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回忆
《北大回忆》是张曼菱所著的散文集,以张曼菱亲身经历为主要内容,涉及北大的领导、老师、同学等各种人物,以及发生在北大或者与北大有关联的种种事件。传达了作者理解中的独特北京大学,为了解北大风格和传统提供了材料。
内容梗概
这部二十几万字的散文集,张曼菱从初入北大的“燕园春潮”开始回忆,一直写到她最近几年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的追踪。作者深情回忆了那个理想主义熠生辉的求学年代,全面复现特殊时代的师生情谊。那些“隔代亲”的名家——朱光潜、王力、朱德熙、季羡林等,在张曼菱笔下各有风采;从那些被她称作“守望者”的“中青年学者”——谢冕、孙玉石、袁行霈等人身上,同样感受到其“精神的魅力”。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此书缘起于2007年张曼菱与季羡林先生的一次谈话。当时,季先生鼓励她写一本像《浮生六记》那样的《北大回忆》,回顾20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的北大。“这段岁月对于北京大学和整个社会都重要”,季先生说。翌年盛夏,远在西南的张曼菱收到来自病榻上季老的挂号邮件。启开是一页宣纸,墨迹、印章赫然在目,“北大回忆”4个字,连写两遍,以为书封题字。张曼菱深感季先生此举有其深意。这份期盼鞭策着她,使《北大回忆》最终问世。
作品鉴赏
张曼菱笔下很多对于师辈的回忆不过千字,难免单薄、片面,而其笔下北大的校园多围绕自身的际遇展开,看起来更像张曼菱本人青年生活的回忆,很难看到一代人的遭遇。在《北大回忆》中看到的更多是张曼菱本人张扬肆意的青春生活,而她想写出的北大精神也更多转化为自己独立、大胆性格的体现。在《北大回忆》的出版研讨会上,邵燕祥说“我觉得既然来谈曼菱的书,至少也得受曼菱一点感染,脱口而出,不那么字斟句酌,把心里话摊出来。”这多少代表了《北大回忆》的风格,也道出了这本书的优点与缺点,即率真和粗糙是并行的。
张曼菱的书写行云流水,情感真挚,在轻松的阅读之时可以隐约感到一个理想时代的气息,看到大学与大师的侧影。但跟很多读者与媒体的期望比起来,这本书显然过于轻薄,想要从中看到细腻、生动的现场或者宏观的历史思索的期望都会落空。
名家点评
谢冕:“她在写一个时代,一个结束了10年动乱、政治走向开明、人民思考更加独立的时代。这是中国的春天——我们永远记忆的伟大的80年代。”
钱理群:“朱光潜心目中自有学术高峰的标准。但是今天,大量自我感觉良好而不知学术为何物的‘学者’霸占着中国的学界和讲台。”
作者简介
张曼菱,女,汉族。云南昆明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在校期间即发表处女作《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一时轰动京华,后改编为电影《青春祭》,被誉为中国大陆知青电影的巅峰之作。1998年返回云南省,致力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资源的抢救、整理、与传播工作。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