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阁寺镇
佛阁寺镇位于新蔡县城西南20公里处,省道335线明临路贯穿全镇,新老北汝河盘卧其间,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有历史文化遗址----铁丘山和凉马台。是中国第一部志怪小说《搜神记》的作者----东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干宝的故里。
基本介绍
佛阁寺镇位于新蔡县城西南20公里处,南与正阳县岳城乡、汝南埠镇隔河相望,西与新蔡县余店乡毗邻,省级公路――明临路贯穿全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新老汝河盘卧其,水资源十分丰富。全镇面积81平方公里,有耕地6.4万亩,14个行政村,297个村民组,4.2万人。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2.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78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48元。
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75亿元;农业生产总值完成1.4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完成3.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7.3万元。全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2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298元。
行政区划
2006年,辖14个村委会:佛阁寺村、闫庄村、梅楼村、张康庄村、项寨村、吴岗村、老围孜村、梅湾村、展吴庄村、冯围孜村、大展庄村、黄岗村、梅李庄村、铁台村。
农业生产
该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盛产优质花生、水稻、玉米、小麦、烟叶、花卉苗木、杂果、鲜鱼以及优质黄牛、瘦肉型猪、优质羊等农牧产品,形成了优质花生、水稻、玉米、杂果、鲜鱼、苗木等6大特色产业生产基地。花生种植面积3万余亩;水稻种植1.5万亩;沿北汝河25公里堤防种植优质杂果30万株;并发展养鱼网箱2000多个,养殖水面近3000亩,在张康庄村建成花卉苗圃示范园1500多亩,2005年底,全镇牛、猪、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2.8万头、4.3万头、2.7万只和45万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88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完成1.67亿元,同比增长为6%;粮食总产量完成2.87万吨,同比增长为11.6%;
(一)进一步优化了农业结构。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济增快”这条主线,优化种植、养殖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和畜禽品质,依靠典型示范、科技推动和市场引导等有效措施,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以“三个一律、五个统一”为标准,建立镇、村、组党员干部和各类农技人员示范田8500亩,千亩方示范田一块,发展间作套种面积达4.7万亩,优质小麦种植面积3.8万亩。成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和农业综合开发服务公司等服务组织,在各村建立多个种植、养殖专业协会和农技综合服务站,为群众提供了完善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形成了优质、高产、高效种植和畜牧业规模化饲养、产业化经营、基地化建设的特色经济模式。
(二)狠抓了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建设。按照“南部花生北部烟,水稻开发在中间,畜牧林果齐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在南部以吴岗、梅湾、老围孜、展吴庄等4村为重点建立了2.5万亩的优质花生生产基地;在中部以黄岗、冯围孜、梅楼、大展庄等4村为重点建立了1.5万亩的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在北部以梅李庄、佛阁寺、铁台、项寨、冯围孜、大展庄、梅楼、黄岗、闫庄等9村为重点建立了8000亩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在新北汝河25公里堤防重点栽植桃、杏、李子等优质林果30万株,形成优质杂果生产基地,年收入900万元,使全镇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累计达到5.4万亩;同时在县委组织部包村富民点张康庄村还建成了1500亩的花卉苗圃生态示范基地。
畜牧养殖
佛阁寺镇面向市场对畜牧产业进行了深入调整,下功夫调优质量、调高档次,促使畜牧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模式,通过龙头带基地,公司加农户、大户带小户,形成规模饲养、各具特色的畜牧产业。一是加快了养殖专业村、专业户发展,初步建成了梅李庄、大展庄、梅湾、展吴庄、老围孜、黄岗6个养牛专业村,佛阁寺、闫庄、吴岗、张康庄、冯围孜5个养猪专业村和铁台、项寨、梅楼3个养羊专业村;二是发展了一批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建成了梅李庄黄牛育肥场、佛阁寺养牛场、铁台养羊场、志英养猪场、张康庄种猪场、柏群星养猪场、全喜综合养殖场等10余个年产值在30万元以上的上规模、上档次的畜禽养殖场;三是大力进行了畜禽品种改良和防疫,在全镇设立8个畜禽改良和防疫点,使全镇牛、羊、猪、鸡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80%、60%、90%、95%,防疫率达到100%;四是全面提高了畜牧养殖数量,全镇牛、猪、羊、禽存栏分别达到2.7万头、4.2万头、2.2万只、40万只,年出栏分别达到1.8万头、4.3万头、1.8万只、41万只,年实现产值7680万元。
乡镇企业
依托天歌鹅业发展有限公司办种鹅厂两家,发展规模养鹅户100多户。民营经济发迅猛。全镇民营企业达284个,其中,2005年新签约项目,河南天歌鹅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1亿元,一期工程投资2200万元,现已开工生产,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与外商共同兴办的有6个。其中,与许昌市宏图机械厂共同投资1800万元兴建的“辉达”机械厂,产品“辉达”牌农用三轮车、四轮车、压土机,以科技含量高、质量过硬享誉中原,远销安徽、山东省等省的50多个市县。远辉木业制品厂日生产木筷10多万双,远销福建省、浙江省等省市,可望成为该镇第一家产口出口企业。
特色产业
新蔡县佛阁寺镇深化“十企帮十村”活动,成效显著。2008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天龙禽业、利民无公害种鹅孵化场向群众低价出售雏鹅,大力发展养鹅业。根据饲养天数,天龙禽业共为该镇提供优质雏鹅2000只,每只价格低于市场价4元;利民无公害种鹅孵化场共为该镇提供雏鹅2500只,每只价格低于市场价2元,此外还与全镇300多户特困户签订养殖回收合同,把雏鹅按4:1(每组4只母鹅1只公鹅)的比例投入给农户饲养,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在企业的大力帮扶下,全镇实现养鹅总量6万只,鹅业发展成为佛阁寺镇的特色产业和经济亮点,为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蔡县佛阁寺镇境内环绕6个行政村的22公里北汝河故道水源充足、水体营养丰富,适宜多种鱼类生长。该镇张康庄村村民何建党开始利用汝河故道的2亩水面开展网箱养鱼,成品鱼上市很受消费者的青睐,当年亩均收益8000元以上,高额回报吸引了村民纷纷效仿。该镇政府因势利导,出台优惠政策,帮助协调启动资金,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网箱养鱼。镇里协调成立了网箱养鱼技术协会,负责为养殖户提供鱼苗繁育、鱼饲料配制和鱼病防治技术服务,每年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同时,他们不断引进和推广太湖银鱼、八胡鱼等优良鱼种,并聘请省水产研究所专家为技术顾问,现场为养殖户解决遇到的技术疑难问题,调动了农民发展网箱养鱼的积极性,养殖规模也迅速扩大。为了扩大销售渠道,在省内外6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固定的销售网点,与当地进行长期业务合作。
该镇已有网箱养鱼专业户600户,投放大小网箱2500多只,养殖水面达2200亩,年创水产值1600余万元。
集镇建设
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投资1500万元兴建了佛阁寺商贸中心小区,建立起一处占地10000平方米的大型综合贸易市场,镇区道路形成三纵三横的框架,硬化率100%,电话入户率95%以上,实现了“四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集镇人口达9000人。有干宝塑像、凉马台、刘邓大军渡河处及张康庄村农家游等旅游景点。建立起全县第一家乡镇网站,塑造出“净、美、亮”的集镇新形象,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纷纷来此投资办厂。同时,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
2002年4月该镇获省级“先进基层党校”;2003年4月获省“奔小康科普示范乡镇”称号;2002年6月、2004年6月分别获市“六好乡镇党委”、“五好乡镇党委”称号;2002年至2005年连续4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综合目标”二、三等奖。
基层组织建设
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是佛阁寺镇党委始终坚守的宗旨,该镇适应新形势、解决新时期农村基层建设中的新问题,创造新思路。
拓宽选人机制。提倡和鼓励镇直干部回村任职,重视从回镇青年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和镇企业骨干、双强党员中选任干部,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创新育人机制。转变过去那种“开大会、上大课、读报纸、念文件”的培训方式,采取村干部普遍轮训和针对性教育、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相结合,实现了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从而增强了基层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和致富带富的技能。
搞活激励机制。改变村干部待遇上实际存在的“大锅饭”问题,为逐步建立村财镇管和完善村干部退职补贴‘医疗保险等激励保障机制,实行“关键抓人、重点抓村、突出抓争、整体推进的激励措施,切实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
转变工作方式。由过去注重政治命令向引导、教育和服务转变,把党组织的意图化为群众的自觉行为;由过去偏重于对上负责向实现对下负责致转变。切实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