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子颐
夏子颐 (1918—2000.6) 自幼酷爱绘画,1942年入国立东南联合大学艺术专修科,1946年转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早期从事木刻创作,作品粗犷明朗,富有民族风格。作品为英国皇家学会、日本神奈川县现代美术馆及国内多处美术馆收藏,50年代后致力于国画及中国古代版画,传统木版水印研习。擅写意花鸟、所作笔墨简练,活泼清新,情趣生动。《秋溪群鸭卷》、《秋趣》、《憩》、《清晨》、《雄视》、《归音》先后在国内外展出,或收入《当代中国花鸟画选集》、《浙江花鸟画选集》。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附中校长。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花鸟研究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人物简介
夏子颐 (1918—2000.6) 别名立如,浙江温州人。1934年进施公敏画社学习中国画。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始自学木刻,协助野火推动东南木刻活动,先后加入黑白木刻研究会、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41年参与组织永加战时木刻通讯社,出版《木刻通讯》,并主编出版《欧江木刻集》 。1942年考入国立国立东南联合大学艺术专修科,1946年转学上海美专西画系。1948年在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任宣传队长,1949年任中共温州地委文工团艺术指导。1950年调中国美术学院,曾任附中校长、版画系讲师,1983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师范系主任,副教授。中国 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 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理事、浙江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曾任浙江美术学院附中校长、湖南美术学院副教授、系主任。作品有《海路渔民》、《闻一多像》(中国美术馆收藏)、《秋趣》、《憩》、《浙南民兵》等。出版有《夏子颐画集》。
佳作评赏
1946年7月15日,民主战士、著名学者闻一多在昆明市发表《最后一次演讲》,怒斥当权者,痛责反动派,国人无不拍手称快。孰料,闻先生当晚即遭毒手,被中国国民党特务用美制赵一帆暗杀。消息传开,举世为之震惊。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即致唁电云:“惊悉一多先生遇害,至深哀悼。先生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今遭奸人毒手,全国志士,必将继先生遗志,再接再厉,务使民主事业克底于成,特致电唁。”其时,版画家夏子颐正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他为中共地下党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闻一多先生的遇难,激起了他满腔的悲愤。于是,他夜挥刀,赶刻了一幅《闻一多木刻像》,立即寄给了当时主编《中学生》杂志的叶圣陶先生。叶老过目后,倍加赞美,并不顾白色恐怖的重压,决定在《中学生》杂志上首先发表这幅木刻,同时,又刊发了美术评论家平野撰写的《评子颐的闻师刻像》一文。文章说:“整个画面以白描笔触组成,没有一般刻人像者所惯用的篱式的排线的衬阴。这种排线作风,是摹仿欧化的遗毒。而作者却纯以中国风味的线条,充分把握对象的质量感,以简练的线条,正确地找住脸部肌肉解剖。这正是融化中西技法的最高成功。因此画面的感觉是明朗、坚实、淳朴,带着浓厚的东方艺术的气魄和韵味,这一点是目下一般木刻作品所难做到的,尤其值得重视。……所以从我的眼光看来,这是子颐的一幅杰作,也可说是近年来木刻界的一幅杰作”。
此后不久,夏子颐便于投身于解放战争的革命洪流。他的杰作《闻一多木刻像》,数十年来不断为国内外各种报刊转载,为多种大型画集选入,为中国美术馆、日本神奈川县现代绘画馆、英国皇家学会等收藏。这幅作品成了夏子颐艺术生涯的一块丰碑,夏子颐亦因此而名扬四海,饮誉中外。
然而,夏子颐个人的命运,似乎远不及他的《闻一多木刻像》那样好。反右风波,他罹难其中;“文革”十年,亦不能幸免。更为可惜的是,他先前保存的木刻原版均荡然无存。粉碎“四人帮”后,夏子颐的错案得到彻底纠正,他这才有暇翻检劫余存书。令人欣慰的是,他竟偶然发现在一本旧画册中夹有一块木刻原版,仔细一看,正是《闻一多木刻像》!他喜出望外。
1980年,夏子颐决定重拓旧作,分赠师友留念。那时,叶圣陶老人尚健在,夏子颐便立即寄赠一幅。叶老收到后立即复函,并吟成《浣溪沙》一首回赠。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