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直布罗陀水手

直布罗陀水手

《直布罗陀的水手》是法国现代女小说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于1952年出版的两卷本长篇小说。

小说第一卷写一个过着平庸生活的男人,他已厌倦了情人。对自己的工作职业也失去了兴趣。这时,他开始寻找自我解放的方法和行动的勇气。第二卷描写他遇到一个漂亮富有的女人,她越过大海重洋不辞辛苦地寻找离开她的情人,那个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这个水手年轻、有吸引力。最后,她来到了加勒比海

作品简介

故事发生在战后第二年的意大利,叙述者是位三十二岁的法国人,父亲是殖民地上的一位公务员。他生在殖民地,长在殖民地,回到法国后在殖民地事务部招工处任职。他与女朋友雅克丽娜到意大利旅游,去佛罗伦萨途中,巧遇一位卡车司机,他们就搭了这位司机的车。后来这位法国人抛下了女朋友,在一家夜总会里认识了一位名叫安娜的美国富婆,她有一艘豪华游艇。在谈话中,安娜告诉他,她曾经喜欢过一位男子,她现在的使命就是寻找那位是水手的男子。尽管安娜警告这位法国人,说在找到那位水手之前,她和其他男人只会有短暂的艳遇,法国人还是陪着安娜来到她的游艇上,并成了她的情人。在寻求水手情人的过程中,安娜讲述了她和那位水手的故事。她相遇了许多男人,走遍了世界的所有港口,但是却没有找到那位水手。安娜还将继续寻找下去,她的生活还将继续。

创作背景

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文学主流以及法国读者对文学和对作家的要求都是相当高的,流动在空气中的文学气息时时刻刻都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位爱好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玛格丽特·杜拉斯也难免要受到周围的文学理念的影响。战后的法国,当人们还对战争心有余悸的时候,文学家们已经从战争给人们造成的极度痛苦中率先走了出来,并对那场恶魔般的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萨特为首的哲学家首先用文学的形式对人们的存在形式、存在环境进行了反思。由于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及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人类的存在时时刻刻受到了威胁。由萨特这种反思型的存在文学慢慢地引发了人们对整个文学的反思,反思型的文学也演变成存在型的文学。尽管人们的目标离现状还有很大的距离,尽管现实生活还很痛苦,但是真正的生活就是奔向目标的过程,只有每日开始推起巨石向山上缓缓行进,哪怕在接近目标时失败也在所不惜。这种以人类的存在为主题的文学创作在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依然占据主导的地位。玛格丽特·杜拉斯虽然已经在文学的道路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题材和叙述形式,但是她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文学潮流和氛围的影响,1952年发表的《直布罗陀的水手》就是一部深受存在文学思潮影响的作品。

角色介绍

“我”

小说主人公“我”厌倦了在身份登记处每天千篇一律地抄写出生或死亡证明的单调工作,厌倦了始终是“局外人”而无法沟通的女友的束缚,希望摆脱这种单调乏味、令人压抑的生活状态。也正是出于摆脱这种生存困境的希望,小说主人公“我”毅然与过去决裂,接受卡车司机“旅行的邀约’,来到罗卡,进而答应美国女人安娜“旅行的邀约”,同她一起踏上寻求理想与爱情的漫漫旅途。

安娜

女主人公安娜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女人,她的全部生活就是寻找她爱着的直布罗陀水手,虽然这个水手是个罪犯,是个满世界流浪的浪子,却让她深深着迷,这种来自心底的爱情记忆让她欲罢不能,以至于后来,她完全是为了一个看不见的目标而苦苦追寻,或许爱情不能完全解释这种疯狂的行为,骨子里对平庸的恐俱和厌弃或许是促使她不断地在世界各地的港口间游荡的另一个动机,因为即便是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她却又迅速失落沮丧。只有重新失去又燃起她追寻的渴求。

直布罗陀水手

小说中直布罗陀水手的形象是这样界定的:“他”20岁时杀了人,亡命天涯,过着“被死亡双重威胁”的生活,嗜好赌牌,孤僻而反叛,这就是直布罗陀水手给读者留下的最直观印象。作者不仅用这一形象来隐喻远离现实、遥不可及永远无法实现的人生理想,更是将其作为超脱于主流社会之外的另类来与现实世界中令人生厌的种种禁形成鲜明对比,这不能不说是作者对于传统主流道德观念的一种反叛。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这部小说的寓意在于表达这样一种思想:幸福是在寻找幸福之中,爱情是在寻找爱情之中。如果他们找到直布罗陀水手。那将是他们爱情的结束。

存在是一种状态,需要有目的。当《直布罗陀的水手》中的女子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已经消失的恋人身上时,存在才有了意义。“一个无拘无束的独身女子,跨过千山万水,倾毕生精力寻找她所爱恋并已消失的男人……她意中的情人——不驯的冒险家,半真半假,既是神又是人的男人,总在世上的某个地方。”投入一场希望渺茫,没有结果的寻求之中,寻求没有结果的爱情,人生的意义大致如此。

该作透过旅行主题将个体生存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作家在真实展现当代人生存际遇的困惑、苦闷的同时,仍然鼓起勇气告诉人们:生活如此,更要坚守希望,永不放弃对美好爱情和理想的追求,唯有希望之火才能点燃勇气,使人们创建更加美好的生活。

艺术特色

小说用真实的笔法讲述了一个看似离奇的故事,其中真实与荒诞以奇特的方式混杂在一起,比如小说采用写实的叙事手法,表达的往往是有些荒诞的内容;故事从整体来看充满传奇色彩,而很多细节却又如口常生活般琐碎;男女主人公的行为执拗而荒诞不经,却体现着对生存、情感和欲望最本真价值的追寻。

从故事的整体框架来说,小说实际上同时在平行地讲述着两个爱情故事:女主人公与旧恋人直布罗陀水手的爱情,以及她和男主人公小公务员正在发生的爱情。前者虚幻,只存在于女主人公痛苦的回忆中;后者真实,就发生在那个叫直布罗陀海峡号游艇的甲板上和酒吧间里。虚幻的爱情植根于一段未必靠谱的记忆,女主人公安娜早年曾爱上一个水手,后来却嫁给一个富商,富商死去后,她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却整口无所事事,她就乘着游艇流浪在世界的各个港口,寻找那个她曾爱着的直布罗陀水手。她也曾找到过他,共同生活一阵却又彼此厌倦,水手离开了游艇寻找自己的自山,安娜又再次走上追寻之路,她永远陷入一种因矛盾而产生的痛苦之中。如果说那个直布罗陀水手曾经存在过,那么到后来他也就成了一种虚幻的背影,只是安娜不停追寻的一个抽象的目标,因为追寻总得有个目标,似乎她所迷恋的只是寻找的过程。追寻在这里陷入一种荒诞迷茫的境地,追寻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内心,逃避沉闷无聊的现实生活,对于安娜来说,荒诞还是真实是无所谓的,而沉闷却让她无法忍受。与之相对应的是真实的爱情,它萌生于男女主人公一起寻找另一个男人的过程中,这是一段非常奇怪而尴尬的情感纠结,那个小公务员没有从安娜那里得到任何爱情的承诺;相反,只要找到那个水手,安娜就将离开他。这种爱情的维系是基于真实的情感和欲望,却不是社会所强加的承诺与责任,小公务员接受了这一事实并愿意陪伴安娜继续那段荒诞的寻找之路:“为了好好寻找,就像对其他事一样,必须做这个,不后悔放弃其他任何活动,从不怀疑寻找一个男人值得另一个男人为之奉献一生。”谁也不能否认安娜和小公务员之间的感情是真实的,但另一个男人已经如挥之不去的梦魇,啃啮着这段爱情的基础,但同时又被甲板和船舱中的种种暖昧和妥协修补起来,成为一种双方都接受的事实,甚至是双方共同追寻的目标,这从动机和感情伦理来看是荒诞的,但成为小说中真实发生的故事,化为每一句琐碎的言语和每一个下意识的行为。

小说中真实与荒诞的并行与对照形成了一个极富张力的情节体系和语言风格,作者运用荒诞化的表现手法来编织一张大网,希冀以此网罗些许真实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诉求。

大海的迷茫无际给了读者一种隐喻,给人以无限的神秘感和广阔的空间感,茫茫的大海本身就是充满着各种可能和奇遇的地方,在西方文学体系中自《荷马史诗的故事》贯穿下来的海洋意象就蕴含着神秘不可知的意味。在小说中,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把大海的荒诞和陆地的平庸相对立的,正如那个小公务员,相对于陆地的平庸生活,他更愿意在大海中做一个无根的浮萍,他和安娜相爱,并且一起寻找那个虚无缥缈的直布罗陀水手,这一切更深层的解释就是他们都是一类人,是拒斥陆地、拒斥平庸的人。

作品评价

法国杂志《摩洛哥劳动者》:“看了《直布罗陀水手》,不禁要惊讶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想象力,小说宏阔壮观,心理描写充分。”

出版人苏燕:读者可以把这个故事看作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一个人们找寻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将小说的某些部分看作是乘着直布罗陀海峡号旅行的游记——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为了寻找直布罗陀水手。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杜拉斯( 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18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参考资料

《淑媛》出版人苏燕推荐:《直布罗陀水手》.新浪女性.2016-12-04

玛格丽特·杜拉斯.易文网.2016-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