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
热能工程学院是山东建筑大学拥有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的重要二级学院之一,办学历史悠久。现设有2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点,1个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1个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开设有“工程硕士”教育。
学院介绍
热能工程学院现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建筑设施智能技术4个本科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创办于1978年,是国内较早创办该专业的院系。学院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城市建设系,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绿色建筑能源与环境系统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拥有二级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和一级学科能源与动力工程和土木工程(暖通方向)等6个硕士点和绿色建筑能源与环境系统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在校研究生141名,本科生1700余名。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连续被确定为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200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设置“泰山区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前后3次通过全国专业评估,是山东省特色品牌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
师资力量
热能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71名教职工,专业教师58人,其中教授15名,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数的77.6%;教师中博士37人,在读博士4人,专职教师博士化率71%。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建设有山东省建筑节能技术优秀创新团队,山东省高校建筑复合能源技术优秀创新团队。
热能工程学院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现有4个硕士点。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学科列为学校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2003年获得工程热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 新增制冷与低温工程、热能工程两个硕士点;2006年开展了工程硕士教育。
机构设置
学院设有5个教研室、4个研究所和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山东省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经过学校精心组织,兄弟院系共同努力,学院先后建设获批了教育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集中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验室,山东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及能源与动力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为科学研究、产学研一体化搭建了有力平台,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学院资料室藏书9000余册,中外学术期刊77种。综合实验室总面积3800平方米,设备总件数1345台,设备总值1995万元。较好地满足了教学与科研需要,为学科、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
热能学院科室教研室之新能源教研室
热能学院科室教研室之综合实验室
热能学院科室教研室之热控教研室
热能学院科室教研室之热工教研室
热能学院科室教研室之建环教研室
热能学院科室教研室之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
学院荣誉
学院注重在城市建设实践中发挥学科优势,突出研究专长,注重应用研究。凝炼科研方向,形成研究特色。近年来共承担或完成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9项,国家自然基金8 项,省部级课题25项。获得科研经费1800余万元。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262篇,其中三大检索90余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紧密围绕绿色建筑发展需要,对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高效利用及建筑节能等技术进行了长期系统研究,初步建立起以浅层地热能和天燃气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研究为特色,形成了复杂工程换热体系传热分析、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和燃气高效利用技术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培养质量,立足学科方向和专业特色,积极构建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工程。近年来,我院学生创新骨干在全国“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竞赛、全国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学术科技竞赛、人工环境工程奖学金等国家顶级科技创新和专业竞赛中,231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75项,35名同学参与的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1年单美群同学参加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人环奖竞赛,在包括清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137所参赛知名高校及其近2000名参赛者的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荣获一等奖。社会实践英才辈出,先后3支团队当选团中央级实践团队、5支当选省级重点实践团队,建立了一个团中央级实践基地。依托创业教育培养出山东省首届十大创业之星王旭飞、校十佳郑辉等创业尖兵。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素养的增强,有力提升了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我院多次荣获“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60年来,学院先后共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为山东省的城市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山东省该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
为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开阔学术视野,适时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目前已与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国内著名院校及美国、德国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研究、合作培养关系。学院还与省科学院、海尔、格力空调公司、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省质检院、省建筑设计院、同圆设计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和科研单位合作,加强深度产学研融合。学院成功举办了“泰山学术”论坛、国际建筑能源与环境技术研讨会等国内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指导,积极开展与
专业介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前身是暖通空调专业,1998年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2年该专业进一步拓宽了专业内容,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专业是一门研究室内建筑环境与设备、建筑设施智能技术、建筑物能源应用并为人们工作、生活创造健康、舒适环境的应用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通过学习,毕业生具备暖通空调、建筑排水管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能源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以及国民经济多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的设计、研究和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具有初步制定建筑自动化方案的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空气调节、供热工程、锅炉与锅炉房工艺、制冷技术、通风工程、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技术与管理等。设有暖通空调及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两个专业方向课程群组。
毕业去向:可在城市建设与规划、能源管理部门、建筑节能与环保部门、工矿企业、设计院所、建筑工程单位、物业管理公司等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安装、暖通空调系统的技术开发、设备营销和运行或技术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或考取本学科及相近专业的研究生。
本专业2005年通过国家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育评估,2010年通过复评,是山东省品牌专业及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是以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以动力机械及能源的利用与转换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液体的动能安全、高效、低(或无)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及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施工、运行和技术管理运行的能力,能够从事有关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工程、动力工程、发电工程、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制冷与低温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燃烧与污染控制、热工控制系统、锅炉原理、制冷原理与低温技术、制冷与空调装置、供热工程、自动控制原理等。设有制冷与低温工程和热电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课程群组。
毕业去向:热电厂、城市供热、制冷与空调装置、人工环境、自动控制、能源转换及新能源利用等领域的运行、设计、制造、安装及技术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或考取本学科及相近专业的研究生。
本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研究天然气为代表的洁净能源和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供应、转换和应用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及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面宽,能力强,具有创新及协作意识,能从事以天然气为代表的城镇燃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与利用、设计、系统管理与运行、能源供应、能源转换技术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燃气输配、洁净燃烧与应用、城镇燃气气源、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暖通空调、锅炉与锅炉房设备、自动控制原理、能源系统自动化等。
毕业去向:毕业生能够在城镇燃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燃气)输配及应用、天然气的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城镇供热等领域,从事设计研究、技术开发、施工与运行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考取本学科及相近专业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