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型齿翼龙
双型齿翼龙是一种喙嘴龙亚目翼龙,生存于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化石集中分布于英格兰地区。
发现历史
玛丽·安宁是英国著名的女性化石采集家,1828年12月,玛丽·安宁来到海岸边,她在石灰岩石块中发现了一种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化石。玛丽当然不知道化石属于什么动物,她像平常一样将化石卖掉,化石很快就交到了威廉·巴克兰手中。人类命名的第一种恐龙巨齿龙就是巴克兰命名的。巴克兰研究了化石之后认为这种动物是一种翼龙,那个时候人类只命名了翼手龙这一种翼龙目,所以泛是像翼手龙的化石就都被认为是翼手龙。30年后,在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任职的理查德·欧文得到了这块化石。看过新的化石之后,欧文发现它们和巴克兰手中的翼手龙(法国乔治·居维叶命名)是同一种动物,但是肯定不是翼手龙。根据化石头骨中两种明显不同的牙齿,欧文将这种翼龙命名为双型齿翼龙(Dimorphodon),署名的意思就是“长着两种不同类型的牙齿”。
动物介绍
双型齿翼龙(Dimorphodon)
die-mor—foh--dahn
名称含义:“两种类型的牙齿”,指它的两种类型的牙齿:颌骨前部用于穿刺的长牙和后部更小的尖牙
时代:1.9亿年前
形态特征
双型齿翼龙体长约1米,最大翼展可达1.4米,颅骨较高,头骨长羽约21.5厘米,而且具有较大的鼻孔、眼眶、眶前孔和上下孔,彼此之间有薄薄的骨条分开,因此,虽然头部比较大,但这些结构可以有效地做到减重。眼睛中发育着巩膜环的结构,起到保护作用。双型齿翼龙拥有两种类型的牙齿,颌部前端牙齿较长,可以用于刺穿,后端牙齿较小,可以用于接住食物,这样的牙齿很可能适于捕鱼。
双型齿翼龙翅膀较短,比较原始。翼龙目的翼指骨有4节,双型齿翼龙的第I翼指骨仅比前臂骨稍微长一些,比II、III翼指骨短一些,这明显不同于其他翼龙。双型齿翼龙后肢发达,前4趾有爪,第V趾较长并侧向张开,第V趾可能用于支持尾巴和后肢之间的翼膜(尾膜)。双型齿翼龙是典型的长尾𫛭翼龙类,总有超过30节的尾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