.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6
定了!就在今天7点26分!.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6
收藏!武汉三大火车站,公交、地铁、长途车乘坐大全!.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5
【铁道大观】武昌站,100岁.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5
武汉公交健康码核验有新变化!.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6
【警官面对面】武昌区交通大队.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0
著名景点.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6
著名景点.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6
黄鹤楼传说.湖北省文旅厅.2023-10-26
武昌非遗|马应龙传统眼药制作技艺.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6
【实践教学NO.25】传承非遗文化 体验工匠精神 ——将本地非遗融入高校课堂 艺传师生协力促传承.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2023-10-28
武汉风物记 | 菜薹.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6
厉害了,硚口非遗|武昌鱼的美味,请你慢慢品.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6
武汉13大区47种经典美食,经岁月沉淀的才够味!.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8
寻味,舌头上的湖北(上).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8
当你和武昌友友们互换特产,你会收到些啥?.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8
非遗 | 荆门市非遗系列微视频之《传承·矮子馅饼制作技艺》.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5
互换特产这么火,武汉文旅君加入!.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8
喜讯|撒花!武昌区新增一个3A级景区.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8
大揭秘!东湖亲子游玩地又上新.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0
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8
著名景点.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8
中英首个“友好地标”诞生!黄鹤楼和布拉格文剧院对两城市民互免门票.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8
有一种武汉叫东湖.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5
官宣!武汉又成外交主场.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5
武昌要闻.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8
武昌要闻.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8
电视报道.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8
武昌要闻.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