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齿鲨
砂锥齿鲨科(Odontaspididae)是鼠鲨目下的一科鲨鱼,也被称为沙虎鲨、捷齿鲨鲛或锥齿鲨科。该科鲨鱼体型较大,体呈纺锤型,躯干较粗壮,头宽扁,三角形,尾基上方具一凹洼,尾柄无侧突,吻长而尖突。眼略小,卵圆形,无瞬膜。前鼻瓣短呈三角形,无口鼻沟或触须。口裂宽,深弧形,下颌极短,口闭时露齿。颌齿大小不一,前面齿窄长而如钻子状,侧面齿侧扁如刀状,往后则渐低小或退化如臼齿状,齿具小齿尖或无。喷水孔非常大。背鳍2个,同型,第一背鳍中大,起点与胸鳍内角相对或稍后,后缘凹入,上角尖圆,下角微尖突;第二背鳍中大,仅略小于第一背鳍,起点与腹鳍后端相对,后缘深凹入,上角尖圆,下角微尖突;胸鳍宽大型,长宽约略等大,后缘微凹入,外角钝圆,内角钝圆,鳍端伸达不及第一背鳍基底前部;尾鳍宽长,尾椎轴稍上扬,上叶狭小,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中部宽长,与后部间有一深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与上叶相连,尾端尖突,后缘凹入。体背侧灰褐或黄褐色;腹侧白色。体背面和鳍上具不规则红褐色斑点;鳍缘暗色。砂锥齿鲨科性贪婪,但一般迟钝。牙细长而尖,掠食鱼类及无脊椎动物。通常栖息于近底层,但亦会巡游于中层或水表层。游动时,能吞一口空气于胃中,借以调整浮力。性凶猛,常成群围捕鱼类。主要以硬骨鱼纲、小型鲨类、魟、乌贼、螃蟹或龙虾为食。分布于除了东太平洋外的各温暖海域。在中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及台湾沿海。2022年7月5日,科威特科学中心宣布成功繁殖两条沙虎鲨幼鲨。
科属
分布于各大洋热带与温带沿岸浅水水域,常在海底或近海底处活动。体长3~6公尺(10~20呎),体上部灰褐色,腹部较浅。大西洋锥齿鲨(O.taurus,即沙虎)和澳大利亚的沙锥齿鲨(O.arenarius)被认为具危险性。
简介
沙虎鲨,又名锥齿鲨,极具观赏价值。
沙虎鲨橄榄绿带深褐色斑点的外皮带有光泽,具有隆背、斜鼻,眼睛小而凶狠,淡色小眼中央有一颗黑点的头部较小,从其永远张着的大嘴中,游人可以清晰看到它那满口像钉子一样突出而锋利的牙齿。沙虎鲨的牙齿不像噬人鲨如厨师的刀具般锋利的三角利齿,它的前齿细长而尖锐,用于咬住猎物,而后齿则有子般的表面,利于咬紧和压碎猎物。它们下颚前端的牙齿,每一颗都有多达四颗后齿。小沙鼬鲨用起牙齿来,也是既快速又致命。
平素性情温和、行动缓慢,看似文雅的沙虎鲨绝对不是永远都这么温和,倘若遭受攻击,沙虎鲨便会以闪电般的速度向对手予以还击,沙虎鲨的凶猛和无情也是在海洋世界中远近闻名的,在“国际鲨鱼攻击档案”所列出“无故攻击”人类的鲨鱼中,沙虎鲨名列前茅,与OX白眼鲨、鲨和噬人鲨,同属极危险的海洋掠食动物。
它们还具有其它鲨鱼所没有的两大特点:首先,绝大多数的鲨鱼因缺乏硬骨鱼纲类似风箱的鳃盖,必须不断移动,以增加鳃的含氧量。但沙虎鲨例外,它可以经常保持在几乎静止不动的状态,而不会发生窒息的情况。它们还独具其他鲨鱼没有的能力,能自海面吸入空气、达到中性浮力的状态。其次,沙虎鲨是科学上所知子宫内同类相残的极少数实例,在母沙虎鲨的两个子宫中具有优势的胚胎,卵囊里发育成10公分长的小鲨鱼就已经有了牙齿,它会在孵化成1米长的超大幼鲨前,吃掉手足。最后,最强壮的小鲨鱼来到了地球。与其他鲨鱼相比,沙虎鲨有与生俱来的捕食本领,似乎得益于它们在母体内的丰富经验。
生活习性
锥齿鲨每胎只会孕育两个胚胎,各在一个子宫中。幼鲨会吃其他胚胎及未受精卵卵子,称为子宫内同类相食。它们妊娠期约9至12个月。
锥齿鲨是暖温性较大型底栖鲨类,栖息于沿岸由浅水激浪区至深达约90米处之近海。通常栖息于近底层,但亦会巡游于中层或水表层。游动时,能吞一口空气于胃中,借以调整浮力。具有洄游习性,南半球春夏成群北上,北半球秋冬迁移至南方。性凶猛,常成群围捕鱼类。主要以硬骨鱼纲、小型鲨类、魟、乌贼、螃蟹或龙虾为食。
特征
锥齿鲨有一个第二背鳍。一般都可以生长至5至9尺。身体呈褐色,上半部有一些暗色斑汶。它们的泳鳔很原始,是鲨鱼中非常罕见的,但可以提供精准的浮潜控制。它们的牙齿呈针形,非常适合刺穿鱼类。
雄成鱼长2.2-2.57米,雌成鱼稍长,记载最长可达3.2米,重158.8千克。体延长。头宽扁,近三角形,向前狭小而低平。吻长而尖凸。眼小,卵圆形,无瞬膜。鼻孔平横,前鼻瓣具有1三角形突出。口深弧形,下颌较短狭窄,齿外露。下唇褶粗宽,上唇褶较细弱。颌齿大小不匀,前齿狭长斜曲,侧齿短宽,其后低小不发达。上下颌均无正中齿,各齿具细小侧齿头或无。喷水孔微小,位于眼睛后角水平线上。鳃孔5个,宽大。盾鳞具3棘突3纵嵴。
背鳍2个,形状相同,无硬棘。第一背鳍稍大,起点与胸鳍后端相对或稍后。第二背鳍起点后于腹鳍基底,基底长大于或等于两背鳍间距离。尾鳍宽长,尾椎轴稍上翘,上叶狭小,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与后部相隔处有1缺刻。尾鳍后缘斜而凹入,后端钝尖,基底上方具1凹洼。尾柄无侧突。臀鳍后缘凹人,里角尖凸,始于第二背鳍基底后部下方。腹鳍位于两背鳍中间下方,略呈方形。臀鳍、腹鳍均稍大于第二背鳍。胸鳍大,宽与长几乎相等,后缘微圆,外角和里角呈圆形。
体灰褐或黄褐色,背侧面和鳍上略具不规则锈色斑点,鳍缘黑色。腹面淡白,有时也呈灰褐色。
分布范围
海域范围:分布于除了东太平洋外的各温暖海域。在大西洋西部,从缅因州湾(美国)到阿根廷不等,夏季通常在科德角(美国)和特拉华湾(美国)发现。在大西洋东部,范围从欧洲和地中海沿岸一直到南非。在太平洋地区,范围从澳大利亚到日本沿海。在中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及台湾沿海。
国家地区: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阿根廷、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巴哈马、百慕大、波黑和黑塞哥维那、巴西、佛得角、喀麦隆、克罗地亚、埃及、厄立特里亚、法国、冈比亚、加纳、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印度、意大利、日本、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墨西哥、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摩洛哥、莫桑比克、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南非、西班牙、苏丹、阿拉伯叙利亚、突尼斯、土耳其、美国(康涅狄格州、马里兰州、南卡罗来纳州、新泽西州、弗吉尼亚州、佐治亚州、缅因州、罗得岛州、特拉华州、佛罗里达州、北卡罗来纳州)、乌拉圭、也门。
繁殖方法
卵胎生,每产16-23个卵。胎儿在子宫内发育至170毫米时,已具尖齿;260毫米时能在子宫内活动,并会同类相残,吞食其他受精卵为营养。一般每一子宫仅有2胎儿成长,初生幼鲨950-1050毫米。妊娠期8-9个月。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59年ver3.1)——易危(VU)。
2022年7月5日,科威特科学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成功繁殖了两条沙虎鲨幼鲨。
主要价值
锥齿鲨被主要以底拖网、流刺网及延绳钓所捕获,经济价值高。肉质佳,鱼肉红烧或加工成各种肉制品;鳍可做鱼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维他命及油;剩余物质制成鱼粉。
参考资料
Carcharias taurus.COL.2024-07-27
物种详细信息-Carcharias taurus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07-27
Sand Tiger Shark.IUCN Red List.2024-07-27
Carcharias taurus.Fish Base.2024-07-27
科威特宣布成功繁殖两条沙虎鲨幼鲨.今日头条.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