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修订本)》是现代韩树英主编的一部哲学著作。
内容简介
该书是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而编写的试用教材,主要供干部使用。1983年初版以来,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结构和内容等方面,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论体系。全书以章节体系构成,包括绪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大部分共十八章,论述全面,层次清晰,对重点和难点作了详尽的分析和阐释。在探讨由于电子计算机和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的出现,意识是否是人脑的机能以及机器能否思维、能否代替人类的思维等一系列的问题,作者予以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解释和说明。作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实质是人把思维的部分功能交给机器去执行,而不是机器本身能够思维。计算机仍然是人的工具,是入的智能的物化。人类有能力制造它,也有能力操纵和控制它。而尤其重要的是,人类思维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的属性。所以,人造的智能机器根本不能同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脑相提并论。
(二)史论结合,论证臻密,利于读者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论述哲学的物质概念时,作者指出,各派唯物主义哲学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对什么是物质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式,如金、木、水、火、土等,认为这就是。原初物质”,万物皆由其组成。近代欧洲唯物主义把原子所具有的物理属性,如不可分、质量不变等,看成是物质不变的属性,把具有这些属性的具体物体或材料看成物质。这种物质概念,不能区分社会历史领域中物质的东西和精神的东西,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社会历史现象。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制定了科学的物质概念,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划清了同不可知论的界限。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作者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性质从总体上看是非对抗性的,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也将长期存在;克服矛盾的途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觉地、有计划地得到解决;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主要是用非对抗性的方法。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得到解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量变质变的规律,作者指出,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发展所要完成的质变,是有领导、有计划地自觉实现的;而这种革命变革又是通过部分质变逐步实现的;其飞跃形式从总体上看是非爆发式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否定之否定的特点,作者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否定是自觉的否定;这种自我否定是通过局部否定实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否定旧事物、发展新事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四)重点阐述了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作者在详细阐明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功能后指出,科学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科学指导着社会有计划地发展。现代化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和各门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最新的科技手段;它是有计划地改造自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工具;科学转变成社会生产力,成为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物质力量;科学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教育手段。
(五)以较大的篇幅,介绍和评折了现代西方哲学。作者指出,尽管现代西方哲学对于现时代的一些问题作出了反映和探索,但由于其阶级和社会的局限,由于其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世界观的局限,仍无力对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事实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解决现时代问题的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