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嘴潜鸟

白嘴潜鸟

白嘴潜鸟属学名:Gavia adamsii)为潜鸟目潜鸟属下的大型水禽,别名黄嘴潜鸟是潜鸟中个体最大者,体长75-100cm。嘴粗厚而向上翘、黄白色,颈较粗,前额明显的隆起。夏羽头和颈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下喉有小的白色斑点组成的白色横带;前颈至颈侧部有一条宽的白色横带,在前颈中部断开,极为醒目;上体黑色,具显著的方块型白斑。冬羽上海体育大学黑褐色;前颈白色,与后颈黑褐色分界不明显;眼周白色。特征明显与其他潜鸟不同,野外不难区别。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水上起飞需要助跑,以鱼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繁殖于北极区北部从摩尔曼斯克东至西伯利亚地区阿拉斯加州加拿大北部。冬季南迁至约北纬50°,偶尔更往南些。繁殖期6-8月,单独在淡水区繁殖,但越冬于沿海水域。中原地区种群数量甚稀少,有记录迁徙时经过辽东半岛福州市。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物种。

外形特征

白嘴潜鸟 夏羽头和颈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喉部有一条由白色斑点组成的不连续的横带,前颈至颈侧亦有一条宽的白色横带,往前颈变细,在前颈中部中断;上体黑色,背和翅上覆羽具白色斑点,两肩具很多相同的、呈长方形的白色斑块,尾上覆羽具小的成对排列的白斑;下体白色;胸侧和两胁黑色,具成对排列的白色纵纹和斑点;尾下覆羽具黑色横斑。

冬羽上体灰褐色,头顶和后颈淡灰褐色,眼周围有一圈白色;耳区常常有一黑褐色斑;下体白色,颏、喉和前颈的白色与后颈灰褐色界限不清,非截然分开状;背和翅上白斑不明显或缺失。

幼鸟似成鸟冬羽。但上体较淡,背、肩和翅覆羽具淡灰白色羽缘,在背部形成明显的白斑。

虹膜红褐色,嘴黄白色,跗褐色。

大小量度:体长750-1000mm;嘴峰88-90mm;翅长310-405mm;尾60-65mm;跗蹠约87mm。

相近物种:较为相似的是北美大潜鸟属北极潜鸟Gavia immer),但该鸟中国未见有分布。

栖息环境

白嘴潜鸟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北极苔原沿海附近的湖泊与河口地区,也出现在西伯利亚地区东北部的山区湖泊与河流中;秋季迁徙期间和冬季,则主要栖息在沿海和近海岛屿附近海面上,有时也出现在河口地区。

白嘴潜鸟偏爱于深且清澈、石质或砂质底表、水面波动小的湖泊,最佳的栖息地为不完全冻结、鱼类资源和水生植物丰富、岸线复杂、可为筑巢和孵卵提供良好条件的湖泊,通常它们会避开森林地带,而有时候它们会飞离繁殖区域的水域去寻找食物。

生活习性

• 习性

白嘴潜鸟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偶尔亦有单只活动在较大的湖泊和海上,不出现在小的水塘。在水中身体下沉较深,颈伸直,头向上举,嘴向上倾斜。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两脚伸出尾后。飞行速度快,但从水面起飞困难,需要助跑。叫声高而粗。

• 食性

白嘴潜鸟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水生昆虫、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和其他无脊椎动物。觅食方式通过潜水,通常在冻原湖泊和海上觅食。

• 迁徙

白嘴潜鸟春季迁徙于4-5月,5月末6月初到达繁殖地。秋季于9-10月迁徙,10-11月到达越冬地。中原地区为少见冬候鸟。

• 叫声

通常于海上无声,但在繁殖地发出假声尖叫。

地理分布

白嘴潜鸟繁殖在俄罗斯最北部的科拉半岛、科尔吉耶夫岛、新地岛亚马尔半岛、太梅尔半岛,一直往东横跨西伯利亚地区北部,经印迪吉尔卡河和科累马河,到达鄂霍次克海岸的马加丹和西伯利亚最东边的楚科奇半岛,然后经过白令海峡到美国的圣劳伦斯岛阿拉斯加州北部以及加拿大北部沿海及其岛屿。越冬在堪察加半岛库页岛、阿拉斯加南部、挪威沿海,偶尔也到瑞典、英伦三岛、北海波罗的海意大利朝鲜日本、中国辽东半岛和福建省

中原地区分布:辽东半岛(柳树屯)、福建(福安市)。

原生分布:比利时、加拿大、中国、丹麦芬兰、日本、朝鲜、韩国墨西哥、挪威、瑞典、美国

旅鸟分布:奥地利白俄罗斯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法罗群岛法国德国格陵兰岛爱尔兰、意大利、缅甸、荷兰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瑞士、乌克兰、英国。

繁殖生长

白嘴潜鸟繁殖期6-8月,繁殖于北极和亚北极冻原和苔原森林地带。营巢于苔原湖泊岸边,巢由枯草堆积而成,极为简陋。每窝产卵1-2枚,通常2枚。卵褐色、具小的暗褐色斑,卵的大小为80-95mm X 53.5-66mm,平均89mm X 56.9mm。

亚种分化

白嘴潜鸟属外形和北美大潜鸟(北极潜鸟G.immer)很相似,因此有的学者将它作为北极潜鸟的一个亚种。但多数学者因为它们的繁殖区在北美重叠,而且个体大小、嘴的颜色和形状亦不相同(白嘴潜鸟较大,嘴较淡),因而将它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种。

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种群状况

中原地区仅偶见于辽东半岛福建省,在整个亚洲俄罗斯远东地区亦很少见,数量稀少,很少见有报道,为罕见冬候鸟。

• 致危因素

白嘴潜鸟的种群数量由于受到不可持续的捕猎而快速下降,其具体数据需要进一步量化。2007年,一份来自于白令海峡地区约1000只白嘴潜鸟的记录表明,捕猎是该物种生存的最大威胁。

在白嘴潜鸟的繁殖地和越冬地,白嘴潜鸟都会受到沿海石油泄漏的威胁。在阿拉斯加州极地滨海平原的繁殖地带,白嘴潜鸟有90%的巢位受到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用地的威胁,29%的巢位处于用于石油天然气运输的广阔地带。越冬时期的白嘴潜鸟则可能受到重金属污染和渔网缠绕的威胁。

气候变化可能成为该物种未来的威胁,而其种群相对较低的繁殖率和特殊的栖息地需求也是其种群威胁的部分因素。

• 保护措施

2006年,美国的鱼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协会,联合各合作伙伴提出了一个旨在保护阿拉斯加西部和北部的白嘴潜鸟和减少其种群威胁的协议。而当前需要获取其种群数量,建立监测项目来观察白嘴潜鸟的种群趋势,评估捕猎的水平并且采取控制措施,评估比较生态和气候变化对种群可能造成的影响。

保护级别

已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评估等级——未予评估(NA,中国为边缘分布区);

暂未列入《华盛顿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2012)——近危物种(NT)。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