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海螺壳

海螺壳

海螺壳,属于中药的一种,主要来源于骨螺科动物红皱岩螺(Valenciennes)和海菊蛤属卡尔?冯?林奈)。这两种海螺分别分布在不同的海域,脉红螺主要见于我国北方沿海地区,而皱红螺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海南海。海螺壳的主要功能包括解痉、制酸以及化痰散结等,常被用来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四肢拘挛、慢性骨髓炎淋巴结结核等症状。

形态特征

1、脉红螺:贝壳略近梨形,质坚厚,一般壳高50-123cm,宽45-95mm,大者高可达150mm,宽120mm,螺层约6层,每层宽度增加迅速,缝合线浅。壳顶尖细,光滑。螺旋部较低。体螺层的中上部极膨大,基部渐缩小。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的螺肋和细的生长线。肩角结节突起,在体螺层上结节成三角形,特别突出,有时呈棘状。于肩角的下方还有3-4条具结节突起的粗肋。壳面黄褐色,具棕褐色斑点。壳口大,长卵形,内面杏红色,有瓷光。前沟短宽,外唇厚,边缘具有与螺肋相应的缺刻。内唇后方薄,后沟不明显,贴附于体螺层上,前方加厚,向外伸卷,与体螺层前部的螺肋共同形成假脐。厣角质,椭圆形,坚固而厚,棕红色,核位于靠外唇的边缘。体柔软,头部前腹面有口,头上有触角1对,各有一黑色小眼𫚉。足部宽大,灰黑色。

2、海菊蛤属:贝壳略近梨形,质坚厚,一般壳高77-97mm,宽58-74mm,螺层约7层,缝合线浅,在缝合线下方常形成强的皱褶。体螺层极膨大,尤其是体螺层的肩角上部具有显著的薄片状褐叠。在肩角下部有2-3条带有片状结节的螺肋,壳表黄褐色,或具红褐色斑点。壳口大,卵圆形。周围白色或杏红色。厣角质,红褐色。其他形状近似前种

鉴别

1、脉红螺壳:贝壳大,壳高约10.4cm,宽约7.8cm。壳面黄褐色,具棕褐色斑点。螺层6层,缝合线较浅。螺旋部稍高起,其高度占壳高的1/5-1/4。体螺层中部宽大,基部收窄。壳面密生较低的螺肋,粗细较均匀,在各螺层的中部和体螺层的上部有一条螺肋突然向外突出,形成肩角,将螺层分为上、下两部,两部相交近于90°角。壳口大,边缘具有与螺肋相当的缺刻,壳口内面杏红色,有珍珠样光泽。质坚厚,不易破碎,破碎面呈层状。气微腥,味咸、甘。

2、皱红螺壳:形状与红皱岩螺相似,但壳高约7.7cm,宽约5.8cm。螺层约7层,螺旋部短小,稍高起,约为壳高的1/3。壳面生长纹密集,体螺层下半部有3条稍粗壮的螺肋,肩角有短的棘突。质坚厚结实。

饮片性状

1、海螺壳:海螺壳呈碎块状。外壳粗糙,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旋形肋和细沟纹。壳面黄褐色,具棕褐色斑点。壳内面杏红色,有珍珠光泽。

2、煅海螺壳:色较海螺深,质酥脆。

采收加工

捕获海螺后,去除其中的肉质部分,留下壳体并清洗干净,随后将其置于阳光下晾晒直至干燥。对于海螺壳的炮制,有两种方法:

炮制方法

1、海螺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使用时捣碎备用。

2、煅海螺壳:传统方法采用醋淬,现代工艺则是将净选后的海螺壳放入无烟炉火中烧至发红状态,取出冷却后再捣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入散剂,3-6g。

功效主治

海螺壳具有解痉、制酸、化痰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四肢拘挛、慢性骨髓炎淋巴结结核等病症。

参考资料

海螺壳鉴别|功效.医学教育网官网.2024-08-14

海螺壳.悬壶中医网 .2024-08-14

[科普中国]-海螺壳 .科普中国网.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