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纳浪村

纳浪村

纳浪村位于中国卓尼县纳浪乡/镇,是该地区的行政中心。村庄位于洮河南岸,G306岷合二级公路贯穿整个村域。

村情概况

纳浪村为藏语地名(青石山神山下面的寨子),因村子由大族和小族两个自然村组成,故洮河北岸的群众又称纳浪族。

建制沿革

纳浪村古时为宕昌国纳浪寨,明初归附卓尼杨土司后成为土司纳麻那旗的中心,解放后逐步成为纳浪乡乡政府所在地。

行政区划

纳浪村属于行政村,由大族和小族两个自然村组成,分为一、二、三三个村民小组。

区域构成

纳浪村由三部分构成:村落、山沟和河川地

村落由大小族两个自然村组成:大族坐落于沟口东侧台地,小族坐落于沟口西侧台地,中间相隔纳浪河。

山沟由纳浪沟和沙盖沟(藏语雄鹰)组成,是牧业、林业和旅游业的主要基地;

川地由下川、上川、若龙川和沙盖川组成,川地土壤以肥沃的黑垆土为主,靠近洮河水源便利,适合当归、黄芪等中药材和杂交油菜、蚕豆、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是本村农业的集中区和精华区。

地理位置

纳浪村位于卓尼县东南部纳浪乡中心的洮河南岸河谷地,西起大坝川,东至石界子,南抵大峪沟桑布沟,北临洮河绵延6公里。

气候特征

村子所在的洮河河谷区域内为温带半湿润气候,纳浪沟所在的区域为高寒湿润气候。

植物资源

纳浪村海拔从河川地的2450米到山沟山梁3600米,囊括了农田、灌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草甸等植被类型,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纳浪沟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本村提供大量的木材、孟宗竹,支持房屋建设,经济外汇和烧柴;林间盛产乌龙头、蕨菜、鹿角菜、狼肚、野蘑菇等具有开发前景的山珍野味和川贝母桃儿七属、野党参等各种中药材。

动物资源

纳浪沟宽阔森林草甸和高山草甸成为本地区畜牧业基地。有优良畜种的牦牛、犏牛、藏羊、山羊、绵羊黄牛等,生产出大量优良的酥油、肉和皮毛等畜产品。森林和草甸间生存着多种野生两栖、爬行、哺乳纲以及马鸡属、磐羊、麝、梅花鹿等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山沟纳浪河是该段洮河鱼的重要产卵区。

矿藏资源

纳浪村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依托洮河和纳浪河,可以更好的发展水电、灌溉和养殖。

人口民族

纳浪村20世纪初期为纯觉乃藏族村落,现今藏汉混居,纳浪村总人口1300人左右,藏族占总人口的30%,藏族由全、杨、梁三大姓氏组成。

发展产业

纳浪村主要产业为劳务输出,其次是农业和财政供养,最后是牧业和服务业,最近几年旅游业和商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纳浪村藏族自称“番子”,汉族称其为“西番”或“三格毛”,传统语言为藏语方言“番话”,为拉萨市贵族后裔,保持着特有的拉萨古藏族的贵族传统;信奉藏传佛教格鲁派和苯苯(苯教),有传承久远藏传佛教格鲁派静修院一座,佛堂、白塔屹立村寨,每个藏族家族都有自己的经堂(苯教、格鲁派),每当初一与十五,村寨桑烟袅袅,烟香阵阵。

纳浪村藏族有传统特有的觉乃藏族婚礼,华贵的服饰配饰和复杂的婚礼仪式,还有婚礼与祭祀的祝词“善巴”、舞蹈“阿佳”传承着古老的历史;觉乃藏族有羌、氐、吐谷浑以及鲜卑等古代少数民族的融合,在纳浪藏族中更为明显。有白石崇拜的习俗,在房顶四角镶嵌柱状白色石头,相传有有辟邪之用;崇尚黑色,早时妇女不分年龄喜着黑色觉乃藏族腐蚀。这里有独特的“火葬”(贵族丧葬,其他地区只有活佛才有如此待遇)仪式,熟骨撒入洮河,回归自然。

纳浪藏族喜欢居住在土木结构的苫子房、传统平方、四合院土楼,楼房人居住在一层,二楼为库房。近年来由于小康村的建设,传统房屋格局被打破,人们修起了新型的二层小洋楼和新型砖瓦房,传统房屋只留下少量的一部分。

传统节日

纳浪村为藏汉文化的过渡带和杂居区,传统节日囊括了藏汉习俗。春节香港赛马会元宵节清明节(藏族不过)、插箭节、坐录然(娘乃节)、中秋节小年夜(藏族晚汉族一天)。

神山圣水

纳浪村受到苯教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神山圣水遍布,藏族又崇尚数字三,故形成三座神山、三眼神泉和三个长白山天池,纳浪村人每年都要各种形式的祭拜祈福活动。

地方特产

蕨菜、乌龙头、鹿角菜、松花蜜、鸭梨早酥梨、岷归、野党参

风景名胜

纳浪沟,以纳浪河漂流,神泉天池祭祀,神山朝拜和避暑度假为主。

党纳盖林以避暑休闲、悬崖攀登出名。

著名人物

纳浪格西·阿旺丹巴(1895—1974),安多卓尼纳浪村人,出生于纳浪村小族梁氏家族。在拉萨市正月传昭大法会上,以优异的成绩荣获拉仁巴格西学位,受到三大寺僧众的崇敬,故称“阿热格西仁宝钦”。受到土登嘉措图丹加措的特别嘉奖。被麦扎仓赤钦活佛·达巴仁宝钦、喳阿活佛·外赛仁宝钦尊为上师,教授显密诸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