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形第四
《军形第四》出自《孙子兵法》,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作品原文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1)。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2),二曰量(3),三曰数(4),四曰称(5),五曰胜(6)。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7)称铢(8),败兵若以铢称镒。
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作品注释
(1)忒:(tè特)《书·洪范》:“人用侧颇僻,民用忒。”《诗·曹风·鸠》:“淑人君子,其仪不忒。”《诗·大雅·抑》:“昊天不忒。”《诗·鲁颂·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管子·正》:“如四时之不忒,如星辰之不变。”《老子·第二十八章》:“常德市不忒。”《易·豫·》:“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韩非子·主道》:“闻其主之忒,故谓之贼。”《说之解字》:“忒,更也。”《广雅·释四》:“忒,差也。”这里用为差误、差错之意。
(2)度:(duó夺)《书·益稷》:“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书·盘庚上》:“齐乃位,度乃口。”《诗·魏风·汾沮》:“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诗·大雅·》:“捄之陾,度之薨。”《诗·鲁颂·閟宫》:“是断是度,是寻是尺。”《管子·七法》:“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礼记·王制》:“度地居民。”《礼记·少仪》:“不度民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这里用为衡量、计算之意。
(3)量:(liáng凉)衡量,酌量。《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量功而不量力,则民尽。”《左传》:“量功名日,分财用,平板干。”《礼记·少仪》:“事君者量而后入。”
(4)数:(shu暑)《诗·小雅·巧言》:“往来行言,心焉数之。”《周礼·人》:“以岁之上下数邦用。”《管子·乘马》:“春曰书比,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与民数得亡。”《老子·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论语·里仁》:“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礼记·儒行》:“递数之不能终其物。”《荀子·富国》:“必时臧余,谓之称数。”《说之解字》:“数,计也。”这里用为计算之意。
(5)称:(chèn衬)《书·君奭》:“惟兹惟德称,用乂厥辟。”《管子·小称》:“故称身之过者,强也。”《易·谦·象》:“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荀子·荣辱》:“然后使禄多少厚薄之称。”《孙子·形》王皙注:“称,权衡也。”《说文·禾部》:“称,也。”王筠句读:“称本动字,谓称量之也。”《广雅·释诂一》:“称,度也。”这里用为称量、衡量之意。
(6)胜:(shèng剩)《易·夬·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诗·商颂·玄鸟》:“武王靡不胜。”《管子·重令》:“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之胜也。”《尔雅·释诂上》:“胜,克也。”《荀子·非相》:“形不胜心,心不胜术。”《韩非子·诡使》:“贤者显名而居,奸人赖赏而富,是以上不胜下也。”这里用为克制之意。
(7)镒:(yì艺)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万镒:言其极贵重。《管子·乘马》:“黄金一镒,百乘一宿之尽也。”《墨子·亲士第一》:“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於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孟子·公孙丑下》:“於宋,馈七十镒而受。”
(8)铢:(zhū朱)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礼记·儒行》:“虽分国如锱铢。”
作品译文
孙子说:
以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使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够使自己不被战胜,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军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敌人无可乘之机,不能被战胜,且防守以待之;敌人有可乘之机,能够被战胜,则出奇攻而取之。防守是因为我方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超过对方。善于防守的,隐藏自己的兵力如同在深不可测的地下;善于进攻的部队就象从天而降,敌不及防。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而获得全胜。预见胜利不能超过平常人的见识,算不上最高明:交战而后取胜,即使天下都称赞,也不算上最高明。正如举起秋毫称不上力大,能看见日月算不上视力好,听见雷鸣算不上耳聪。古代所谓善于用兵的人,只是战胜了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所以,真正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智慧过人的名声,没有勇武盖世的战功,而他既能打胜仗又不出任何闪失,原因在于其谋划、措施能够保证,他所战胜的是已经注定失败的敌人。所以善于打战的人,不但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被战胜的境地,也决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在具备了必胜的条件之后才交战,而打败仗的部队总是先交战,在战争中企图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人,潜心研究致胜之道,修明政治,坚持致胜的法制,所以能主宰胜败。
兵法:一是度,即估算土地的面积,二是量,即推算物资资源的容量,三是数,即统计兵源的数量,四是称,即比较双方的军事综合实力,五是胜,即得出胜负的判断。土地面积的大小决定物力、人力资源的容量,资源的容量决定可投入部队的数目,部队的数目决定双方兵力的强弱,双方兵力的强弱得出胜负的概率。获胜的军队对于失败的一方就如同用“镒”来称“铢”,具有绝对优势优势,而失败的军队对于获胜的一方就如同用“铢”来称“镒”。
胜利者一方打仗,就象积水从千仞高的山涧冲决而出,势不可挡,这就是军事实力的表现。
作品赏析
作者论述用兵作战要先为自己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以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所谓“军形”,是指军事形态,我方的军事形态可以彰显出来,也可以隐蔽起来。而对敌方的军事形态,就要明确地掌握,以利权衡。孙子认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大小,要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在力量的对比上使自己处于绝对优势,造成一种迅猛不可抵挡之势。除此之外,还要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有利时机,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孙子认为,要在作战中取胜,必须善于对待攻和守的问题。兵力不足就防守,兵力有余就进攻。防守时要十分严密地隐蔽自己,进攻时要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这样,就能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出处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县,或说广饶县)人。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遗址,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语、日语,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参考资料
《孙子兵法》简介.古诗文网.2012-12-24
孙武简介.古诗文网.201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