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形长尾鲨
狐形长尾鲨(学名:Alopias vulpinus):最大体长760厘米,体重340千克。鱼体延长,眼小,顶端狭窄的胸鳍,一个顶端狭窄的尾鳍,胸鳍基底上的一个显著的白色斑块。第二背鳍起源在腹鳍的后顶端正后方。尾鳍上叶非常长而带状的, 大约与或一样长长度超过其他鲨鱼的长度;下叶短但是发展良好。它的身体呈褐色或灰色,腹部呈白色。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尾部约占体长的一半。
栖息于大陆棚、近海,经常会成群或成对的猎食,用它们的尾巴来击晕猎物。它们主要食其他的鱼类及鱿鱼,亦有捕食海鸟的情况。平时极为罕见,长尾鲨为上层鱼类,卵胎生,幼鱼在夏季降生,产量不大,常成群以长尾击鱼,使其昏厥而捕食。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
形态特征
狐形长尾鲨体粗大,亚圆筒形,背面圆凸,腹面平坦。头较短,略侧扁,亚圆锥形,不到全长的1/7。尾特别长,比头和躯干长1.5倍余。吻短而钝尖。眼小,圆形,瞳孔垂直,无瞬膜。吻长比眼径大2.3倍,位于口裂前端上方。鼻孔小而平横,内侧位,前鼻瓣具有1个三角形突出,距口比距吻端为近。口弧形,口宽与口前吻长相等;唇褶位于唇的里侧,上唇褶狭长,口闭时半露,约等于上颌长之半,下唇褶短而扁薄,口闭时完全不见,长仅及上唇褶之半。
齿小,中齿头直而三角形,外侧无小齿头,2行在使用,无正中齿,下颌齿较小;上半颌每行22齿,第一和第二齿最大,第三齿很小,第四至第十齿中大,后面几齿渐小,最后几个低平不发达;下半颌每行20齿,第一齿微小,第二第三和第四齿最大,第五至第十齿渐小,最后数齿不发达。喷水孔微小,细狭,裂缝状,位于眼后口角上方,与眼的距离比眼径稍大。鳃孔5个,中大,第三鳃孔比眼径大1.6倍,最后2个距离较近,位于胸鳍基底上方,最后3个较宽,第一个最狭。
第一背鳍呈等边三角形,鳍高与基底加下角长约相等,起点与胸鳍里角相对,后端前于腹鳍起点有一相当距离,前缘微凸,后缘下部凹入,上角钝圆,下角尖突。第二背鳍很小,距臀鳍比距腹鳍为近,上角圆,下角延长尖突。尾鳍很长,腰刀形,大于全长之半;上叶不发达,仅见于尾端近处;下叶前部呈大三角形突出,中部低而延续近尾端,后部呈小三角形突出,与上叶合并,中部与后部间无缺刻。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同大,起点稍后于第二背鳍基底。后者的后角伸达于其基底后部上方。腹鳍比第一背鳍稍小,后缘深凹,外角钝尖,里角尖突,鳍脚管形,后端细尖。胸鳍镰刀形,前缘圆凸,比第一背鳍前缘几长2倍,外角钝尖,后缘凹入,里角圆突。
体黑褐色;头侧鳃孔和前后方,胸鳍基底上方和后方,以及腹鳍基底上方和后方浅褐色;腹面深浅色夹杂;第一背鳍后缘,第二背鳍上部,臀鳍上下部,腹鳍和胸鳍外角都淡色。
生活习性
大洋性大型鲨鱼,但时常会出现於岸边及近海,或大陆棚外,栖息深度可达550米。可以利用其长形尾击昏猎物,主要捕食群游鱼类及头足纲。大洋性表层鱼类,有时来近海追捕小型群游鱼类,用长尾𫛭击鱼,有时也降入深处。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阿根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南澳大利亚州、塔斯马尼亚州、维多利亚州、西澳大利亚)、巴哈马、巴西、英属印度洋领地(查戈斯群岛)、保加利亚、喀麦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新不伦瑞克省、纽芬兰岛、新斯科舍省)、佛得角、智利(安托法加斯塔、科金博、麦哲伦、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中国(大陆、台湾各岛)、哥伦比亚(哥伦比亚(大陆))、库克群岛(库克群岛、马尼西基岛)、哥斯达黎加、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古巴、塞浦路斯、吉布提、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埃及、萨尔瓦多、法国(法国大陆、科西嘉岛)、法属圭亚那、法属波利尼西亚(马克萨斯、社会岛、土阿莫土)、加蓬、格鲁吉亚、加纳、直布罗陀海峡、希腊(东爱琴海各岛、希腊(大陆)、克里提)、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爱尔兰、意大利(意大利(大陆)、撒丁岛、西西里岛)、牙买加、日本(本州岛、九州、琉球群岛、四国)、约旦、肯尼亚、基里巴斯(1989年雨果飓风、基里巴斯线、凤凰)、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韩国、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马尔代夫、毛里塔尼亚、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坎佩切、科利马州、莫雷洛斯州、韦拉克鲁斯州、尤卡坦州)、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北、南岛)、尼加拉瓜、尼日利亚、挪威、巴基斯坦、巴拿马共和国、秘鲁、葡萄牙(亚速尔群岛、马德拉、葡萄牙(大陆))、波多黎各(波多黎各(主岛))、罗马尼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东开普省、夸祖鲁 - 纳塔尔省、北开普省、西北省、西开普省)、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加那利群岛、西班牙(大陆))、斯里兰卡、苏丹、苏里南、阿拉伯叙利亚、坦桑尼亚、突尼斯、土耳其、图瓦卢、乌克兰、英国(英国、北爱尔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特拉华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佐治亚州、夏威夷岛、路易斯安那州、缅因州、马里兰州、新罕布什尔州、新泽西州、纽约州、北卡罗来纳州、俄勒冈州、南卡罗来纳州、得克萨斯州、弗吉尼亚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乌拉圭、瓦努阿图、委内瑞拉、维尔京群岛、西撒哈拉沙漠、也门(北也门、索科特拉岛、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繁殖方式
卵胎生,胎儿在子宫内有相残杀习性,每产2-4仔,刚产仔鲨长114-150厘米。雄成鳖长319-549厘米,雌成鲨长376-549厘米,最长达609厘米。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经济价值
主要以底拖网、流刺网及延绳钓捕获,经济价值高。肉质佳,鱼肉红烧或加工成各种肉制品;鳍可做鱼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维他命及油;剩馀物制成鱼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