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击金门
炮击金门,又称金门炮战、台湾称为八二三炮战,是指1958年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据守福建省金门岛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惩罚性的大规模炮击封锁行动。
在美国支持下,中国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大小金门岛的国民党军队不断炮击福建沿海村镇。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向占据金门县的国民党军队和驶往金门的运输舰船进行警告性的炮击。击毙国民党军金门防卫部3名中将副司令,击伤运输舰1艘。9月初,美国军队加强了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兵力,并派出军舰飞机直接为国民党军运输舰护航,进行挑衅和战争威胁。9月8日、11日和1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部队又奉命对金门和驶往金门的国民党运输舰船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猛烈炮击。为了击破当时美国要把台、澎、金、马问题变为所谓“国际问题”的图谋,10月6日和25日,毛泽东撰写了两篇国防部长文告公开发表,先后提出暂停炮击7天和单日打、双日不打的办法,但均以没有美国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到该年12月底止,福建省前线部队共击沉击伤中国国民党军队各型舰艇23艘,击落击伤军用飞机34架,毙伤中将以下官兵7000余人。此后,这种警告性炮击打打停停,持续到1978年12月31日。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时,福建前线部队奉国防部长徐向前命令,自该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岛、大胆岛、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战区地理
金门县位于厦门市以东, 距大陆最近处约5.5海里。大金门岛面积为124 平方公里, 金门县城位于该岛西部。小金门岛面积为15平方公里。此外, 尚有大担、二担等几个小岛。大金门岛东部山高岸陡,不易攀登; 西半部地势较平坦, 其北岸为泥沙滩, 利于登陆, 是国民党军的防守重点。岛上除少数要塞工事外, 在登陆地段还加修了野战工事,敷设了障碍物。
炮战背景
其一,从两岸局势看,1955年起,大陆方面向台湾当局提出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倡议和主张,但蒋介石一概视为阴谋而持消极态度;另一方面,1954年美台之间签订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台湾当局自恃有美国的保护和支持,频繁对大陆进行骚扰破坏活动。
其二,从中美关系看,1955年8月中美双方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但从1957年起,美国拖延直至中断中美大使级会谈,同时纵容台湾当局骚扰破坏大陆沿海地区,而且美国加快了制造“划峡而治”“两个中国”的步伐。
其三,从国际形势看,1958年夏天,美国出兵黎巴嫩,英国出兵约旦,镇压中东地区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中东局势骤然紧张,这也使得台湾国民党当局蠢蠢欲动。7月17日,台湾当局命令所属部队处于“特别戒备状态”,连日进行军事演习,并出动飞机对大陆沿海进行侦查、挑衅。
炮战目的
在这种复杂形势下,毛主席决定炮击金门并将其封锁起来,希望达到三个目的:第一,支持中东地区人民的解放斗争,给美帝国主义以教训;第二,惩罚蒋介石集团对大陆的骚扰破坏;第三,判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范围是否包括金门县、马祖在内。
在“共同防御条约”谈判过程中,美台之间存在一个重要分歧:协防范围是否将大陆沿海岛屿包括在内。中国国民党出于“法统”和“反攻大陆”考虑,主张将金门、马祖囊括其中,但美国则主张协防范围仅及于台湾和澎湖。双方经过谈判,以换文方式达成谅解,即由美台双方共同协议决定是否协防金门、马祖等地。只是当时大陆方面并不清楚美国态度到底如何,所以意图通过炮击金门来判明。
炮战经过
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开始猛烈炮击金门,震惊了世界,也牵动了国际战略格局。在数日之内,解放军就基本完成了封锁金门的目标,给国民党及美国造成了巨大压力。
炮战开始至9月初,美国一面调动军舰和飞机向台湾海峡集结,另一方面要求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9月4日,美国国务卿约翰·杜勒斯发表声明,宣称美国预备协防金门县、马祖,同时也表示愿意继续与大陆方面进行谈判。同日,大陆方面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中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意在威慑美国军队不得贴近金马海域。
由于金门与台湾之间的海空运输线均被斩断,国民党军死伤惨重,9月7日,美舰开始为国民党军舰护航,解放军按照“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策略,令国民党舰只及补给船只损失不小,美舰则掉头跑掉,护航宣告失败。大陆方面一战判明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是否协防金门县、马祖的底牌,即美可以协防金、马,但并不坚决,而是相机行事。
美国护航失败后,美国提出了“停火案”,要求中国国民党军队退出金、马,甚至公开宣布美国没有也不想承担保卫金、马等岛屿的法律义务。美国此举,一方面是避免卷入战争当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台湾与大陆脱离接触,以形成“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而蒋介石基于“反攻大陆”的考量,同时也为避免影响士气和统治稳定,表示“坚守金马外岛”。美台双方在金、马撤军问题上的争执愈演愈烈,矛盾公开化。
毛泽东亲自指挥了炮击金门一战。这时,他看到美台之间在金门,马祖撤军问题上的矛盾,也看穿美国力图“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抓住蒋介石也反对“两个中国”这一条件,挫败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考虑调整对金、马的政策,将金、马留在蒋介石手中,继续争取与中国国民党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10月3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扩大会议,决定“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中”。这一决定意味着中共中央将原定先收复金、马再解放台湾的“两步走”调整为“一揽子解决”台、澎、金、马问题。根据新的策略,中共中央决定暂时停止炮击金门,以没有美舰护航为条件,允许国民党军队运输补给物资;并制定了对金、马“打而不封,封而不死”的新策略。
10月6日、13日、25日,《人民日报》相继发表由毛泽东起草,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命令》《再告台湾同胞书》,陆续宣布对金门县暂停炮击7天、两个星期、单(日)打双(日)不打,同时阐述原则立场和政策主张,主要是:第一,坚持一个中国是国共两党共同的立场;第二,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第三,国共两党举行谈判,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第四,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受外国干涉。
大陆方面宣布暂停炮击后,10月13日,毛泽东还亲自约见了曹聚仁,重申了中共中央1955年至1956年提出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并且有了新的发展,涵盖社会制度、军队、财政、经济、生活方式等方面,请其向台湾当局转达。
大陆方面炮击金门县的策略性调整和公开宣布的原则立场、政策主张,增加了蒋介石拒绝美国要求其从金门马祖撤军的筹码,促使美国在10月23日于美台双方会谈公报中声明“金门连同马祖的防务是从台湾和澎湖的防务密切相关的”。这意味着美国不再强行要求台湾当局从金、马撤军。
10月31日,毛泽东指示:逢双日一律不打炮,使蒋军可以出来活动,晒晒太阳,以利持久。只在单日略打一点炮。1959年1月9日,中央军委指示前线部队单日不一定都打炮。此后双方心照不宣,炮弹基本往无人区射击。1961年12月至1978年12月31日,双方炮击又改打“宣传炮”,即用大炮发射宣传品。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交,美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共同防御条约”即告终止。同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关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福建省前线部队对金门的炮击即告停止。
炮战影响
大陆方面炮击金门,是集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与一体,这次炮击金门,对两岸关系产生了的重大影响,最为重大的意义在于粉碎了美国“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并且第一次指出国共两党都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推动台湾当局坚持了一个中国立场,对两岸关系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其次,惩罚了台湾当局的军事挑衅,还推动恢复了美国单方面中断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同时,牵制了美国,有力地支持了中东地区人民反帝反压迫的民族解放斗争。
炮击金门后,在尖锐的两岸军事对峙中,中共中央继续为争取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努力,并丰富和发展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和政策主张,提出了包括“一纲四目”、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一系列重要政策主张,为争取祖国完全统一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而中国国民党方面经过金门炮战认识到,美国对其“反攻大陆”的支持是以不被拖入与中国大陆的战争为条件,不得不对“反攻大陆”计划进行调整,由早先的“军事第一、反攻第一”改为“政治为主、军事为从”“七分政治、三分军事”。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炮击金门后的两岸军事紧张状态较之前有所缓和,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减少。
战斗评价
《环球军事杂志》:炮击金门行动中,毛泽东领导我军灵活运用斗争策略,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针,始终掌握斗争主动权,每一步都体现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的紧密配合,军事上的打与停、大打与小打、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况下的打击目标,特别是每次炮火打击的规模、数量、效果等各不相同,都体现着巧妙的指挥艺术。正是在这种战与和、慑与谈、打与停的精妙运筹中,炮击金门如同一道历史分水岭,极大改变了东南沿海敌扰我防的局势,更迫使美国放弃军事上掌控台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不得不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
炮击金门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通过斗争智慧和指挥艺术进行的一场政治军事斗争,表明了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的性质,展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决心意志,维护和巩固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事实和基本构架,为后续逐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创造了必要条件。
这一历史事件表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允许“台湾独立”。它启示人们,在大陆尚未发展壮大的时候,我们尚且能够挫败“台独”分裂图谋,挫败外部势力“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现在大陆已经发展壮大起来,我们更有着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粉碎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
这一历史事件还表明台湾方面企图倚靠外力、挟洋自重根本是行不通的。过去中国国民党当局妄图依靠美国“反攻大陆”不可能,并最终被美国抛弃,现在民进党当局妄想“倚美谋独”更是死路一条,迟早也会被美国抛弃。大陆综合实力的发展壮大为我们粉碎“台独”分裂、捍卫国家统一提供了根本的保障,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台独”没有任何出路,是注定要失败的。
后世纪念
台湾方面也在每年8月23日这天开展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但对这一历史的解读及纪念的目的却各有不同。有的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称是要“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珍惜和平没有错,但首先须知两岸之间远离战争、维护和平的基础和条件。这个基础和条件就是“九二共识”,即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谋求国家统一的方向,必须坚持反对“台独”。没有这个基础和条件,所谓“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其实就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民进党当局纪念“823炮战”则是别有用心。日前,蔡英文以“823金门炮战”为例子,声称当时台湾军民一心,“击退威胁赢得胜利”,以证明她所谓的“台湾唯一的选项,就是让自己更强大、更团结、更坚定保卫自己”。可见,他们是希望籍此继续煽动并强化岛内“仇陆反中”、与大陆对抗的“斗志”,以服务于他们谋求“台独”的目的。显然,这样的所谓“纪念”,完全是蓄意误读历史,误导民众。
参考资料
炮击金门:精妙运筹改变战略局势.中国军网.2024-05-28
金门炮战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今日头条.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