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牛早茶
乌牛早茶是中国古代的名茶,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出产于永嘉县浙江乌牛镇、罗东乡等地,比其他品种早发一个月左右,故被称作“乌牛早”。
乌牛早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永嘉乌牛早茶主产于浙江省永嘉县乌牛、罗东等区域,是全国最早上市的特早名茶之一。其形扁削显毫,色泽绿翠光润,叶底翠绿肥壮,匀齐成朵,香气浓郁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明亮。乌牛早茶的生产时间在每年二月底至四月中,雨水开采,谷雨结束。乌牛早茶成品呈扁形绿黄,如雀舌,其状如西湖龙井,条索细紧。
2004年12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通过了对乌牛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乌牛早茶”的铜牌授给永嘉县人民政府。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始对乌牛早茶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乌牛早茶发芽特早,香椿萌发期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上旬;发芽密度较大,芽叶肥壮,碧绿,富含氨基酸,春茶鲜叶氨基酸含量约4.2%,茸毛中等。持嫩性较强;抗逆性较好,产量尚高,适制绿茶,尤其是扁形类名优茶,所制之茶品质超群,清香醇甘,是不可多得的早春绿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匀齐,芽锋显露,微显毫,色泽嫩绿光润;内质香气高鲜,滋味乙二醇爽口,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幼嫩肥壮,匀齐成朵。适宜浙江省尤其是扁形类名优茶产区作早生搭配品种推广。
乌牛早茶外形扁平挺直,条紧显毫,色泽绿翠光润,香气浓郁持久,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翠绿肥壮,匀齐成朵。“乌牛早”,芽叶肥壮,形如雀舌。
产地环境
综述
茶树是典型的亚热带作物,具有喜温、喜湿、喜荫的生态特性。从这些特性出发,影响茶树生育的气候因子热量、水分、光照。
热量
气温
永嘉县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季风气候,四季温和,雨量充沛,冬夏温差比较小。年均气温为18.3℃,气温年较差20.2℃,≥8℃年积温5742.5℃,最冷月均温8.1℃,全年无霜期282天。根据观察,乌牛早茶五天的平均气温稳定为8℃时,茶芽即开始萌动。茶树所能忍耐的极端最低温度(即茶树的临界低温)中小叶种能忍耐-10℃左右的低温。永嘉只有极少数年份的个别日子极端最低气温出现-5.0℃以下(山区)。
地温
地温对茶树生长速度的影响显著。土温在25℃上下时,茶树生长日平均量达1厘米以上,而在土温12—17℃时,新梢日生长量为0.2—0.8毫米。地温也是影响春季茶芽、梢生育的最主要因素。地温与新梢生育的关系,达到极显著的正相关。永嘉县年平均地表温度为20.3℃,极端最高地表温度为69.1℃(1993年7月18日),极端最低地表温度为-9.4(1973年12月26日)。
水分
水分是茶树重要组成部分。生长期间,茶园的日蒸发量约在5毫米左右,最多可在10毫米以上。整个生育期,茶园的总蒸发量约为900毫米。水是茶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乌牛早茶采摘过程中,新梢不断萌发,需要连续地补充水分。据研究,每生1千克鲜茶,乌牛早茶平均耗水量达1000—1270千克。但是水分过多也会影响茶树的生育。水分过多,造成土壤氧气不足,在长期积水的情况下,根系大量死亡,致使茶树停止生长严重的造成茶树死亡。
从高产、稳产的要求来看,年降雨量最好在1500—2000毫米之间,月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整个生长季节的降雨量最好在10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永嘉县年平均降水量1718.4毫米,全年7个月份的降水在100毫米以上;3—9月份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其中:3—4月份春雨绵绵,为春茶萌发提供充足水分,5—6月的梅雨季节,月降水量分别为198.2毫米和247.1毫米,对夏茶的生产十分有利。另外,平均年蒸发量1429.4毫米,降水大于蒸发量289毫米。充沛的降水和来自海洋中的丰富水汽,使永嘉全年气候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7%左右。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日照
茶树属亚热带耐阴性的多年生植物,喜弱光而耐阴。茶树有机体中90—95%的干物质是靠光合作用合成的。茶树在农弱光下,茶树鲜叶中合大量叶绿素,能有效地利用日光中的蓝紫光和紫外线。云雾多时,空气湿度较高,温度适中,柔和的漫射光有利于增加乌牛早茶中含氮和芳香物质。在茶树生长期间,日照百分率若小于45%,乌牛早茶品质较优,若小于40%更甚。永嘉县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798.9小时,日照百分率约41%,平均每天4.9小时,有利于茶树光合作用的进行,可以制造较多的有机化合物。
历史渊源
乌牛早茶是中原地区古代的名茶,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出产于温州市永嘉县浙江乌牛镇、罗东乡等地,比其他品种早发一个月左右,故被称作“乌牛早”。
二百年前,乌牛早是一丛野生茶树,生长于永嘉县楠溪江下游的瓯北街道半岭村与乌牛镇岭下村之间的长夹岭上,由瓯北镇龙头村金则洪老伯春节探亲路经此岭,见山坡上一丛茶树生长特别茂盛,发芽抽梢又早,金某就将此丛茶树连土带回种植,由于该茶树春分前后就可采摘(一芽二三叶),比其他品种提早15天左右,故取名“乌牛早”,又因该茶最早发现于岭下,当地农民习惯上又称之为“岭下茶”。岭下茶经若干年发展,在罗东、乌牛一带普遍种植,成为当地的当家品种。
乌牛早茶曾经失传数百年,1985年重新得到恢复。
1988年,“乌牛早龙井”在杭州市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正式定名为“永嘉乌牛早”。
1994年,以乌牛镇为中心的乌牛早茶叶基地,连片茶园达80公顷,并问周围乡镇辐射。
生产情况
2018年,永嘉县有5万多亩“乌牛早茶”的茶园,总量600多吨,产值在2.3亿元左右。温州市乌牛早茶种植面积规模共有10万余亩。
产品荣誉
1995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优质食品博览会金奖两项殊荣。
2000年,西湖博览会国际名茶评比中,“乌牛早”牌永嘉乌牛早茶被评审委员会授予国际名茶金奖。
2002年,获国家级绿色食品使用证书,省农业博览会金奖。
2004年12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乌牛早茶”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乌牛早茶原产地域范围以永嘉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乌牛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永政[2003]19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浙江省永嘉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茶树品种
乌牛茶(拟改名为嘉茗1号)。
(二)栽培管理
1.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至6.5。
2.种植时间:每年10月至11月。
3.种植密度:单条植:行距15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苗数3000株至4000株。
4.修剪技术:每年4月份采取台剪,重新培植树冠。
5.采摘技术:每年2月25日至4月5日,茶树一芽一叶初展为开采适期。所有茶叶均为明前茶。采用提手采摘。
(三)加工工艺流程
鲜叶分级摊青付制—青锅—回潮—煇锅—拣梗剔杂—包装。
(四)质量特色
1.感观特征: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匀齐、芽峰显露,微显毫,色泽嫩绿光润,匀齐成朵,叶色嫩绿明亮,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高鲜,滋味乙二醇爽口。
2.物理化学指标:氨基酸4.3%至5.3%,茶多酚20.1%至29.5%。
专用标志使用
在乌牛早茶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设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乌牛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乌牛早茶“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参考资料
乌牛早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05-25
乌牛早.浙江在线.2018-05-25
“乌牛早”获国际名茶金奖.人民日报.2018-05-25
“乌牛早茶”什么时候能成为顶级名茶?.温州新闻网.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