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寺
慈云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八分山,始建于唐贞观年间。2011年重建,占地225亩,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2011年11月1日举行奠基仪式。
简介
八分山慈云寺(武汉市江夏区)
慈云寺,原名灵济南,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位于湖北省纸坊街西八分山。《建康录》曰:“武昌有山无林,政可图始,不可居终,山分八字,数不及九”就是指八分山。
八分山蜿蜒回旋,山峦环抱,如巨龙卧波,被誉为“武汉最具自然特色的山”。慈云寺仙气十足,如骑龙在天,历史上曾得到李世民、赵昚、赵惇等多位皇帝赐封和大力护持,是著名的千年皇家古寺。
地理位置
距武汉市中心18公里,与洪山区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相邻,南距咸宁市59公里。京广铁路从纸坊街西经过,沪蓉、京珠北高速在城区南侧3公里处.与北京—香港公路互通立交相连。八分山60公里环路的范围是原始森林保护区,是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巨资打造的“八分山文化公园”。
历史变迁
据《江夏县志》记载:唐贞观元年,舆骆禅师云游至此,立杖出泉,无论久旱、暴雨,两不盈涸,人称“飞锡泉”(“飞锡”佛家用语,即云游四方的僧人)。禅师依泉建寺,李世民闻之大喜,拨地258亩建寺还愿,赐名:灵济南。由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按皇家寺院规格督修。
灵济南依山而建,飞檐拱壁,层叠有致。八十八重殿宇楼阁层叠有致,古朴庄严。分别供奉着儒、释、道各路神灵,千余僧众,比800丘尼,晨钟暮鼓,四香火旺盛,是唐宋时期佛教圣地。
南宋未年,金兵袭扰, 民不聊生百。济公在慈云寺念经咒七天七夜,度化出“油盐井”救济百姓。赵昚为表彰灵济南“善念为怀;普渡众生”的善,特赐封“嘉泽侯”,八分山“油盐井”也因此成名。
南宋庆元六年华中地区大旱,地方官奉旨祷雨,大获甘霖,四郊沾足,遂成丰年。赵扩大喜又赐名“灵惠”二字。
元代更名慈云寺,因祷雨“灵验”而著称于世。《沙湖志》记载:“元郡守李贞祷雨于此,见巨蟹入潭中,雷雨大作。”
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回乡省亲,见八分山得自然之精华、慈云寺显山水之灵气拍毫写下:八洞仙子拍肩来远瞩高瞻一带湖山过眼晓,分山龙王灵气在兴云沛雨万家烟火祝馨香的楹联。
每逢初一、十五、慈云寺人潮涌动,香火鼎盛,是清代省会朝山。清嘉庆十二年天下大旱,湖广总督汪志伊率百官在慈云寺祷雨,得知八分山顶有奇石,逢子午之时,月日之影正对此石,人称为“子午石”。汪志伊大喜,令人在“子午石”上镌刻“八分山之神”。
千年皇家古刹,命运多,抗战期间遭到灭顶之灾,夷为平地。曾名噪四方的“慈云寺”寂然隐身于杂草丛中,残垣断壁任凭风雨侵蚀……
国盛教兴,2011年,武汉市江夏区委、区政府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按唐朝规模(占地258亩)恢复重建慈云寺。
慈云寺恢复重建主要由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直指堂(法堂)、海会塔为中轴线,两边附以地藏殿、观音殿、药师殿、五观堂、方丈楼等建筑构成。其大雄宝殿的建筑规模宏伟居“华中地区之冠”。一座集佛文化、禅修养生、佛仪往生、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八分山文化公园”初具规模。
历史传说
八分山,曾经名八宝山,山中藏有无数宝物,它巍峨高大,风景如画,山里藏着各种宝贝,是仙人常来游玩的地方。为了保护八宝山,玉皇大帝调遣修道千年的乌龟、青龙守山。乌龟心术不正,看着满山的宝贝,垂涎欲滴,渐渐起了歹心。一年的除夕半夜,乌龟使出了浑身解数,张牙舞爪向宝山袭来,把满山的财宝抓得火星飞溅,碰得响声如雷。青龙发现了,便与乌龟打了起来,乌龟和青龙打得地动山摇,惊动了王母娘娘。王母一看只见乌龟正用尾巴把金子卷到甲壳亚门中,王母盛怒,扶着小神手中的扁担一脚踏下去,顿时,山崩地裂,八宝山踩塌了。乌龟见事不妙,立即逃跑,惊慌失措间把金子掉在山间小溪中,后来人们在这里修桥起名“黄金桥”。
王母娘娘没料盛怒之下竟将八宝山踩塌,便连夜抓住了乌龟,将手中扁担一头抵在八宝山,一头顶住乌龟的头。从此,乌龟寸步难行,变成了龟山,那条扁担变成了扁担山。相传大禹治水到此,遇一水怪作乱,数载不克,后得乌龟降伏水怪,治水成功。王母娘娘将八宝山踩裂为八座山,也就是今天的八分山。王母为表扬青龙的忠诚和勇猛,便于青龙更好地守护八分山的奇珍异宝,将相邻的一座山赐给青龙,这就是青龙山。
八分山有一棵大树,连体长着十个一样粗大的树干,于是便有“十兄妹”美誉。在通往山顶的古道旁,有几棵碗口粗大的香樟,因许愿灵验,故被人称为“许愿树”。山上有相拥叠成四排的八棵香樟,香客们多认为这是慈云寺修炼的八仙化身,将之称为“八神仙”树。与它相对应的是长出十丫奇观的香樟,人称之为“十全十美”树。传说,在十全十美树下许愿,生活会变得十全十美。
八分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较好,极目远眺,武汉全景尽收眼底。慈云寺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是“天人合一、人天感应”的佛门圣地,是敬佛净心,休养生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江夏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俊彦壮举,可歌可泣。古有天下第一孝黄香、唐朝大书法家李邕、明代中国第一画状元吴伟、明末兵部尚书熊廷弼。今又涌现出京剧泰斗谭鑫培、辛亥革命第一勇士熊秉坤、新四军领导人项英等。
建筑综述
八分山文化公园占地面积约1798200平方米,慈云寺是其核心景观,按唐代规模恢复重建。占地面积258亩,整体布局与唐代相仿,以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直指堂(法堂)、、金刚舍利塔为中轴线,两旁建有地葳殿、观音殿、药师殿、祈福殿、僧、居士楼、观堂、西净、景观、广场及配套辅助设施等。
慈云牌楼与五百罗汉相得益彰,五百2..2m的石刻罗汉形成独具特色的罗汉大道。
观世音石像高33米,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为慈云寺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佛教圣的象征,是世上佛教信众的朝圣文地。
慈云古道跨越“黄金桥”自然古朴,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令人流连忘返。
旅游景点
八分山属自然森林保护区,拥有武汉市最完整的原始森林和植被资源。慈云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景点包括迎驾石、飞锡泉、子午石、点将台、莲花台、前世井、油盐井、眼泪井、拴龙桩、达摩脚印、透灵碑、雷神树、菩提树、八仙树、十全十美树等。尤以迎驾石、飞锡泉、子午石最富盛名。
八分山
八分山位于纸坊街城区西北,海拔272.3米,是纸坊最高的山。《建康录》曰:“武昌有山无林,政可图始,不可居终,山分八字,数不及九”,指的就是八分山。八分山常年慈云瑞气笼罩,风景如画。苍翠欲滴的山峦蜿蜒回旋,勾接相扣,如一朵精巧的莲花。山中藏有八仙树,迎驾石,点将台、前世井,子午石,雷神树,油盐井,藏宝洞,十全树等宝物,是神仙常去游玩的地方,被誉为“武汉最具自然特色的山”。
上溯隋朝末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秦王李世民随父王起兵,率部途经八分山遇险。秦王许愿:今若脱险, 他曰还愿。言毕,阴云四合,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打在奇石上隐现“迎驾”二字。秦王大喜起身上马率部脱险。
据《江夏县志》记载,贞观元年,骆禅师持锡杖(佛家语称为“飞锡”)云游至八分山。禅师立锡杖出泉水,此泉无论久旱、暴雨,两不盈涸,人称“飞锡泉”。禅师依泉建寺,李世民闻之大喜,赐名:灵济南,并指派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督建。
慈云寺依山而建,参差错落,层叠有致,隐现自然。千余僧众,晨钟暮鼓,香火旺盛,历史上曾得到唐太宗、赵昚、赵惇等多位皇帝赐封和大力护持,是著名的皇家古寺。
飞锡泉
唐贞观元年,慈云寺开山祖师为骆禅师云游至八分山。禅师立杖出泉,无论久旱、暴雨,两不盈涸,人称“飞锡泉”。
飞锡泉深不可测, 相传有青龙守候,夏凉冬温,清澈甘甜,当地百姓登山祈福常饮此泉水。古时有一位秀才五十岁时仍未有后,有一天梦见观世音菩萨驾青龙来了,菩萨捧着一碗水送给他。第二天他便到慈云寺向法师讲了昨晚的梦。法师便支开守候飞锡泉的青龙,让老秀才饮泉水,次年喜得而得子。
子午石
八分山顶有一块呈圆形的奇石,石是南北向生成的,石方顶圆,群石环之。因子时和午时,月、日之影正对此石而得名:子午石。
古人以“子”为北,以“午”为南,想必是汪志伊看中“子午石”奇特的地理位置。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十二年(公元1808年)湖广总督汪志伊在慈云寺祷雨灵验,大喜亲笔题写“子午石”“八分山之神”刻于石上,意在风调雨顺。在子午石不远处立有“军委测绘局三角点”的标牌,再次印证子八分山重要的地理位置。
盐油井
慈云寺观音殿中,有一尊济公菩萨,主要是为了感激济公菩萨。传说在宋末战乱纷争,天下百姓苦不堪言,食用油盐比较精贵,为了救助百姓,济公活佛在慈云寺念经咒七天七夜,度化出一口食用油井和一口盐井,油盐从井中的一丝缝中慢慢涌出。寺中僧人日夜值守,除留一部分自用外,全部分发给附近的老百姓。现在八分山“盐油井”即以此得名。
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纸坊镇城西,八分山南麓。白云洞是天然大溶洞,纵穿于整座石山,洞中冬暖夏凉,泉水淙淙,遍布石刻和钟乳石,全长300余米,由前洞、中洞、天井和后洞组成。这里山色秀丽,景色宜人,溪流潺潺,声缭绕。仰首望去,山峰叠起,云遮雾罩,使人幻入仙境。
民间传说昔日黄鹤飞离黄鹤楼后,曾在此栖息,并留下“白云黄鹤”之,故又名白云洞。又相传此地为白云仙子居住之乡,说黄鹤楼有道士乘丹顶鹤而去,仙鹤飞行到此曾落脚栖身,故才有白云黄鹤的传说,白云洞也由此而得名。“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流芳千古。据《江夏县志》;白云洞立有一尊唐朝石佛,高3.5米,是佛教中的接引佛。佛像面容庄重,双足踏于莲花座上。石雕佛像,此佛像身着“法衣”,上雕有莲花图案边饰,其雕刻细腻,刀法匀称,均不多见。白云洞是武汉仅存的石窟寺。洞口两旁原有一对武士石雕,是朱元璋驻兵于此攻打武昌后所建。洞口右上壁刻有“白云洞”三字,为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所书。
参考资料
慈云寺.晓茵万事通.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