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紫荆
湖北紫荆(学名:Cercis glabra),别名云南紫荆、乌桑树、箩筐树,豆科紫荆属的乔木植物。
湖北紫荆高6-16米,胸径达30厘米;树皮和小枝呈灰黑色;叶较大,呈心脏形或三角状圆形;幼叶常呈紫红色,成长后变为绿色;花淡紫红色或粉红色,先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花期3-4月;果期9-11月。
湖北紫荆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湖北、云南省、四川省等地,生长于海拔600-190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谷、山地疏林、路边、密林中和岩石上。湖北紫荆具有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其花、叶、果和干均具有观赏特点,其茎木、果、花、根可入药。
形态特征
湖北紫荆为豆科紫荆属乔木,高6-16米,胸径达30厘米;树皮和小枝灰黑色。叶较大,厚纸质或近革质,心脏形或三角状圆形,长5-12厘米,宽4.5-1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浅心形至深心形,幼叶常呈紫红色,成长后绿色,上面光亮,下面无毛或基部脉腋间常有簇生柔毛;基脉5-7条;叶柄长2-4.5厘米。总状花序短,总轴长0.5-1厘米,有花数至十余朵;花淡紫红色或粉红色,先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稍大,长1.3-1.5厘米,花梗细长,长1-2.3厘米。荚果狭长圆形,紫红色,长9-14厘米,少数短于9厘米,宽1.2-1.5厘米,翅宽约2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圆钝,二缝线不等长,背缝稍长,向外弯拱,少数基部渐尖而缝线等长;果颈长2-3毫米;种子1-8颗,近圆形,扁,长6-7毫米,宽5-6毫米。花期3-4月;果期9-11月。
生长习性
湖北紫荆适应能力强,喜光,不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
分布情况
湖北紫荆分布于河南省西部、湖北西至西北部、陕西省西南至东南、四川省东北至东南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广东省北部及湖南省、浙江省、安徽、云南省中部至西北部(昆明市、丽江市)等地,生于海拔600-1900米山坡疏林或密林、山谷或岩石隙。
繁殖技术
播种前种子处理:用温水(手触不烫为宜)浸种2-3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滤干,再倒入I%钾米氮04溶液浸泡30-40米,捞出冲洗净溶液进行常温催芽,每天早晚换水,待3/5以上种子裂口冒嘴儿即可播种。
播种:播种方法为条播、条距30-40厘米、条沟深4-5厘米、播种覆过筛细土1-2厘米,播种时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量112.5-150千克/公顷,催芽的种子播种后要用塑料薄膜覆盖,起保温保湿作用。
播种后管理:播种后圃地管理很关键,着重做好三件事:一是勤看护,经常查看是否有人或牲畜践踏损坏,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多观察种子发芽出土情况,适时揭去覆盖物;二是适时间苗定苗,幼苗长到6厘米左右开始初问苗,除去冗苗,保留苗间距5-6厘米,待幼苗长氮15厘米左右开始定苗,可将密处幼苗用小铲连苗带土轻轻托起,用托盘或小框移地开沟栽植,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栽好后灌足水,保留苗间距15-20厘米;三是细心管理,从幼苗出土到中秋节之前,一定要做好圃地松土除草,尤其5、6、7三个月不能因草荒影响幼苗生长。注重水、肥调节与补充以及苗圃地出现病虫害的防治。
主要价值
药用
湖北紫荆茎木、果、花、根可入药,味苦,性平。
观赏
湖北紫荆具有观赏价值,其花形如蝶,叶片心形,多孤植或丛植于草坪边缘和建筑物旁,园路角隅或树林边缘,为观叶、观花、观果集一体的观赏植物。
参考资料
湖北紫荆植物志.植物智.2024-09-19
湖北紫荆名称分类.植物智.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