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肄言
翻译者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国社会学的先驱者严复,于1903年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取名《群学肄言》。
解说
翻译的社会学名著之一。原系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所著《社会学研究》一书。严复于1897年开始译,1898年在《国闻报》的旬刊《国闻汇编》上,发表《砭愚》和《倡学》两篇,题为《劝学篇》。1903年上海文明编译局出版《群学肄言》足本,190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订正群学肄言》,现在流行的是商务印书馆的《严译名著丛书》本。该书是一部研究社会方法的著作。译者用文言文夹叙夹议译出此书,在某种意义上可看作是译者的著作。该书强调“以天演为宗”,以生物学规律研究社会现象,从而论证中国的社会变法。全书分16章:砭愚、倡学、喻术、知难、物蔽、智、情瞀、学、国拘、流梏、政惑、教辟、缮性、宪生、述神、成章。《砭愚》与《倡学》两章阐述了社会研究必须有专门的学科,可以成为科学的观点和道理《喻术》则概括了社会学的主要含义,提出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学探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规律。社会学的内容在于说明社会的各种现象及其原因。他认为,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受天演规律所支配的。社会犹如生物有机体,是不断进化的,生物学的规律可以用之于社会学。《知难》述治社会之难,一在物之难,次在心之难,三在心物对待之难。作者认为,此章是全书的枢纽。《物蔽》以后各章探讨了社会研究中的客观困难与主观困难,即“物之难”与“心之难”。认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受“所生之国、所业之流、所被之政、所受之教”的影响,并提出了治难、解惑的有关方法。《群学肄言》的翻译出版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订正群学肄言序
余与严子几道。虽同里镇。而少不相习。严子厚余。尝数千里外。寄所述作相示。余於严子之作。亦无所不读。尤喜群学肄言一书。其版久逸。因以重印请。严子曰。子肯为一序者。吾从子请余何足以序此书。顾望其行世则不能不勉一言矣。余尝家居读书报。从女君珈侍侧。恒作而问曰。某与某孰贤。某事利害何若。余必诵孔子之言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盖少年盛气、师心自用、论议古今人是非得失。若老吏高坐堂皇片言折狱。曾不稍假思索。岂知天下事理、恒有两端。是非相表裏。得失相倚伏。执其一端。以概其馀。又何怪其言之易。群之为事。极天下之至。建一议。行一策。欲徵其效。近者数年。远者数十百年。影响所及。或且遍于世界万国。其关系之钜若是。乃世之言群治者。以为可不学而能。随吾意所至。信口以道。曾若无所庸心。无怪乎。人人言群治。日日言群治。而群治终不进也。群学肄言一书。几二十万言。千端万绪。而极其究竟。亦曰群治之难言耳已。亦曰。言群治者之必由学耳已夫。苟诚知群学之难。学之必精。言之必慎。其庶几矣。严子所译著。大半言群治。而是书实为先导智能。吾敢正告世之喜谈群治者。曰。欲读严子之书。必先读群学肄言。长乐区高梦旦序。
译群学肄言序
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肄言何。发专科之旨趣。究功用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故肄言科而有之。今夫士之为学。岂徒以弋利禄钓声誉而已。固将於正德利用厚生三者之业有一合焉。群学者。将以明治乱盛衰之由。而於三者之事操其本耳。斯宾塞尔者。英之耆宿也。殚年力於天演之奥。而大阐其理於民群。盖所著之会通哲学成。其年已七八十矣。以其书之深广。而学者之难得其津涯也。乃先为之肄言。以导厥先路。二十年以往。不尝得其书而读之。见其中所以饬戒学者以诚意正心之不易。既已深切著明矣。而於操枋者一建白措注之闲。辄为之穷事变。极末流。使功名之徒。失步变色。俛焉知格物致知之不容已。乃窃念近者吾国。以世变之殷。凡吾民前者所造因。皆将於此食其报。而浅剽疾之士。不悟其所从来如是之大且久也。軏攘臂疾走。谓以旦暮之更张。将可以起衰。而以与胜我抗也。不能得。又搪撞号呼。欲率一世之人。与盲进以为破坏之事。顾破坏宜矣。而所建设者。又未必其果有合也。则何如稍审重。而先咨於学之为愈乎。诚不自知其力之不副。则积 月之勤。为译之如左。其叙曰:
含灵秉气。群义大哉。彊弱明闇。理有由来。哀此流俗。不知本始。在忘鱼。操刃伤指。译砭愚第一。
执果穷因。是惟科学。人事纷纶。莫之。虽无密合。甯 大同。此公例。彪彼童蒙。译倡学第二。
真宰神功。曰惟天演。物竞天择。所存者善。散曰么匿。聚曰拓都。知微之显。万法所。译喻术第三。
道两间。物奚翅万。人心虑道。各自为。永言时位。载占吉凶。所以东圣。低佪中庸。译知难第四。
难首在物。是惟心所。传闻异辞。相为旅距。见者支叶。孰察本根。以槿议椿。如处。译物蔽第五。
主观二义。曰理与情。执己量物。哀此心盲。简不逮繁。小不容大。滞碍僻坚。举为群害。译智絯第六。
忧喜恶欲。皆使衡差。以兹目。结彼空花。所严帝天。所畏摩羯座。以是言群。几何能达。译情瞀第七。
心习少成。由来学最。杨取为我。墨尚兼爱。偏至之德。所伤实多。曷建皇极。以救厥颇。译学詖第八。
民生有群。而傅以国。竺我忘人。爱或成贼。反是为。矫亦失中。惟诚妄。其例乃公。译国拘第九。
演深治久。群有众流。以各争存。乃交相。或怒譸张。或怨施夺。民德未隆。安往不刺。译流梏第十。
国於天地。基命黔首。云何胥匡。独责元后。朝有政党。乐相诋。元黄水火。鉴衡迻。译政惑第十一。
天人之际。宗教资。听神蔑民。群治以衰。举人代天。教又不可。释景犹回。皆有负荷。译教辟第十二。
夫惟知难。学乃庶。厉於三科。曰 闲著。以观法。闲乃穷因。习著知化。乃凝於神。译缮性第十三。
一神两化。大德曰生。咨此生理。群义以明。群实大生。而生之织。欲观拓都。视此么匿。译宪生第十四。
我闲佛说。境胥心造。化万不同。肇於厥脑。主道齐者。民情是田。不洞幽漠。孰知陶甄。译述神第十五。
惟群有学。以因果故。去私戒偏。来导先路。盍勿孟晋。犹怀庐。译此悬论。敢告象胥。译成章第十六。
----------------------------------------------译馀赘语
群学肄言。非群学也。言所以治群学之涂术而已。此书枢纽。在知难一篇。其前三篇。第一砭愚。言治群之不可以无学。第二倡学。明此学之必可以成科。第三喻术。则 栝本科大义。凡此皆正面文字也。顾治斯学有甚难者。一曰在物之难。次曰在心之难。三曰心物对待之难。故第五物蔽。所以著在物之难也。而在心之难。又分两义。有见於理者。故第六称智絯。有见於情者。故第七曰情瞀。是二者之惑不祛。未见其人之可与论治化也。若夫心物对待之难。则意逐境迻。一视其人之所。略而举之。则所承之学。所生之国。所业之流。所被之政。所受之教。斯其尤大荦者矣。盖作者之意。以谓道之不明。起於心物学交蔽。故为学之方。始於解惑。假其笃时拘虚。虽学未必不为害。又必知其难之所在。而後省察克治之功有所施。此前八篇意也。虽然知其难矣。使徒知之。於脩己治人考道讲德之功。犹未济也。则亦不足以与於斯学。故缮性尚焉。今夫学有三科。而各有心之用。必於学之事无阙。而後於心之德无亏乃至群学。则有其尤切者。自由民主党质言之。则生理也。自民彝言之。则心灵也。故言宪生矣。而继之以述神。君子由此。庶几为成章之达。而与言民生治道。可以弗畔矣夫。
荀子曰。民生有群。群也者。人道所不能外也。群有数等。社会者。有法之群也。社会。商工政学莫不有之。而最重之义。极於成国。尝考六书文义。而知古人之说与西学合。何以言之。西学社会之界说曰。民聚而有所部勒 祈向者。曰社会。而字书曰。邑。人聚会之称也。从口有区域也。从 有法度也。西学国之界说曰。有土地之区域。而其民任战守者曰国。而字书曰。国古文或。从一。地也。从口以戈守之。观此可知中西字义之冥合矣。
东学以一民而对於社会者称人。社会有社会之天职。箇人有箇人之天职。或谓箇人名义不经见。可知中国言治之偏於国家。而不恤人人之私利。此其言似矣。然仆观宋濂言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谓小己。即箇人也。大抵万物莫不有总有分。总曰拓都。译言全体。分曰么匿。译言单位。笔拓都也。毫么匿也。饭拓都也。粒么匿也。国拓都也。民么匿也。社会之变象无穷。而一一基於小己之品质。是故群学谨於其分。所谓名之必可言也。
斯宾塞氏自言。此书为旁及之作。意取喻俗。故其精微洁净。远不逮会通哲学诸书。不佞读此在光绪七八之交。軏叹得未曾有。生平好为独往偏至之论。及此始悟其非。窃以为其书实兼大学中庸精义。而出之以翔实。以格政诚正为治平根本矣。每持一义。又必使之无过不及之差。於近世新旧两家学者。尤为对病之药。虽引喻发挥。繁富吊诡。顾按脉寻流。其义未尝晦也。其缮性以下三篇。真西学正法眼藏。智育之业。舍此莫由。斯宾塞氏此书。正不仅为群学导先路也。
又是书出版当一千八百七十三年。去今盖一世矣。其中所有讥弹之时事。今日什九皆非其故。西安市东方中学学者。闻见於一隅。於彼所言。将嫌渺不相涉。虽然寓言十九。皆筌 也。寓言交臂成故。所寓历古犹新。使学者有所住而生其心。则所论者虽取本国目前事实。犹无益耳。
附 注
凡学必其有因果公例可以数往知来者。乃称科学。
东学称组织。
参考资料
群学肄言.book.douban.com.201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