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演说经典之美

演说经典之美

《演说经典之美》一书,由孙绍振的演说录音记录整理而成,2009年出版。本书为孙绍振教授在东南大学的讲座,根据录音记录稿整理、修订而成。内容包括“另眼看曹操”,“青眼看宋江,法眼看武松”,“复眼看鲁迅”,“冷眼看钱书”,“正眼看余秋雨”,“凤眼看古典诗歌欣赏:绝句内部的潜在变幻”,“笑眼看中国古典小说:美女难逃英雄关”等。

内容简介

作者演讲幽默风趣、妙语如珠,其间与学生的鼓掌、欢笑、对话、质疑,现场互动的强烈氛围全方位呈现。虽为学术演讲记录,然读来如智性幽默散文。

作者简介

孙绍振,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90年,德国特里尔应用技术大学进修,1992年,美国南俄勒冈大学英语系讲学,1995年岭南大学访问研究。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北大校友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有《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文学创作论》《美的结构》《论变异》《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探险》《审美价值结构和情感逻辑》《孙绍振如是说》《挑剔文坛》《文学性讲演录》《名作细读》《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演说经典之美》《幽默逻辑探秘》《幽默理论基础》《漫话幽默谈吐》《幽默心理与幽默逻辑》;散文集有《面对陌生人》《灵魂的喜剧》《美女危险论》《满脸苍蝇》等。

编辑推荐

以“思想·开放·个性·好读”为标签,所有内容均源自名家之讲谈实录,或源自名师课堂,或源自公共讲堂(坛),或源自开放非开放之各种讲演、谈话,所选内容我们秉持或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或具有更为开放的思维与向度,或具有极其强烈之个性(表述及其他),而所有的作品,我们都注重“好读”,注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1.名家风范,铸就精品

本书作者是著名学者孙绍振老师,此前本社出版有其畅销书《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

2.讲谈风格,成就好读

本书内容源自孙绍振先生在东南大学的课堂讲演,根据录音整理润色而成。孙先生的讲演幽默睿智,妙语连连,一直以来在各大高校都广受欢迎,讲演现场笑声掌声不断。而讲演本身考虑到听众的互动,自身即平易而好读。

3.个性风采,审智散文

孙绍振先生讲演个性鲜明,率性而言,却常能别出心裁,语惊四座,尤擅长即兴调侃,幽默风趣,而睿智异常,让人拍案叫绝。故有人誉之为“学术的讲演,审智的散文”。

4.经典风行,睿智解读

本书内容以“古典”解读为主,如“另眼看曹操”,“复眼看鲁迅”,“冷眼看钱锺书”,“正眼看余秋雨”,“凤眼看古典诗歌欣赏:绝句内部的潜在变幻”。睿智风趣,读来如智性散文。

本书是孙绍振教授在东南大学的演讲集,收录了他在东南大学六年以来的精彩演讲,全书保留了口语化的演讲词,生动地体现了孙教授幽默诙谐富有智慧的语言风格,并收录了精彩的师生现场互动交流,令读者有如身临其境,感受孙教授另类的学术演讲风格。全书是一种独特的孙氏审智散文的集结。

用演讲辞的形式来传达学术理性。用当代的口语叙述古代的事情,把读者带入当代、带入现场,让读者从演讲辞中消除对学术理性的距离感,进而体会这种带有幽默、谐趣风格的另类审智散文的魅力。可以做语文教师的辅助教案。

目录

另眼看曹操多疑和不疑

青眼看宋江,法眼看武松:人性、神性和匪性

复眼看鲁迅:杂文家和小说家矛盾

冷眼看钱锺书:对浪漫爱情的消解

正眼看余秋雨:从审美到审智的断桥

凤眼看古典诗歌欣赏:绝句内部的潜在变幻

笑眼看中国古典小说:美女难逃英雄关

慧眼看文学经典:真善美的“错位”

换眼看幽默和雄辩:“他圆其说”和“逻辑错位”

天眼看科学家:造福人类还是毁灭地球

……

文摘

武松打老虎的办法很不科学,因而很危险。(笑声)?

试想,武松一只手按着老虎的头,大概左手吧,另外一只就是右手,握起拳头来,砸老虎的脑袋。一般的哺乳纲,比如兔子,头被按住了,它的后脚就没有办法了,但是别忘了作为猫科的老虎,身量特别长,腰又柔软,把它的头按下去,它的前脚无所作为——水浒传上写它只能刨出一个坑来,这是可信的。但它后面那两个脚干什么的?它不会闲着,肯定会拼老命,千方百计地翻过来,垂死挣扎,去抓武松。在此情况下,武松别无选择,只能把另外一只手也按下去。一只手按头,一只手按屁股,就是这个样子(做两手分别按老虎头性状,听众大笑)其结果当然是僵持。如果就这样僵持下去,对武松是极其危险的。老虎以逸待劳,我就这么趴着,你就看着办吧。(笑声)你还不敢不使劲,一松劲,就翻过来了。但老是这么使劲压着它的脑袋,也不是个事儿,因为劲是有限的,而时间是无限的,劲总有用得差不多的时候,总有精疲力竭的时候。到了没有劲可用的时候,吃亏的是谁呢?不言而喻。(大笑)

……

施耐庵武松送到景阳冈,干什么?就是要看看他这个英雄,有什么超越常规的心态。正是为了这个,在遇见老虎以前,他先让他喝酒,超越常规地喝。我们看到,这位武松老哥来到景阳冈下的酒店,门前的招旗就是:“三碗不过岗”,意思说是,喝酒不能越过三碗。但是,武松就自以为不是普通人,往下一坐,“敲着桌子”要酒。一碗一碗地喝,连喝三碗。还要喝。店家说,不能喝了,我们这里是“三碗不过岗”。这酒叫作“出门倒”,一般人喝过三碗,一出门就要醉倒的。可武松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硬是要喝,说,喝醉的,“不算好汉”。要记住武松的这个字眼,“好汉”,好汉是和普通人不一样的,武松觉得他不是普通人。店家好心相劝,他威胁说,你再啰嗦,老爷把你的屋子打个粉碎,连桌子都给你翻倒过来。结果是真他一口气就喝了十八碗,又吃了好多斤牛肉,并没有醉。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十八碗酒,这么多,就是十八碗水,肚子也够胀的,弯腰也困难了。居然还没有醉。这可能有几种解释:

第一,当时的酒,度数可能很低,是农家的那种米酒,我猜想,类似上海市那种“酒娘酒”。在《智取生辰纲》中,白胜白胜卖的那种酒,可以大口大口地喝,可以解渴的。有点像今天的啤酒吧。

第二,这是一种假定,吃得多,力气大。在中国古典传奇小说中,是英雄气概的象征。孟子告子的话说:“食、色,性也。”中国古典英雄,在这两方面很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