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梁桥
百梁桥,又称鄞江桥,位于海曙区洞桥镇百梁村和蕙江村之间,跨越鄞江。该桥始建于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石墩木梁古廊桥。百梁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被誉为“浙东第一廊桥”。
历史沿革
百梁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唐代神龙元年(705年),在小溪江畔的蕙江村建造了一座浮桥,称为“浮梁”,作为当时县与浙南地区联系的重要通道。然而,由于鄞江水流湍急,浮桥常遭洪水破坏。到了宋代,当地人在朱文伟及其家族的努力下,于元丰元年(1078年)建造了百梁桥。这座桥采用124根大杉木搭建,因此得名。桥面铺设厚实的栗木板,桥上设有瓦屋桥廊,供行人休憩。桥的两端分别题有“建桥于宋”和“龙眠蕙江”的匾额,均为清代所立。此后,百梁桥经历了多次修建和修复,包括元代至正二十四年(1365年)、明代成化八年(1472年)以及清朝爱新觉罗·颙琰、咸丰和光绪年间的多次修缮。近代以来,随着交通发展,百梁桥的重要性逐渐减弱,一度被人遗忘。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它被列为文物保护对象,再次受到关注并得到修缮。
建筑特色
百梁桥全长77.4米,宽6.18米,共有六墩七孔。桥墩以巨石堆砌而成,上方铺设杉木王梁。桥面上建有27间瓦屋桥廊,廊屋顶部由132根廊柱支撑。桥两侧设有厢房,供旅客休息,中央通道供行人通行。桥上视野开阔,东西方向均可欣赏自然风光。为了应对汹涌的江水,桥墩设计为尖头船形,形成分水尖,增强了对洪水的抵抗能力。这种设计使得百梁桥能够抵御数百次的洪涝侵袭,体现了中国古代桥梁建设的智慧和技术水平。
文化价值
百梁桥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设施,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在百梁桥留下诗篇,如明代诗人沈明臣的《青天回首归何处,落日千峰兴不孤》。此外,百梁桥的修建和维护也反映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集体记忆。桥南的石碑记载了历代村民对桥梁的贡献,见证了百梁村和蕙江村人民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
参考资料
梁梁映水水映梁之百梁桥.新浪旅游.2024-08-08
宁波那些还保持原貌的古桥.新浪旅游.2024-08-08
宁波古桥的“活地图” 20年踏遍宁波千余座古桥.浙江在线·新闻.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