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英语:Hundred Years' War;法语:Guerre de Cent Ans),又称英法百年战争,是英国法国在1337年至1453年一百多年间进行的战争。

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绝嗣,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继承法国王位,此时统治英国的是金雀花王朝爱德华三世,英国在法国国内占有大片领土,英法两国面临着领土与主权之争。1337年,爱德华三世以宣称法国王位的方式向法国宣战,百年战争开始。百年战争共有四个阶段,1337年-1360年为第一阶段,英国通过克雷西会战、普瓦捷之战等战役击败了法军,俘虏了法国国王,英法两国签订《布勒丁尼条约》,法国失去大片领土。1369年-1380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法国在国王查理五世的领导下,多次击败英军,收复了大片领土。1380年-1415年为停战期,双方仅有一些小规模冲突。1415年-1428年为第三阶段,英国趁法国内乱入侵法国,在得到法国部分贵族的支持下占领了法国北部。1428年-1453年为第四阶段,英国于1428年围攻法国中部的奥尔良失败,法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反对英国的人民起义,英法两国王室的战争演变为民族间的战争,法军在查理七世的领导下进行反攻。1453年,法军在卡斯蒂永之战中击败英军,收复了除加莱之外的领土,百年战争结束。

经过一百余年的战争,法国取得了最终胜利,至此除了加来以外,英国其余在法兰西王国内的领土全部被法军收复。通过百年战争,法王收复了英王在法国的领地,清除了国家统一的最后障碍,法兰西民族国家逐渐形成。英国也通过百年战争觉醒了民族意识,战争还促进了英国国内的宪章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英国的现代化。百年战争对军事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骑士阶层衰落,火炮逐渐成为战争的主力。

战争起因

领土与主权之争

14世纪统治英国的金雀花王朝最早起源于法国,在金雀花王朝首位君主亨利二世继承英格兰王位时,其继承了包括诺曼底公国、安茹伯爵领在内的法兰西王国的大片领土,这些领土在此后数百年间成为英法两国争端的焦点。在英法两国的争斗中,法国逐渐占据优势,英国丢掉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包括诺曼底、安茹等),仅存下阿奎丹地区和普瓦图的一部分。13世纪后期开始,现代法国西南部的加斯科涅地区成为英法两国的争夺的焦点。法国瓦卢瓦王朝的首位君主腓力六世即位后,试图继续收回英国王室在法国拥有的一切封建领地。加斯科涅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即位后在法兰西仅存的领土之一,对正在进行政治统一的法兰西王国而言,英国在法国境内的领土阻碍了法兰西民族的形成,对英国来说,保住加斯科涅是维护国家利益、国家主权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此时的英格兰与北方的苏格兰正处于长期的对立与战争,1332年-1333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刚在苏格兰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此时的法兰西王国公开支持苏格兰,法国的支持也成为爱德华三世解决苏格兰问题的主要阻碍。民族之间的领土与主权之争逐渐成为英法两国的主要矛盾,战争一触即发。

佛兰德斯问题

对佛兰德斯地区的争夺也成为百年战争的根源之一。佛兰德斯位于欧洲西北部,包括今法国的一部分、比利时的大部和荷兰的一部分,是当时欧洲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从11世纪起,佛兰德斯地区工业经济开始萌芽发展,特别是毛纺织业的发展,到13世纪,以佛兰德斯地区为中心的毛纺织业占据了欧洲地区的首要地位。而在当时,佛兰德斯伯爵是法兰西国王的附庸,但佛兰德斯地区的很多有自治权的城市和英国在经济上联系十分密切,对英国来说,佛兰德斯地区是重要的羊毛出口市场,而佛兰德斯地区的毛纺织业也需要来自英格兰的羊毛原料,最后,佛兰德斯地区生产的呢绒又大量出口英格兰,双方在经济上的依赖性非常强。但作为佛兰德斯地区封建宗主的法兰西王国国王希望直接占领佛兰德斯,这就与英国产生了利益冲突。1328年,佛兰德斯发生了下层市民和农民起义,佛兰德斯伯爵向法王求援,法王腓力六世出兵镇压了起义,并取消了起义城市的自治权。这引起英王爱德华三世的极大不满,于是在1336年以禁止羊毛出口来对法国施加压力,双方的矛盾激化。

法国王位继承问题

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的查理四世去世,没有留下男性子嗣,卡佩王朝绝嗣。法国贵族拥立查理四世的堂兄,瓦卢瓦伯爵腓力继承法国王位,是为腓力六世。而此时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母亲伊莎贝拉是查理四世的妹妹,爱德华三世也就是查理四世的外甥。但按照法国法律,伊莎贝拉作为女性无法继承王位,其子爱德华三世也无法继承。随后爱德华三世为了保有在法国的领土而向腓力六世表示臣服,但随着爱德华三世在英格兰统治的稳固,以及英法两国在加斯科涅、佛兰德斯以及苏格兰问题上的矛盾逐渐激化,1337年,爱德华三世提出了对法国王位的要求,这也成为了百年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战争过程

第一阶段(1337-1360)

战争爆发

1337年5月24日,腓力四世宣布剥夺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在法国的领土吉耶纳,10月,爱德华三世也向腓力宣战,并公开宣示自己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百年战争爆发。战争之初,腓力四世在陆地上对吉耶纳地区发动进攻,1339年,法军攻下了吉伦特省河口北岸的布莱,对波尔多地区产生了威胁,1340年,法国军队又攻占了布尔。

这一时期英国的主要目标则在法国北部,由于法军对吉耶纳地区的猛攻,爱德华三世决心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1338年,爱德华三世通过外交手段与佛兰德斯的反法势力结盟,随后率领大军进攻法国北部,腓力六世也率领军队与英军对峙。1340年6月,法军准备进攻英国人的盟友佛兰德斯,爱德华三世随即率军支援,英法两国海军在斯鲁伊斯港发生战斗,英军取得了斯鲁伊斯海战的胜利,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克雷西之战

1341年,布列塔尼公爵约翰三世去世,为了争夺布列塔尼,由爱德华三世及腓力四世之子约翰分别率领的英法两军在布列塔尼交战,最终经过教宗使者的调解,双方于1343年1月签订了停战协定,爱德华三世返回了英格兰。1345年,爱德华三世又派出小部队不断袭击法国领土,占领了一些地区。

1346年,爱德华三世亲自率领一支1.5万人的军队进攻法国北部,法军则没有想到英军会从这个方向进攻,英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并向法国首都巴黎进军。腓力六世也集结了一支大军,准备与英军决战。8月,英军渡过索姆河后,爱德华三世命令军队驻扎在克雷西附近的山丘上,准备居高临下应对法军的进攻。英军分为三个纵队,爱德华三世的长子,16岁的“黑太子”爱德华率领约4000人处在第一纵队,并配置了大量长弓手。8月26日中午,腓力六世率领的3万法军抵达了附近,战斗随即开始。由于天降大雨,法军阵型混乱,英军以逸待劳,特别是长弓手造成了大量杀伤。法军发动了15次冲锋,都被英军击退,战斗进行到深夜,法军大败,腓力六世本人也受了伤。英军取得了克雷西会战的胜利,共歼灭法军1万多人,自身损失仅100人。

克雷西之战胜利后,爱德华三世北上围攻法国北部的重要港口——加来。围攻一直持续到1347年,1347年7月,腓力六世率军前来解救加莱,但始终未敢向围城的英军发动进攻,最终腓力在尝试与爱德华三世讲和未果后率军撤离了加莱。加莱随后向爱德华三世投降。

暂时停战

1347年9月,在教皇克雷芒六世的干预下,英法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1348年,黑死病席卷了法国,随后又在传播英国传播。黑死病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损失,大量土地荒废,税收直线下降,这使得英法两国都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百年战争进入了一段偃旗息鼓的间歇期。1350年8月22日,法国国王腓力六世病死,其子约翰即位,是为约翰二世。

普瓦捷战役

14世纪50年代上半期,英法两国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外交上,仅在布列塔尼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交战。1355年10月,英王爱德华三世之子,“黑太子爱德华”爱德华率领一支两千多人组成的英军从波尔多出发,在法国南部进攻劫掠。法王约翰二世随即召开三级会议为战争征税,到1356年春,约翰二世集结了一支大军。爱德华三世也向“黑太子”爱德华派出了一支6000人的援军,双方战争一触即发。

黑太子爱德华在与援军会师后,兵力仍不足以与法军决战,因而继续在法国境内运动作战,四处劫掠。1356年9月初,爱德华率军在图尔附近劫掠后,遭遇约4万名法军的追击,爱德华迅速率领英军向波尔多撤退,但约翰二世率军迂回侧翼,先一步到达普瓦捷,截断了爱德华撤退到波尔多的退路。由于法军以逸待劳,且英军疲惫不堪,爱德华向约翰二世提出停战七年,并归还俘虏和占领的城镇,以换取英军撤回波尔多,但遭到了约翰的拒绝。9月19日,法军开始向英军进攻。爱德华将军队布阵在一片覆盖着灌木丛、树篱、葡萄藤以及大片沼泽丘陵地区,以应对法国重装骑士的冲击,经过一天的战斗,英军以少胜多,击败了约翰二世的大军,约翰二世本人被俘。

布勒丁尼条约

约翰二世被俘后,其子查理成为法国摄政,法国国内局势随即混乱起来,1358年,法国爆发了扎克雷起义,查理忙于镇压叛乱,此时爱德华三世又集结了一支大军,准备给法国最后一击。1360年,查理在内忧外患之下决定与英国讲和,爱德华三世考虑到战争已经进行了近20年,也同意了和谈。1360年5月,英法双方签订《布勒丁尼条约》。双方约定:约翰二世的赎金定为50万英镑,法国将吉耶纳、普瓦图、庞蒂厄等大片领土的主权移交给英国,同时爱德华三世放弃对法兰西国王的要求。

第二阶段(1369-1380)

战争再起

1364年,约翰二世在英国去世,王太子查理即位,是为查理五世。查理五世即位后,励精图治,整顿军队,准备收复失地。此时黑太子爱德华介入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卡斯蒂利亚的王位继承战争,在其法国领地阿基坦大区征税。爱德华的重税引起了其领地内贵族的不满,他们向法王查理五世求助,查理也希望借此收回法国南部的领土,于是要求黑太子爱德华前往巴黎接受审判,但遭到了爱德华的拒绝和威胁。英王爱德华三世则向查理宣战,查理随后宣布收回阿基坦,战争再次爆发。

战局逆转

战争爆发后,英军仍然采用第一阶段的骑行劫掠战术,即以战养战,但这种方式难以维持大规模的战争开支。法军则连战连捷,占领了阿布维尔、庞蒂厄等地区,英军损失惨重,黑太子爱德华的左右手约翰·钱多斯爵士也在一次法军的突袭中战死。法军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改进战术,不与英军主力决战,而是在新统帅贝特朗·盖克兰的领导下,采取游击战术。法军集中兵力围攻孤立的城镇、堡垒,攻击英军的重,并不时发动突袭。英军在法军的新战术下不断被动,法军收复了大片领土。1371年,黑太子爱德华由于重病不得不返回英格兰,并于1376年病死。1372年,爱德华三世决定发动一次远征挽回局势,他组织了一支舰队,前往拉罗谢尔救援被法军围攻的英军,但英国舰队遭到了卡斯蒂利亚——法国联合舰队的阻击,英军大败,英国的海上优势也就此终结。1377年,爱德华三世去世,其孙子,也就是黑太子爱德华的儿子理查即位,是为理查二世。到1380年,法军逐渐收复了《布勒丁尼条约》中失去的大部分领土,英国在法国的领土仅剩波尔多附近地区及北方的加莱港。就在法军进一步扩大战果时,法军统帅贝特朗·盖克兰和法王查理五世先后去世,百年战争随之进入了一段时间的停歇期。

停战时期(1380-1415)

双方议和

新即位的英国国王理查二世与法国国王查理六世此时都尚未成年,两国国内也都出现了新的危机。英国方面,为了维持英国本土到法国海岸线的通道,英国需要支出一笔额外的费用,战争的支出让英国王室难以承担,部分在法国的军队出现了拖欠薪饷的现象。为了继续战争,英国议会只得在国内收税,这最终导致了1381年的农奴起义。战争的持续也影响到了英国的其他经济部门,如羊毛贸易因过度征税而受到影响,波尔多地区的葡萄园也多因法国军队的进攻也荒废,葡萄酒的价格上涨了一倍,由于海上优势的丧失,英国的过往舰船需要海军护送,航运成本也大大增加。到了1382年,议会拒绝再为战争征税,英国军队的待遇不断下降。在法国方面,沉重的税收也引发了农民起义。战争的巨大代价使得年轻的理查二世与查理六世都难以承受,1389年,亲政的理查二世向法国提出议和,6月18日,英法双方签订了停战条约。1393年,英法双方又签订了为期28年的停战协定。但英国国内存在一批主战派,他们反对理查二世的和平政策。1399年,在理查二世前往爱尔兰的时候,他的堂兄,兰开斯特的亨利组织军队,在贵族和议会的支持下废黜了理查,自立为王,是为亨利四世。英国的金雀花王朝也就此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亨利的兰开斯特王朝。

法国内战

此时的法国也出现了内乱,1392年,查理六世在出行的途中精神失常,此后长期无法进行统治,法国由勃艮第公爵腓力及查理六世的弟弟奥尔良公爵路易管理。腓力非常贪婪,经常侵占国库收入,路易也经常征税,民众苦不堪言。法国国内分为两派,分别支持腓力和路易。英国的亨利四世即位后,忙于平定国内的叛乱,这让路易看到了机会,路易决心收回吉耶纳地区。1404年-1407年,法军对吉耶纳地区进行了小规模的进攻,但最终并未成功。1407年,奥尔良公爵路易被新任勃艮第公爵约翰谋杀,反对勃艮第公爵的人士则组成阿马尼亚克派,双方展开斗争,法国随机陷入内乱。1411年,勃艮第公爵约翰向英王亨利四世求救,最终在英军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胜利。但勃艮第派和阿马尼亚克派的内战极大地削弱了法国的实力,给了英国可趁之机。1413年,英王亨利四世去世,其子亨利五世即位,年轻的亨利五世一即位便以强硬的手段平定了国内的叛乱,随后亨利五世便将目标投向海峡对岸的法国,新的战争一触即发。

第三阶段(1415-1428)

阿金库尔战役

1414年8月,亨利五世派出使者前往巴黎,要求迎娶查理六世的女儿,同时要求法国归还此前收复的《布勒丁尼条约》中的领土,这遭到了法国的拒绝,于是亨利组织了一支军队。1415年8月11日,亨利率领军队渡过英吉利海峡,开始了对法国的进攻。9月,英军攻占了法国北部的重要港口阿弗勒。10月,亨利率领英军继续进攻诺曼底公国,但在阿金库尔遭到了法军主力的截击。法军人数是英军的五倍,但在狭长的战场中难以发挥兵力优势,战场中的烂泥地还使得身着重甲的法军骑士行动不便,最终被英军击溃。阿金库尔战役法军损失了1万人,包括3个公爵和5个伯爵,英军仅损失了300人。阿金库尔战役后,亨利五世返回了英格兰。

《特鲁瓦条约》

1417年,亨利五世从议会得到了新的补贴,决定重启战争。此时的法国国内,勃艮第派与阿马尼亚克派的内战仍在继续,亨利的军队势如破竹,到1419年,英军攻占了整个诺曼底公国。1419年12月,勃艮第公爵腓力与亨利五世结盟,巴黎落入了英军手中。随后亨利五世决定与法国谈判,1420年5月,亨利在特鲁瓦与法王查理六世会面,陷入精神错乱的查理六世与亨利签订了《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废除法国太子的继承权,英法联合为共戴一王的国家,查理六世死后由亨利五世继承法国王位;将吉耶纳及波尔多划归英格兰,将法国公主凯塞琳嫁给亨利五世。这次协议实际上使法国进一步裂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国王太子分治的3个部分。1422年,亨利五世去世,其子亨利六世即位,不久后法王查理六世病死,亨利六世根据特鲁瓦条约成为法国国王。法国太子查理拒不承认亨利的王位,在阿马尼亚克派的支持下继承法国王位,是为查理七世。此时的亨利六世年仅一岁,主要由摄政贝德福德公爵约翰及法国的勃艮第派辅政。在约翰的指挥下,英军继续扩大在法国北部的占领,并在1424年的韦尔讷伊会战中击溃法兰西—苏格兰联军。

第四阶段(1429-1453)

“圣女”贞德

1428年10月,贝德福德公爵约翰在勃艮第派的支持下,率领大军入侵法国中部,并包围了法国重镇奥尔良。围城持续了数个月,直到1429年春天,英军仍未能攻下奥尔良。4月底,由“圣女”贞德率领的法军援军抵达奥尔良,法军突袭了围城的英军,5月8日,损失惨重的英军撤离了奥尔良,法国赢得了奥尔良围城战的胜利。在奥尔良围城期间,英国占领的诺曼底等地爆发了人民游击战,法兰西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7月,查理七世在兰斯大教堂正式加冕为法国国王,法兰西民族的士气得到了极大鼓舞。但贞德在围攻巴黎的战役中失败,于1430年5月被勃艮第派俘虏,并被移交给英国人。1431年5月30日,在英格兰主导的审判下,贞德被判定为异端,于鲁昂被以火刑处死。贞德之死激起法兰西人民的愤怒,法国各地纷纷组织军队驰援查理七世。1435年,贝德福德公爵约翰病死,英国则因财政枯竭而无力继续进行战争。

法军反攻

1435年9月30日,勃艮第公爵腓力与查理七世签订了《阿拉斯协定》,腓力承认查理七世的王位,查理七世也表示不再使用“勃艮第派”“阿马尼亚克派”等称呼。勃艮第派背弃了英国后,英国占领的各地区爆发了大大小小的起义,英法两国王室的战争演变为民族间的战争,法军转入了反攻。1436年,法军收复了首都巴黎。1438年,法军对吉耶纳地区发起进攻,但被英军击败。1449年,查理集结重兵进攻诺曼底公国,并于次年收复了整个诺曼底。

卡斯蒂永之战

1453年春,查理七世兵分三路,对吉耶纳地区发起最后的进攻。7月,东路法军攻至卡斯蒂永,英军统帅索尔兹伯里伯爵塔尔伯特率领一支英军前往解围,双方爆发了战斗。在法军火炮的优势火力下,英军被击溃,塔尔伯特伯爵战死。法军随后在吉耶纳地区进展顺利,10月19日,吉耶纳地区首府波尔多向法军投降。法军收复吉耶纳地区也标志着英法百年战争的最终结束。

战争结果

经过一百余年的战争,法国取得了最终胜利,至此除了加莱以外,英国其余在法兰西王国内的领土全部被法军收复。1588年,法军攻陷加莱,英格兰失去在欧洲大陆最后一个城市。

战争影响

负面影响

在百年战争期间,平民遭受了极大的苦难,特别是位于主要战场的法国平民。在战争期间,英国军队多次进行“骑行劫掠”,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大量法国平民遭到杀害,土地被掠夺,财产被没收。英国军队攻陷法国城市后,往往对城市中的平民展开屠杀,如1418年英军攻陷卡昂后,在城中展开屠杀,至少有2000名居民惨遭杀害,英军随后又在城中大肆劫掠。还有同年的鲁昂围城战中,英军长期围困鲁昂,城市弹尽粮绝,大量平民因为饥饿而死去,守军向英军投降时,城市中存活下来的居民仅有十分之一。英国对占领区域的统治也十分残酷,英国向统治下的民众收取严酷的税收,以及强迫贷款,还进行以收取“保护费”为名的敲诈勒索,在英国的严酷统治下,一些法国农民发起了抵抗运动,英军则对反抗的法国人采取严酷镇压,一旦抓住后便将他们绞死。尽管主要战场位于法国,但英国平民也遭受了苦难,英国君主为了进行战争,向平民加收战争税,一些农民不堪重负,发动了起义。在战争期间,法国也对英国的沿海地区发动军事突袭,劫掠并烧毁城镇,给英国平民带来了灾难。除了战争的直接影响外,1348-1350年间,黑死病在英法海底隧道两国传播,大量人口死亡,社会动荡,这也极大地加剧了战争带来的苦难。

对英国的影响

民族意识觉醒

百年战争促进了英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中世纪后期,英国人在不列颠群岛或在欧洲大陆上与其他民族对抗,而且常常是以暴力对抗。这些抗争促进了民族性和英国性的自我意识的温床,百年战争是这些抗争最集中的表现,它让英国人明白了自己的身份。此前的英格兰被诺曼或安茹贵族所统治,这些来自法国的贵族在海峡两岸都拥有大片领地,这时的英国人难以认清自己的身份。但百年战争打破了这种局面,英国人中出现了普遍的仇法情绪,英国君主也有意识地促使英语成为民族语言,以区别于法国人,从而凝聚人心对法作战。战争的结局是英国退出了大陆,并意识到了自己和法国人的区别,从而重新确定了自己的身份是英国人。

宪章运动

百年战争是英格兰宪政发展的催化剂。战争带来的额外开支使英王不得不常常召开议会,这就导致了议会权力的上升和其构成的变化,到14世纪末议会则已完全分为世袭的上院和选举的下院。议会权力的发展首先体现为财政税收权力的增大,若要征收非传统项目的税收,必须经过下议院的同意。逐渐的,下议院的权力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税收,一些新法律的推行也必须经过下议院的同意。除了征税权和立法权之外,议会取得的第三项权力是弹劾权,这是一种由下院充当原告对大臣提起公诉,然后由上院贵族担任法官进行审判的特殊司法方法。弹劾权使身居高位的政府官员有义务向公众说明其公务活动,为近代责任制政府奠定了基石。在百年战争时期,英国议会制度的组成和权力构架已经基本形成了。

宗教改革运动

在宗教方面,英格兰教会的世俗性大大增强。长期存在的反教皇的民族主义情绪因百年战争更趋强烈,因为教皇被囚于阿维农,出任教皇者基本上都是法国人,他们处于依附法国国王的地位,所以在英格兰教会的组织和管理方面教皇的法令遭到英格兰人的坚决抵制。在社会上层,议会颁布了一系列反教皇法令。在社会中下层,威克利夫的宗教改革思想和罗拉德派运动不仅形成了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先驱,而且是英格兰民族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反映。

重视海洋

英格兰作为一个岛国,人口稀少,又丧失了在大陆的土地,面对国内战争和农民起义,如何发展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大难题。严峻的形势使英国萌发了向海洋进军的梦想,探索海洋,发展海外贸易,寻找海外土地以拓宽发展空间。百年战争的失败为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奠定了最初的起点。

对法国的影响

百年战争中,法王收复了英王在法国的领地,清除了国家统一的最后障碍。广大法国民众对英国的全民仇恨更是将这场封建王朝之间的战争转化为民族战争。在抗英救国中英勇捐躯的贞德·达尔克成为法国第一个民族英雄。1491年,查理八世统治时期法国基本实现统一,一个真正意义上法兰西民族国家开始走上欧洲舞台。

对军事发展的影响

百年战争期间,英格兰军队发生一系列变革,英格兰军队中弓箭手比例激增,契约军役制逐渐成为军队唯一征募方式,军队在战争中采用弓箭手重骑兵战术和骑行劫掠策略。法国在战争初期的各次大会战都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遭到英国英格兰长弓的重创,这标志着贵族阶层逐渐退出了战争。而在百年战争后期,查理七世意识到军事改革的重要性,查理七世建立具有常备军性质的部队,取代对雇佣兵的依赖,法国还重视发展火炮,15世纪发射药与铸炮技术大幅改善,火炮被大量运用在攻城战中,法军野战炮阵地利用超越长弓的射程与火力压制敌军,结束了长弓手的黄金时代。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圣女贞德 Jeanne d' Arc (1999).豆瓣电影.2023-12-07

重返中世纪 Timeline (2003).豆瓣电影.2023-12-07

骑士精神与无情背叛:英法百年战争的图片.豆瓣电影.2023-12-07

兰开斯特之王 The King (2019).豆瓣电影.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