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鼻龙科
角鼻龙科(Ceratosauridae)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科,属于角鼻龙下目。本科的模式属为角鼻龙属,首次发现于北美洲的侏罗纪岩层。在马达加斯加(侏罗纪中期)、瑞士(侏罗纪晚期)、坦尚尼亚(侏罗纪晚期或白垩纪早期)和乌拉圭(侏罗纪晚期或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也发现了一些可能属于角鼻龙科的化石。Delcourt(2018)将角鼻龙科定义为“包含角鼻龙但不包含南美牛头龙的最大支序”。
形态特征
角鼻龙科恐龙可从头部的角状物来与其他角鼻龙下目恐龙分别开来。然而,目前并没有发现锐颌龙的完整头颅骨,无法确定角鼻龙科的共有衍征、自新征,而必须利用其他方式辨别它们。角鼻龙属与阿贝力龙属的身体结构类似,但角鼻龙的前肢有4个手指,而非阿贝力龙的3个手指。锐颌龙可从前上颌骨的重叠牙齿,以及上颌骨的横向扁平牙齿来辨别,而上颌骨牙齿比前上颌骨牙齿还长。
目前已知角鼻龙有两种形态的牙齿:其中一种有长齿龈,而另外一种有平滑的珐琅质。两种型态的牙齿都具有剖面为泪滴形的齿冠,中间有齿脊。这些牙齿的剖面随者所处位置而有不同,前部牙齿的剖面较不对称。
环境
角鼻龙科的化石发现于莫里逊组与敦达古鲁,这使得角鼻龙科拥有类似类似大型掠食者的生态位。在北美洲,角鼻龙属可能与脆弱异特龙竞争猎物,例如该地区常见的蜥脚下目恐龙。在非洲与欧洲,锐颌龙可能与其他大型掠食动物竞争类似的食物。在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发现了角鼻角鼻龙与数只异特龙科的化石,显示角鼻龙科与其他掠食动物共同生存。
分类
在1884年,奥塞内尔·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建立角鼻龙科,当时只包含角鼻龙属。之后有许多种被归类于角鼻龙科,目前的确认种包含:角鼻角鼻龙(C. nasicornis)、硕大角鼻龙(C. ingens)、C. dentisulcatus、大角角鼻龙(C. magnicornis)、以及锐颌龙。目前还没有角鼻龙科的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
发现地点
备注:干梅萨采石场与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都是莫里逊组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