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高粱
杂高粱(学名:高粱属 almum)是禾本科高粱属下的一个植物种。
形态特征
秆高80-15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自下部节上分枝。
叶鞘无毛或基部有柔毛;叶舌硬膜质,顶端近平截,无毛;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5-50厘米,宽2-5厘米,中部最宽,向两端渐狭窄,中脉白色,边缘软骨质,具微细的小锯齿。
圆锥花序长约40厘米,分枝较细而斜升,单生或数枚在主轴上轮生或近一侧着生,基部腋间具灰白色柔毛;每一总状花序具2-5节,下部裸露部分长1.5-4厘米;总状花序轴与小穗柄不易折断;无柄小穗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4.5-6毫米,上端具柔毛或近于无毛,宽1.5-2毫米,成熟后黑色或黄绿色,不脱落或迟缓脱落,基盘钝,具短柔毛。
颖坚纸质或薄革质,第一颖具5-7脉,上部明显,除背部的毛较疏或无毛外,其余部分的毛较多,第二颖上部具脊;第二外披针形,顶端钝或微尖,膜质,具2脉,第二内稃顶端多少2浅裂;芒细弱,长约1.5厘米,自第二外稃裂缝间伸出;鳞被2枚,宽倒卵形,顶端微凹,无毛;雄蕊3枚;子房椭圆形。有柄小穗雄性,较无柄小穗狭窄,颖的质地较薄。
花果期夏秋季。
染色体数2n=40(Parodi,1943)。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杂高粱适生于温暖、潮润的亚热带地区,适应性广,竞争能力强。
随着气温的升高,生长加快,7月开始抽穗开花。杂高粱可多次割,一旦刈割后,不再进行生殖生长。杂高粱植株在山西省不能越冬,不存在宿根繁殖的条件。
栽培
杂高粱的种子和根茎均可繁殖。种子经过休眠,当温度达到10℃时即可萌发。中国山西4-5月播种,10天后种子发芽出苗。
传播途径
21世纪初中国是人为私自从国外带入山西境内,并种植扩散造成2006年大面积发生杂高粱杂草疫情,经组织开展拉网式调查,查明了该草在山西5个市14个县发生,发生面积232.4公顷。
杂高粱种子成熟后,洒落在植株周围近距离扩散传播。由于该草可作为牧草饲料种植,因此在山西省,人为携带杂高粱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危害与防治
危害
高粱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和竞争力,生长快,植株高大,结籽量多。农田发生该草时,与农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使农作物的产量下降,是谷类、棉花等30多种作物田中最难控制的恶性杂草之一。
防治
检疫宣传: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扩大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该草的危害性和危险性,自觉缴交存的杂高粱种子,不留后患。
种子销毁:2007年4月,中国山西对收缴的61500千克杂高粱种子按照植物检疫有关规定,在检疫人员的严密监督下进行了分片集中销毁。具体办法:挖掘3米深的土坑,倒入杂高粱种子,浇上汽油或柴油进行焚烧,然后覆盖3厘米厚生石灰粉,最后埋土压实。
人工铲除:结合田间管理,耕锄杂高粱植株,并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
化学防除:对大面积发生杂高粱杂草的农田及田边,每公顷使用草甘膦4千克进行防除。
用途
杂高粱可用作牧草,印度和中国少数园圃引种栽培作牧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