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的哈姆莱特
《好色的哈姆莱特》是2009年0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小白。
图书简介
《好色的哈姆莱特》为作者在《万象》杂志的文章集结。系对欧美古典情色文化的研究。
另类解读经典情色文化,图文再现历代欲望心理。《好色的哈姆莱特》包括《好色的哈姆莱特》、《画春宫的女人们》、《黄段子和小册子》、《吉吉的身体》等十余篇文化散文。题材另类不羁,文字亦庄亦谐。博学的作者将邀您共游古希腊、古罗马、夜幕下的巴黎街头,从康康舞、希腊古瓶和太阳马戏中读出细节的低语,读出风尚的演变和传承,读出道具不同而欲望如一。关于性,雅威所没有说的,小白将向您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小白,生于上海市,自由撰稿人,近五年来其文名逐渐在文化圈和读者群中广为人名。名下的长随笔、短专栏独树“异”帜、自成体系,发表在国内多家报刊上,如《万象》、《书城》、《读书》、《译文》、《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南方都市报》、《上海一周》、《INK》等。 《好色的哈姆莱特》是小白出版的第一部个人文集。
媒体推荐
谁说小白只写风月?他外文功底好,对域外书情了解得及时而全面,加上笔头功夫了得,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书评家、写作者。——陆谷孙
小小一篇文章,其中征用细节无数,细节自己会说话。这令小白在这一端没有对手也没同道。诸公再有兴奋,再有才,无望齐看,安能齐名?——陈村
小白是我敬仰的作家,他对写作之道了解之深入,足以令人信赖他的性研究,他的缜密、透彻、机锋、趣味乃至诚挚华丽,甚至使他的见识看上去富有肉体的欢畅。——孙甘露
鲁迅弃医从文,盖因国民之精神趋弱,小白“弃文从医”,或为文化之功能失调?——沈宏非
在西方的故纸迷宫里偷期密约,小白有一张线路图。——小宝
小白在家庭内外掀起的粉色革命会在经济危机结束后呈现结果。——毛尖
目录介绍
风月之余说小白/陆谷孙
为小白序/陈村
詹路易吉·布冯的身体
画春宫的女人们
“带着画刷的男爵夫人”
巴黎的三十页春梦
巴勃罗·毕加索的色情画
好色的哈姆莱特
镜子里面有妖精
爱你就打你屁股
小房子里好藏娇
黄段子和小册子
吊起身子提起腿
让我穿上你的衣
瓶中日月长……
序言简介
谁说小白只写风月?他外文功底好,对域外书情了解得及时而全面,加上笔头功夫了得,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书评家、写作者。
这儿有个例子。小白写的((好色的哈姆莱特》一文发表时,我这个所谓学院派中人刚刚收到此文所本的Filthy Shakespeare一书,比他落后了相当时日;而当时我正给学生精讲《哈姆雷特》,为帮助他们见识丹麦王子的多个棱角,了解当年伦敦观众的趣味以及莎士比亚如何多用双关语迎合这种趣味等等,专门推荐过此文。后来,不知哪位还把此文贴上上海译文出版社的BBS,受众因此更多。“色”只是此文的引子,更有价值的是文章包容的历史文化信息、语词之嬗变以及解开莎士比亚语言谜团的钥匙。诸如nothing,resolution,country,这类人们耳熟能详的英文词,究竟与什么“所指”形成双关,文中都有深入浅出的分析。对于“王子嘴里的那个‘迷人的东西’(metalmoreattractive)”,小白动用了诸如《牛津大词典》和(《汤姆·琼斯》小说原文等素材资源,发掘小词汇里的大学问,于轻松谈笑间化解了严肃的学术命题。关于本文的意旨,小白本人有相当到位的概括:
莎士比亚作为一名才华横溢兼具号召力的编剧,当然要投观众所好,以虽淫但隐的词句来刺激他们的想象力。然而.读者不要以为这位天才剧作家只是在玩弄低级趣味的文字游戏。莎剧的语言绝不像当时一般戏剧语言大多只具叙事功能那么简单(中世纪以前的戏剧或者更像说书艺人的表演),它本身是具体的、与角色密切相关的,即便是那些所谓“咸湿”双关语,同样揭示剧中人的深层心理感受。
当然,如果小白同时能把学院派人对这本书的贬评(国外有人建议书名改作Filthy Pauline一女作者之名)介绍得更详尽些,可能对师生写论文更有帮助。不过这样一来,机趣、神态全无,对一般读者就再没多少可读性可言了。还是古人说得对,“日产天籁自成天趣足”!作者在生发这些“天趣”的过程中,致力于在“表象”、“迹象”中寻找历史的细节,把历史还原到基本的视觉、听觉甚至嗅觉环境中,是颇为独特的探索。事实上,在这部以“好色的哈姆莱特”为标题的文集里,其他谈书论艺的文章也自成体系,不乏“天趣”,多以世人所谓的“情色”或“性文化”为突破口,然究其实质,却瞄准了艺术史的某些核心问题以及相关的文化碎片。说是以男女之事的瓶子装文化之酒,也不为过。
文摘插图
好色的哈姆莱特
一位热心的当代戏剧观众,如果借某种时空穿梭机器回到1601年的伦敦——环球(The Globe)剧场,正巧赶上驻团编剧莎士比亚的新戏《哈姆雷特》上演,他将陷入怎样的一种荒谬境地。
他在泰晤士河岸边(Bankside)萨瑟克(Southwark)地区泥泞的街道上穿行。最近几十年,伦敦人口急速增长,沿河渐次建起各色供出租的廉价房屋,一直延伸到伦敦桥那边,慢慢形成这片乱糟糟的街区。我们的时光穿梭者一点也不适应眼前的景象:肮脏喧闹的小酒馆,吵吵嚷嚷的肉铺,还有不少起着古怪名字的房子,比如这间——“Cardinal’s hat”(红衣主教的帽子),房子里可能不时传出一阵男男女女的狂笑,如果运气好,他甚至会看到房门被打开,一个粗鲁汉子走进去,或者一个油头粉面的女人出来。我们这位具有良好戏剧修养的朋友依稀记得,在莎士比亚的某个剧本中提到过这顶主教的帽
子,但他怎么也无法把眼前事物同古典名剧中的词汇联系起来,以至他甚至有可能回忆不起,那究竟是莎士比亚的哪一部剧作。
他在努力回忆的当口,突然被人从背后推了一下,那个衣着破烂的莽撞家伙转瞬就跑得无影无踪,我们的朋友似乎还不知道,他口袋里的某件东西已被小偷伸手拿走。街道上挤满商贩和顾客,还有很多口音奇怪的外国人,大概是些码头上刚下来的水手和货商。当街忽起一阵喧哗,很快围上大堆闲人,他被堵在街道中央。从围观人群的肩缝中,他看到一对男女在当街对骂,使用一种他明知是英语,却听不大懂的语言。那男人骂女人:你是“Winchester geese”,人群轰然大笑,而我们的朋友却莫名其妙,“温切斯特的雌鹅”,那是什么意思,但那好像——也是莎士比亚用过的词汇。
前面有一幢奇形怪状的木制大房子,远看像一座环成圆桶状的堡垒,走近看,却其实是个鼓鼓墩墩的棱柱,由多面边墙围成。按我们的朋友的几何学想象力,他猜想应当有十四——十六面边墙。门口有雕版印制的大幅招贴,一些熟悉的英语单词跳入他的眼睛:Shakespear、Hamlet。这些名字象神启一样在对他召唤,于是他进门。
当真那是一个剧场,但如果用我们朋友的现代眼光来看,它更像是一只疯狂的巨型鸟笼,完全由木料拼装而成,正面是舞台,两侧各有一根粗大的圆木柱,挑起一座压得很低的倾斜檐顶,覆盖整个舞台。四周沿围墙搭建三层看台,舞台前面的空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