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新
李树新,1958年9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现任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才、内蒙古大学“513”人才工程一层次人才,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汉语言工作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主要致力于文化语言学、理论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教材2部,2009年12月出版学术专著一部:《熟语研究》。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称谓文化研究、熟语文化研究及语言建设等领域。李树新教授对语言学的应用价值、语言学的社会文化特质的特别关注和研究,在熟语文化研究方面,发表了系列论文,如“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熟语”“人名熟语”“珠算熟语”、“戏剧熟语”“三国文化熟语”等。
2005年1月25日《光明日报》刊载《汉语称谓研究十年》一文,对李树新教授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李树新《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文,开创了这个时期研究的先河”,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之后,他在《汉语称谓的两大原则》中提出的汉语称谓两大原则,即等差原则和情感原则,被国内学者认可并采纳。2005年6月14日,《光明日报》的“光明对话”栏目刊登了对李树新教授的专访,题为《我该怎么称呼你》,这次关于称谓问题的讨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李树新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蒙古地名文化研究”选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成果经专家鉴定,被全国社科规划办评为优秀等级。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地名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3项,主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项目2项。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汉语通用社交称谓语的嬗变与称谓原则研究》。
《新中国50年口号纵横谈》 2000年8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改革开放20年语言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研究》 2003年11月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汉语称谓词的嬗变与称谓原则研究》 2006年11月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一届政府奖)二等奖;
《开门七件事文化熟语研究》 2008年11月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二届政府奖)二等奖;
《熟语研究》 2010年12月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政府奖一等奖;
发表论文
《改革开放与语言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导刊。人大复印资料, 2003/03)
《论汉语比喻义的文化特性》(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2003/05)
《人体词语的认知模式与语义类推》(汉字文化,2004/04)
《论汉语称谓的两大原则》(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5)
《论汉语称谓的困境与缺环》(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06)
《台风名称文化语义考》(汉字文化,2005/02)
《汉语亲属称谓泛化的文化心理考察》(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03 )
《标点符号名称隐喻义论析》(汉字文化,2005年02期04)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柴米油盐酱醋茶文化义探微(一)》(汉字文化,2006/04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柴米油盐酱醋茶文化义探微(二)》(汉字文化, 2006/05)
《扳倒葫芦洒了油柴米油盐酱醋茶文化义探微(三)》(汉字文化,2006/06)
《有盐不咸,无盐不淡——柴米油盐酱醋茶文化义探微(四)》(汉字文化,2007/01)
《生成的相,晒成的酱——柴米油盐酱醋茶文化义探微(五)》(汉字文化,2007/02)
《半瓶子醋好晃荡——柴米油盐酱醋茶文化义探微(六)》(汉字文化,2007/03)
《人走茶不凉——柴米油盐酱醋茶文化义探微(七)》(汉字文化,2007/04)
《开门七件事文化熟语探析》(《内蒙古大学学报》,2007/02)
《论语码选择和转换的社会功能》(《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论人名题材熟语的文化特性》(《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戏谚与戏曲文化》(《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