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长安大学学报

长安大学学报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汽车工程、工程机械、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基础科学等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论文,同时刊载公路交通科技动态方面的简要评述和通讯。坚持开放办刊,竭诚欢迎校内外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赐稿。

社会科学版

学报简介

刊名: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长安大学

周期:季刊

出版地:西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671-6248

CN: 61-1391/C

邮发代号:52-272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曾用刊名: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时间:1999

主要刊登本校哲学社会科学各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发表部分校外学者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本刊坚持学术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注重学术性、理论性的同时,注重刊发关心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文章。本刊的主要栏目有:政治、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办 刊 宗 旨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出版法律法规,主要反映交通运输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科研创新,兼顾文、史、哲、法等学科的发展动态,为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发 展 历 程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9年,原刊名为《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半年刊。

2001年刊名变更为《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办、主管单位变更为长安大学、教育部。国内统一刊号CN61-1391/C,版式改为标准大16开。2001年底召开了学报第一届编委会,确定了办刊宗旨和主要报道方向。

2005年6月学报召开了第一届二次编委会,决定以交通运输与经济、交通运输与管理为重点报道栏目。

主要栏目

哲学研究

经济学研究

管理学研究

图书与信息科学

语言学研究

编委会

第 一 届 编 辑 委 员 会

主任委员:雷 达

副主任委员:杜向民 杨 琦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振华 白 华 刘吉发 李 刚 杨 琦 李广成 李民权 杜向民 宋美红 吴群琪

周国光 孟德勇 贺宏斌 郗恩崇 段联合 郭聪慧 彪晓红 曾乐元 谢军占 雷 达

自然科学版

学报简介

本刊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双月刊,她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公路交流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本刊以繁荣公路交通科技为己任,促进公路交通科技交流和转化。她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隧道工程、汽车工程、筑路机械、交通控制、交通运输管理、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基础学科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论文、同时刊载公路交通科技动态方面的简要评述和通讯。主要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师生、公路交通科研人员、公路交通管理决策人员、公路交通领域的勘测、设计和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及工程设计人员。

主要栏目

道路工程

桥隧工程

交通工程

汽车工程

工程机械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信息与控制

地球科学

获奖情况

交通部一等奖

陕西省一等奖

教育部二等奖

数据库收录

本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鉴定的中国公路运输类核心期刊,EI(PageOne数据库)固定刊源,国际道路科研信息(IRRD)书目文献数据库固定刊源,中国道路文献服务中心(CRDS)核心报道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多次获国家交通部和陕西省奖励。

复合影响因子:1.202综合影响因子:0.890

发展历程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1年,其前身为《西安公路学院学报》。1995年西安公路学院更名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公路学院学报》随之变更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报》。2000年,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长安大学,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从2002年起变更为《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继承和发扬了《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的办刊宗旨和优良传统,立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以长安大学具有雄厚实力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为主,兼顾基础学科,全面反映长安大学科研实力,促进长安大学学科建设。创刊20多年来,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交通部、陕西省奖励,被10余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被《核心期刊目录》第一、二、三、四版认定为公路运输类核心期刊,在公路运输领域形成了权威的学术地位。

投稿须知

1、来稿均要求有中英文的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关键词(3-8个)。

2、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学历、学位、职称、职务及主要著作(论文)等。另外,请注明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3、各类参考文献,均要求统一按标准的编写格式排列于文末,具体情况如下:

(1)中文专著、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标识: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 报告R.标准S.专刊P.其他文献Z)

(2)中文期刊文章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号).

(3)中文报纸文章的编写格式:[序导]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

(4)外文译著、译文的编写格式:与中文文献的格式相比,译著、译文的编写格式中多了[原作者国别]和中文译者,具体如下:[序号][原作者国别]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中文译者. 中文本的出版社所在地名:中文出版社或中文报刊名,出版年、或年卷期号或出版年月日(版次)。

(5)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的编写格式: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主要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电子文献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年月日/引用的日期(任选其一)(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服EB;电子载体类型及代码为:盒式录音磁带MF、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