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座落于百朝山上,座西向东,前水背山,是一处风水宝地。其墓主人是后谡的后代子孙,明朝的周月主,周月主原为广西宁县苏秀村人,因明末的动乱犯法被通缉而逃到百朝社区,因看中百朝山风水极佳,在山上开洞入住,不久便在山上开私塾,办学校,授弟子,死后埋葬于洞中。
建筑格局
简介
洞内山壁上,刻有“进士”两字。周月主的第七代子孙周烈,清代人,自幼聪慧,看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后考中清朝进士。周烈衣锦还乡后,于光绪24年修缮周月主的墓地,并为之立碑。
大革命时期,周烈后人周以洪考上清华大学。周以洪在学生时代吕振羽李大钊一起闹革命,后在黄埔军校与周恩来亲切握手。周以洪毕业后返回隆安县,先后担任隆安中学校长、桂林行署专员等职务。
周以洪后人周桐在外做郎中,回乡后,在百朝山脚下,统一建筑旗楼,并出卖给别人,形成当时的旗楼街,旗楼街以销售百货日杂为主,曾一度繁华,后逐步形成现在的百朝旧街。
周氏宗祠建于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座西向东,砖排坊结构,券顶门三个,中间一门上插中国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两边砌有十字花窗,正门上方书楷体“周氏宗祠”四字,饰边为吉祥草图案。洞口建砖墙一堵,祠内与石洞连体。石壁刻有原国民党县长和南宁行政民团指挥官的题书。(另一种说法是雁江文人陆志伦所题)
解放后,祠内石板、石碑、文物完好,从祠门入内三分之二便是周烈石棺,墓径长4米,墓中还有清代花官帽,祠内冬暖夏凉,曾是公社大队开会地点。1968年,在祠堂的右边建起了烈士墓。文革期间,祠内石棺、石板、石碑、文物等遭受严重破坏。上世纪90年代,当地年轻人认为里面有宝藏,便到里面挖掘,祠堂再次受到破坏。
2004年农历三月,周氏家族捐钱,重新修缮祠堂,形成现在的模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