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Physics CAS),简称物理所,是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为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中科院电镜技术联盟牵头单位,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的共建单位,为中国物理学会的挂靠单位。现任所长方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1950年在两所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方向以凝聚态物理为主,包括凝聚态物理、光学、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与生物物理、理论和计算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等。超导、拓扑、纳米、表面、极端条件等多个学科走在了世界科技最前沿;磁学、光学、先进材料、清洁能源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2023年11月,物理所设有9个职能部门,5个支撑系统,6个挂靠学会,有12个实验室。在物理所工作和学习过的院士专家共有80余人,在所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7人。设有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历史沿革
研究所前身
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1928年1月,中央研究院理化实业研究所物理组,经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会决定筹设;同年3月,物理组作为理化实业研究所的三个组之一,在上海霞飞路899号临时所址正式成立,丁林被聘为物理组主任;同年6月9日,国立中央研究院正式成立,该所成立后即进行无线电标准频率设备和液体热传导率之比较测定等5项研究工作,购置了两批仪器,500册图书。随后,理化实业研究所分为物理、化学、工程3个研究所。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即宣告成立,首任所长丁燮林。1932年镭学研究室相对独立建为镭学研究所。
1937年至1939年间中研物理所内迁,1937年10月,中研物理所迁租界,临时办公。随后该所紫金山地磁台奉命撤到湖南长沙转迁广西桂林。1939年初又迁至三江口。该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期间,进行了广西全省地磁测量等四项工作。该所磁学部分于1938年迁往昆明市,在昆明做了铁等结晶体之表面磁性等3项工作。1944年,日军入侵广西,中研物理所在桂林市部分迁北碚区。1946年秋天,中研物理所各部分迁回上海市。1950年,地球重力研究组调整到地球物理学研究所。
国立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1929年9月9日,国立北平研究院正式成立。国立北平研究院设有理化部等二级机构,各部下设相应研究所。国立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作为理化部下设机构,与研究院同时成立,首任所长由北研院副院长李书华兼任,所址位于北京东皇城根大取灯胡同9号。1935年撤销各部,研究所直归院属。
1937年北研物理所的研究实验设备,随人员内迁至云南昆明市,在昆明设立了一个光学仪器厂。1945年12月,北研物理所从昆明迁回北平市。次年,地磁观测台调整到中央气象所。1948年,中研物理所一部分从上海市迁南京,该所原子核实验室建立,研究所先后建立了通用电学、无线电、大地物理、X射线及高压、光谱学、磁学、电介质、金属物理、原子核学等研究室黑电学标准,计量实验室以及地磁观察台。
合并更名
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次年2月上旬,中国科学院决定将中研院物理所与北研院物理所接收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同年5月19日,政务院任命严济慈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陆学善为副所长,同时地球重力研究组调整到地球物理研究所,压电水晶体小组划归国防科委,应用光学研究室、光学仪器厂划归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同年8月15日,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所址设在北京城内东皇城根。由于当时人员、设备分散,加之交通运输不便,搬迁工作直至1952年6月才基本完成。1952年,研究室缩编为研究组,有光谱学、磁学、结晶学和电学4个研究组。
1954年,计量标准小组划归到国家计量标准局。1956年,声学研究组调整到电子所筹备处。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958年10月8日,经中国科学院院务会议批准,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迁往中关村现址。1960年,《物理学报》、《物理通报》两刊物由科学出版社划归研究所,半导体研究室单独建所,金属物理研究室划归沈阳金属研究所。1965年,红外物理研究室划归昆明物理研究所,固体发光研究室划归长春物理研究所,电子学研究室的固体组件研究组调整到156工程处的三十余名干部移交电子工业部十院。
1968年,参加建立技术物理实验中心筹备工作。次年,从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生物系离来31位业务人员,组成胰岛素晶体结构分析研究室,光谱学研究室调整到七机部二院207所,撤销固体理论研究室。1971年,原属中科院直接领导的理论物理相对论批判组交本所代管,声学研究所的噪声和超声两个研究室划归研究所。1973年,胰岛素晶体结构分析研究室调整到生物物理研究所。
1978年,相对论与理论物理研究室和其他室部分理论物理学家调整到新组建的理论物理研究所,空气电声研究室、超声研究室调整到声学研究所。1980年,低温物理研究室与气体厂组建低温技术试验中心。次年,研究所获批为首批物理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2年,相对论与理论物理研究室调整到高能物理研究所。1997年1月1日,中科院电镜开放实院科仪中心进入物理所编制。2000年1月1日,中科院极低温实验室并入研究所。
2003年11月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于正式批准开始筹建。2006年2月,北京散裂中子源(BSNS)靶站谱仪工程中心(筹)和中科院物理所清洁能源中心在物理所成立。2008年6月,中科院物理所等33家单位正式揭牌成为首批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物理所该中心全称是“国家级凝聚态物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并在同年11月成为“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筹建的牵头单位和“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成员单位。
2012年11月,物理所新科研楼启用。2017年9月,由物理研究所等承担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在北京市怀柔科学城正式启动建设。2019年10月,物理所成功获批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0年4月,物理所怀柔研究部正式成立。
机构规模
组织机构
截至2022年11月,物理所设有9个职能部门,5个支撑系统,6个挂靠学会。
人员规模
截至2022年底,在物理所工作和学习过的院士专家共有80余人。在所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7人。
检测机构
截至2022年11月,物理所设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分析测试中心,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认定范围涵盖形貌测试、电性能测试、水份分析、元素分析、结构分析、气体分析六大类别。
教学培养
物理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物理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截至2023年11月,物理所设有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截至2023年11月,物理所与贵州省毕节市签署合作共建中国西南先进电池研究中心,与溧阳市政府签约建设长三角研究中心,与重庆大学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与中山大学签约联合开办“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
国际交流
截至2023年11月,物理所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保持科研合作关系,组织首届物理所-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线上博士后论坛,持续双方联合培养博士后计划。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物理所设有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图书馆,是一个小型开架式专业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三街8号物理所院内交叉楼一层。截至2023年11月,馆舍面积约800平米,收藏科技图书期刊约29万册,馆藏以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物理、凝聚态理论和计算物理为主,入藏最早的科技文献可上溯到1824年。
学术期刊
物理所承办有中文期刊《物理》《物理学报》,英文期刊《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PhysicsB》。
《物理》于1972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获得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等评定的优秀期刊称号,被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技文献速报》(JICST)、能源科学与技术(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国外核心数据库收录,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数据库》《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物理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国内核心数据库收录。期刊2022版复合影响因子1.153,2022版综合影响因子0.593。
《物理学报》创刊于1933年,是中国唯一被SCI收录的中文物理类学术期刊,被SCI、Scopus、CA、INSPEC、EI、JICST、AJ和MR等国际数据库收录,期刊先后获得第一、二、三届国家期刊奖;中国科学院特别奖、一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期刊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9年获得“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出版界国家最高奖—中国政府出版奖期刊奖,2013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定的“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2001年起每年获得“百种杰出期刊”奖,2008年起一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12年起连年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荣誉称号,2019年首批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期刊2022版复合影响因子1.333,2022版综合影响因子0.913。
《Chinese Physics Letters》1984年创刊,由IOP Publishing在线托管,主要刊登理论物理,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电、磁、声、光、热、力学及其应用,流体、 等离子物理, 固体物理, 与物理学交叉学科及地球、天体物理等内容。期刊2022版复合影响因子1.034,2022版综合影响因子0.867。
《ChinesePhysicsB》由中国物理学会和IOP出版有限公司每月出版一次,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来源出版物之一,期刊被CA化学文摘、INSPEC科学文摘、SCI科学引文索引、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Pж(AJ) 、EI工程索引、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WJCI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等数据库收录,2022版复合影响因子0.837,2022版综合影响因子0.645。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1月,物理所有12个实验室,与国际量子结构中心、凝聚态物质科学数据中心、北京散裂中子源靶站谱仪工程中心、清洁能源中心、超导技术应用中心、功能晶体研究与应用中心、量子计算研究中心、应用物理中心构成了物理所的研究体系。有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7个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所级实验室。
科研成果
物理所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以“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实验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动力学新模式的发现及在塑性非晶合金材料研发中的应用”“基于结构基元的新电磁材料和新效应的发现”“发现Weyl费米子”“低纯度钕铁硼永磁材料”“定向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结构和物性研究”为代表的一批原创性重要研究成果。
2022年,物理所取得了多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科研成果。如利用自主设计的分子束外延-极低温向量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谱联合系统,在铁基超导体LiFeAs中实现了大面积、高度有序和可调控的“埃托雷·马约拉纳零能模(MZM)‘格点阵列’”;利用独特的高通量制备与表征技术获得了奇异金属散射(线性电阻斜率A1)与高温超导转变温度(Tc)之间的普适物理规律(A10.5~Tc);对月壤(CE5C0400)中主要矿物铁橄榄石、辉石和长石进行了系统的表面微结构表征,首次在月球土壤中发现了分层的边缘微结构和其中包裹的氧化亚铁纳米晶体;搭建了Quafu量子计算云平台,软硬件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出拓扑腔面发射激光器,得到远超同类商用产品的性能指标;自主研发了顶部插杆式氦3制冷机,实现了265mK的最低温度,并在300mK获得了200W的制冷功率等。
2022年,物理所多个研究团队及科研人员荣获各类奖项及荣誉。杨国桢、赵忠贤获首批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陈辉被授予2021-2022年度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实验技术);胡勇胜研究团队、孙力玲研究团队相关项目分别获2021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赵怀周研究团队项目获发明创业奖成果奖;金魁获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翁红明获2022年“科学探索奖”;J.M.D.Coey教授荣获中国科学院2022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关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21年度,物理所发表第一署名单位的SCI收录论文数478篇;近十年来(2012-2021)被SCI收录的论文累计被引用篇数4471篇,被引用次数137705次。截至2023年11月,自1978年以来,物理所获国际、国内奖项共500余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34项(其中一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4项(其中一等奖6项),国家发明奖9项。
科普工作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先后通过举办公众科学日,联合举办科普中国青年之星创作大赛等,开设云里悟理系列微课方式进行科学知识传播科普,推出了跨界直播、“科学咖啡馆”沙龙、“科学3分钟”大赛等系列活动,在2019年年末,物理所在国内首创了“跨年科学演讲”这一品牌,该所研究人员梁文杰、李世亮为《流浪地球2》做科学顾问,罗会仟出版科普图书《超导小时代》等,通过在井盖上做科学涂鸦来传递科学知识,2019年3月14日,物理所以“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的账号名正式入驻B站。截至2023年7月,该所微信公众号粉丝185万,哔哩哔哩粉丝200万,抖音粉丝361万,全网粉丝数近1000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所获荣誉
2009年1月,物理所入选国家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2016年6月,物理研究所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021年3月,物理所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选的“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2022年1月,物理所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6月,物理所入选中国科协等7部委评选的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
参考资料
机构简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查询.信用中国.2023-11-07
现任领导.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科研部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一九二八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历史沿革.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一九三七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一九四四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一九四六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一九四五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一九四八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一九五二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二〇〇三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二〇〇六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二〇〇八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二〇一二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二〇一七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物理所成功获批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物理所怀柔研究部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16
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16
副高级.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16
青促会会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16
科技新人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16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分析测试中心获得CMA资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贵州省毕节市与物理所签署合作共建中国西南先进电池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中科院物理所与溧阳市政府签约建设长三角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物理所与重庆大学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物理所与中山大学签约联合开办“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联系我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inf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图书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图书馆.2023-11-07
期刊简介.《物理》 编辑部.2023-11-07
物理.中国知网.2023-11-07
物理学报.《物理学报》编辑部.2023-11-07
物理学报.《物理学报》编辑部.2023-11-07
物理学报.中国知网.2023-11-07
Instruction for Authors.ChinesePhysicsLetters.2023-11-07
About CPL.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23-11-07
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知网.2023-11-07
Submission.《中国物理学B》编辑部.2023-11-07
Chinese Physics B 中国物理B.中国知网.2023-11-07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挂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物理所“北京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正式授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物理学科介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2023-11-07
中国科学院软物质物理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中国科学院清洁能源前沿研究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中国科学院凝聚态理论与计算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获批建设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概要情况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获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我所高鸿钧研究员等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我所汪卫华研究员等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物理所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发来贺信祝贺物理所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周兴江研究团队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热烈祝贺靳常青研究团队获得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揭晓:物理所三项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物理所陈小龙研究团队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中科院物理所举办2022年公众科学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16
关于开展“科普中国青年之星创作大赛”的通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16
云里悟理系列微课.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16
中科院物理所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 科普路子新(深度观察).环球网百家号.2023-11-16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硬核科普”缘何能破圈.中国青年报百家号.2023-11-16
历任领导.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物理所入选国家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物理研究所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中科院物理所荣获“首都文明单位”称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物理所荣获中国科协“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
物理所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