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贲

陈贲

陈贲(1914年2月15日—1966年6月15日),原名国泽,字伟志,男,祖籍闽侯县,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石油地质学家、石油勘探开发管理专家。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曾任玉门矿务局工程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勘探室工程师、石油工业部总地质师、青海石油局研究所地质师、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在石油地质勘探领域有突出贡献,提出了冷湖地区侏罗系生油的观点,并总结了冷湖油田断块油气藏的富集规律,对中国断块油田研究起了借鉴作用。

人物经历

1914年2月15日 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祖籍闽侯县)。

1920年 随父母离开长沙迁居北平市

1920-1928年 在北平读完高小。

1928-1934年 在天津市南开中学学习。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地学系。

1934-1935年“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爆发后,参加清华大学纠察队守卫队。

1935-1936年 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组织南下宣传团,陈贲为第三团团员。

1936-1937年 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在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陈贲南下入校。

1937-1938年 加入临汾市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三个月后,去云南昆明,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继续学业。

1938-1939年 由西南联大地学系毕业,入国民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

1939-1940年 受孙健初之邀,去玉门老君庙油矿工作。

1940-1941年 陪同翁文波进行地球物理学探矿。

1941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1944年 在玉门老君庙油矿工作。

1944-1946年 去美国考察学习两年。

1946-1947年 由资源委员会派往台湾对石油资源状况进行调查。

1947-1948年 参加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等组成的调查团,在甘青一带进行地质调查。

1948-1949年 在玉门老君庙油矿工作。

1949-1950年 在中国石油公司工作。

1950-1953年 任陕北勘探处副处长。

1951-1953年 调北京石油总局任地质勘探处主任地质师。

1953-1956年 任石油部勘探司第一任副总地质师。

1956-1958年 在石油工业部工作。

1958-1966年 下放青海冷湖油田任地质师。

1966年6月15日 去世。

人物贡献

1941年9月,陈贲陪同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及其助手卞美年毕庆昌曾鼎乾等沿河西走廊至老君庙、石油沟、青草湾进行地质考察,并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同时与孙健初一起,勘查了老君庙油田外围地区,诸如宽台山、永登、古浪县武威市民乐县、山州、永昌县酒泉市敦煌市等,详细研究了甘肃青海一带产油希望区域的地质情况,合作写成《甘肃玉门宽台山北窑地质初步报告》及《甘肃永登、青海民和上旋子及马厂原一带油田地质简报》(现藏中国地质资料馆)。

1941年12月,孙健初赴美国考察,油矿局石油勘探工作由陈贲负责。至1944年冬,陈贲独立完成了《三年来玉门地区勘探成果》总结和被石油地质界称之为对陆相沉积侏罗纪地层生油理论颇有见地的《玉门油田油母岩层之讨论》。文中提出了“玉门油田生油层为陆相上侏罗纪”的论断,并且明确指出:“祁连山脉南麓的青海省上侏罗纪地层,亦甚发育,沿山麓应为产油区,有发现油田之可能。”陈贲的这一学说,是继20世纪30年代末地质学家谢家荣、40年代初潘钟祥教授、黄汲清教授之后,经过多年实地调查与综合研究,又一次提出的陆相沉积地层生油理论,对西方学术权威所谓关于中国“陆相地层,是不能生油形成油藏”的断言是强有力的一击。著名石油地质学家杜博民教授称赞他的学说“颇有见地”。

陈贲根据“陆相生油理论”,于1956年4月随部长助理康世恩到克拉玛依市调研,同杜博民、张恺等专家们就是否要在该地区进行大面积地质勘探开展讨论后,提出在克拉玛依—乌尔禾区地区部署10条东西大剖面,以了解其含油范围和富集区。部领导采纳了这一建议。同期,陈贲还提出在华北平原找油的建议。不久石油部开始在华北地区钻探第一口基准井——华1井,为环渤海区域后来发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辽河油田打下了基础。

学术论文

陈贲于1958年7月下放到青海冷湖油田之后,把精力全部倾注在冷湖油田的勘探开发和建设上。他的两脚踏遍了戈壁沙滩,认真研究地质资料。在寒冷的冬季,他穿着老羊皮,大毡靴,伏案制图或编写报告。40年代他就提出祁连山脉南麓有发现油田之可能,50年代来到青海冷湖,他发誓要在侏罗系地层中找出石油来。1958年9月13日,冷湖五号构造1高点的地中4井日喷油800多吨。1959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将地质勘探和油田开发技术工作交给陈贲负责,他很快组织编制出冷湖油田开发方案和年度配产方案。他虽然身处逆境,却仍然认真从事研究工作,提出冷湖油田第三系油源来自侏罗系,列举了大量根据,令人信服。他认为冷湖油田第三系构造叠置于侏罗系古构造之上,古油藏破坏之后向上运聚于第三系构造之中。建议浅层、深层构造应该兼探。1960年,他提出冷湖第三系不具有生油条件,其特征是沿断层运移的次生油藏。在这一论点的指导下,他主持拟定的深17井,在侏罗系地层中见到工业油流。勘探实践又一次证实了陈贲论断的正确性。之后他对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提出钻探深层(下第三系)的建议,这些意见都被后来勘探所证实。

1963年,陈贲写出了论文《探勘侏罗系寻找新油藏》,明确指出:“冷湖区的原生油藏推断存在于侏罗系之中”,“既然第三系油藏是经沿断层垂向运移形成的,其分布受着原生油藏的控制,那么寻找侏罗系的原生油藏必然成为寻找油田的新方向,冷湖北部区应有侏罗系油藏存在的根据。”陈贲的侏罗系生油学说指导着青海油田的发展。1998年5月,《人民日报》登载了一条消息《柴达木发现巨厚生油层》,文中说:“在柴达木这一区域侏罗系生油烃源岩几种连片分布范围2.3万km2。其中厚度超过1000m的分布面积达6000km2,厚度达800m的分布面积1.36万km2。”侏罗系生油学说推动了西北石油工业的发展,更印证了陆相生油理论的正确性。1963年后期,陈贲研究总结出冷湖油田断块油气藏的富集规律。这一研究成果,对其他地区断块油田的研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