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静采夫,Г.М.
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科津采夫(俄语:Григо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зинцев,罗马化:Grigori Mikhailovich Kozintsev;1905年3月22日—1973年5月11日)是一位苏联电影导演和电影理论家。他的作品主要包括《十月姑娘的奇迹》(1924)、《外套》(1926)、《鬼轮》(1926)、《大事业同盟》(1927)等。他还以深入挖掘人道主义、与仇恨人类的思想进行斗争的特点,改编了多部外国经典文学作品,如《堂吉诃德》(1957)、《哈姆雷特》(1964)、《李尔王》(1971)等。
人物经历
格里戈里·科津采夫1905年3月22日出生于基辅,曾在圣彼得堡的帝国艺术学院就读。
1921年,他与Л.З.塔拉乌别尔格和С.И.尤特凯维奇共同组织了奇异演员养成所。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与特拉乌别尔格合作,运用插科打诨的表现手法,在电影表现方面进行实验。
自1929年拍摄《新巴比伦》起,他转向社会题材。
1931年,他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片《一个女性》标志着他向现实主义艺术的转变。他的作品中,与И.З.塔拉乌别尔格合作表现马克辛的三部曲:《马克辛的青年时代》(1935)、《马克辛的归来》(1937)、《革命摇篮维堡区》(1939)等,展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性格。他还曾在舞台上导演过《李尔王》《奥赛罗》《哈姆雷特》等名剧,并在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任教多年。他撰写的理论著作包括《悲剧的空间》《蓝色银幕》等。
1973年5月11日,格里戈里·科津采夫在圣彼得堡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