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夏
赵成夏(朝鲜语:조성하,1845年—1881年),字舜韶,号小荷,是朝鲜王朝后期的外戚、大臣,神贞王后赵氏的侄子。赵成夏的官职最高达到了吏曹判书,谥号是文献。
1861年(赵煦12年),赵成夏以第一名通过科举考试,升任圭章阁大校、弘蒙完府,1864年赵构即位,赵成夏被特别任命为东部升旨。后来,赵成夏成为弘蒙官府正学,以知县身份参与《哲宗实录》的编撰。 1865年,赵成夏出任朝鲜王朝法务大臣,但此后他与秘密势力勾结,于1874年大院君被推翻后出任平安道总督。
人物生平
赵成夏出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李烉十一年)九月二十八日。他是丰恩府院君赵万永的弟弟赵原永的孙子,也是赵秉骏的儿子。同年十一月,由于赵万永的儿子赵秉龟无嗣而去世,赵成夏被赵秉龟的遗孀金氏选为养子。在咸丰十年(1860年,李昪十一年),他被授以司勇之职,以便能够入宫伺候他的姑母神贞王后(神贞王后)。在同一年的重阳节举行的“九日制”中,他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并获得了直赴殿试的资格。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哲宗十二年),他在式年文科乙科及第。此后,他历任奎章阁待教、弘文馆副修撰、应教、司宪府执义、议政府检详、司仆正等职务。
当兴宣君李昰应请立赵构为王时,赵成夏提供了帮助。在李熙即位后,他被特授为承政院同副承旨,很快就升任都承旨,并历任弘文馆副提学、成均馆大司成以及吏、户、礼、刑、工曹参议。他曾一度因继母去世而离职,但在同治七年(1868年,朝鲜高宗五年)终制后,他再次担任奎章阁直提学、刑曹及吏曹参判、汉城府右尹等职务。
当闵妃集团上台后,赵成夏谋求外放,并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高宗十一年)九月被外放为平安道观察使。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六月卸任,并历任工曹和礼曹判书以及知义禁府事、知中枢府事等职务。在光绪五年(1879年,高宗十六年)二月,他被任命为吏曹判书,但在三个月后卸任。之后,他担任了判义禁府事。在光绪七年(1881年,高宗十八年)正月二十六日,他被拜为议政府左参赞兼艺文馆提学,但还没来得及上任,就在二月十一日去世,享年三十七岁。李治赐给他的谥号是“文献”。
历史评价
李熙的评价: 朝鲜高宗对赵成夏的评价是积极和赞赏的。高宗认为赵成夏具有端庄凝重的姿态和谨慎的行为规范,表现出了显著的为国家服务的诚意。然而,赵构也表达了对赵成夏未能充分发挥其才能的遗憾,以及他突然去世带来的深切伤痛,表明赵成夏在高宗心中占据重要位置,他的去世让高宗感到难以言喻的伤心和惋惜。
黄玹的评价: 黄玹认为赵成夏简朴而傲慢,不追求依附于他人。
轶事典故
赵成夏在任职平安道期间以风流著称,他沉溺于声色之娱,每日花费巨款,画舫箫鼓昼夜不停,沉醉于大同市江中。因此,平安道的百姓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凫监司”。在赵成夏卸任时,有十名娼妓哭泣着追去送他,两天后才分别。他的英年早逝也与他的过度纵欲有关。
赵成夏每天进食六次,他曾说过“平生不知饭味”。他从来不步行,总是乘坐轿子或轺轩。由于他从出生到成年都过着富贵的生活,从未经历过困苦,因此当时的人称他为“胎中贵人”。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高宗王 2年 (1865年),赵成夏著有《金刚山记》。
参考资料
조성하 (趙成夏).韩国学中央研究院.2024-06-06
조성하.aks.2024-06-06
조선왕조실록.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2024-06-06
조선왕조실록.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2024-06-06
금강산기(金剛山記).korea.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