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约翰·奥斯本

约翰·奥斯本

约翰·奥斯本(John Osborne,1929年12月12日—1994年12月2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编剧,以其撰写的剧本《愤怒的回顾》而闻名。

《愤怒的回顾》于1956年上演,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主题,真实反映了英国中下层青年的愤怒情绪,为英国戏剧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1962年,约翰·奥斯本改编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的同名小说,凭借电影《汤姆·琼斯(Tom Jones)》(1963)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之后,约翰·奥斯本又推出了戏剧《路德》。1968年,约翰·奥斯本的最后一部成功剧作《阿姆斯特丹酒店》上映。

1960年,约翰·奥斯本荣获第1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1963年,约翰·奥斯本荣获第36届最佳改编剧本奥斯卡金像奖,同年荣获第1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约翰·奥斯本于1929年生于伦敦一个下层家庭,父亲是商品图案设计师,母亲是酒吧间女招待。约翰·奥斯本未上大学,只获得了贝尔蒙特学院的一个文凭,做过演员、导演,随剧团在小镇演出,默默无闻。1940年父亲因无钱治病而死于肺炎,约翰·奥斯本和寡居的母亲相依为命,在贫穷和疾病的痛苦中,在战争的岁月中挣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的狂热和惶恐,不仅给约翰·奥斯本年幼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对约翰·奥斯本日后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家境的贫寒,使约翰·奥斯本进入收费低廉的公立寄宿学校读书。由于痛恨该校的教育制度,以及自身的健康状况不佳,他没有接受完整的中学教育,后来也一直靠自学读完大学学业。

凯莉·奥斯本18岁便辍学谋生,先后在学校和杂志社工作。1948年,他第一次登台演出,从此开始了他的舞台生涯。他也担任导演,在英国各地上演一些定期轮演剧目,还不时以演员兼演出人的身份举办戏剧节的演出活动。在剧团时,奥斯本即开始与人合作写剧本,其早期剧作中的人物大都是演员,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定期轮演剧目演员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所能有的体验。这些早期剧作曾在小城镇演出,未受到重视。

演艺经历

1956年,在英国舞台剧团艺术总监乔治·德汶的支持下,年仅26岁的凯莉·奥斯本推出了《愤怒的回顾》一剧,引起了轰动,打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剧坛的沉寂,在戏剧界引发了一场“革命”,昭示了“新戏剧”的诞生。这部戏剧的"创新性”并不在于戏剧的形式,而是戏剧的内容。1961年上演的历史剧《路德》标志着英国戏剧家约翰·奥斯本在戏剧方面的一个重要转折。

1962年,约翰·奥斯本在托尼·理查森(Tony Richarson)导演的电影电影《汤姆·琼斯(Tom Jones)》中担任编剧,通过改编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的同名小说,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该片也为理查森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并被评为196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继这一成功之后,约翰·凯莉·奥斯本又推出了他的一部大剧《路德》,在《汤姆·琼斯》一片中扮演主角的阿尔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饰演了奥斯本笔下的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赢得了好评。该剧于1961年在英国首演,并于1963年转移到百老汇,为奥斯本赢得了1964年托尼奖最佳戏剧奖,以及阿尔伯特·芬尼的托尼奖提名。

1968年是奥斯本职业生涯的分水岭。1968年不仅是反主流文化“获胜”的一年(其影响至今仍在),也是他最后一部成功剧作《阿姆斯特丹酒店》上映之年。当年,托尼·理查森(Tony Richardson)根据奥斯本剧本改编的精湛讽刺剧《轻骑兵的冲锋》(1968年)上映。由马克西米连·谢尔(MaximilianSchell)主演的《我的爱国者》在百老汇并不成功,仅在1969年进行了49场演出,证明了奥斯本在剧院的商业实力下降,剧院再次经历了一场革命,但奥斯本编剧,无政府主义左派导演汤姆·奥霍根(Tom O'Horgan)的《头发》(1979年)等作品仍然上映了。

去世

结过五次婚的凯莉·奥斯本于1994年12月24日死于糖尿病并发症,即他65岁生日两周后。奥斯本最后制作的戏剧是《似曾相识》(Déjà Vu,1991),这是奥斯本《愤怒的回顾》的续集。

代表作品及影响

《愤怒的回顾》

文学是时代的缩影,因而文学创作是时代的产物,文学作品总是反映时代的发展变化,《愤怒的回顾》一剧亦不例外,其作品“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五十年代英国的社会现实"叫。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带来了惨重的损失,使其在经济,政治和车事上都沦为美国的附庸。二战后英国的殖民地纷纷瓦解,海外经济迅速缩水,英国由世界上最人的债权国沦为债务国,国际社会地位一落千丈,这对于自信心和优越感都非常强烈的类国人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他们感到大火帝国的辉煌一去不复返。其次,战后工党上台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英国的困境。工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缓和了社会矛盾,但丅党并没有继续前行,也无意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保守党上台后,也没有进行丝毫的改革。寄希望于改革的英国民众人失所望,这种悲观的情绪在年轻人中更为盛行。年轻人感觉建立新型社会的理想已化为泡影,他们对政府越来越不满,但又无力对抗整个强大的社会,所以只能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愤怒。最后,教育改革让底层青年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并没有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1944年英国的教育改革使少数出身中下层的青年通过考试进人大学学习。他们按照资产阶级的社会和政治标准接受教育,无疑或多或少会受到资产阶级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他们渴望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迈进上层社会,过上资产阶级一样的生活,但是教育无法帮助他们实现理想,于是他们就变得玩世不恭、愤世嫉俗。吉米就是这个群体的典型代表,他失去了希望,感到生活毫无意义,前途渺茫。在社会现实的重压下,吉米这样的年轻人除了痛快淋漓地发泄自己的满腔愤怒之外,别无他路可走。

作为战后有理想、有抱负年青一代的典型代表《愤怒的回顾》的主人公吉米·波特,在上述种种残酷社会现实的重压下变得愤世嫉俗。“吉米式愤怒"青年受过良好的教育,以为自己接受了教育就可以享有与资产阶级同等的就业机会和社会地位,但英国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却使他们始终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看不到改变生活境况的任何希望,对国际和国内形势感到不满和失望,对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深恶痛绝。他们心中压抑、迷茫、悲观和绝望的情绪只有通过粗俗的语言和暴力的行为才能发泄。《愤怒的回顾》真实反映了战后青年一代面对社会现实油然而生的强烈的愤怒感和挫折感。

《不可接受的证据》

在《不可接受的证据》中,凯莉·奥斯本通过主人公亦真亦幻的叙述,展现了一位不甘于失败,却又无能为力的人物形象。开场时,梅特兰德梦到自己站在法庭之上,接受众人的审判,他竭力辩解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却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负罪感与失落感。作为一名律师,梅特兰德不仅受到同行的排挤,还面临科技冲击。剧中曾提到,一些数学职员将请愿书、证词、陈述等数据输入到电脑中,不需要太长时间,案自然就会呈现。面对这一局面,梅特兰德担心未来社会将不再需要律师这一职业,律师将会被电脑等高科技取代。进入二十世纪,英国开始建造计算机,并投入市场,计算机的使用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其实,不仅是律师这一职业,科技的发展对大多数职业都造成了威胁,这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面临失业。

《卖艺人》

《卖艺人》中,受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影响,艺人阿奇难以再靠简单卖艺来维持生计,再加上小儿子米克生死未卜,给阿奇一家蒙上了挥不去的阴霾。阿奇曾说自己生活在福利国家,不幸的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没有因福利政策的“恩惠”有所改善,反而愈加艰难。《不可接受的证据》中,律师梅特兰德专门负责处理离婚诉讼案,极为讽刺的是,他和妻子之间的关系却如同路人一般冷漠:因科技革命的冲击,梅特兰德担忧律师这一职业会被高科技取代,自身也将面临失业危机。生活与工作中的诸多烦恼使得梅特兰德精神极度紧张,常分不清现实与梦境。为了释放压力,梅特兰德与多名女性保持着暖昧关系,折射出人际关系的紧张。

奥斯本将历史事件融入戏剧文本创作中,意在让其成为抨击社会的有力武器,揭露时代动荡下社会群体的无助与不安。在对战争和福利政策表示厌恶的同时,其实也表达了奥斯本对和平社会的向往,蕴含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约翰·奥斯本的戏剧创作不仅唤起了英国戏剧界的生机,甚至对当时整个文学界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以凯莉·奥斯本为代表的创作团体的带领下,一批青年剧作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新剧’也应时代号召而出现;与此同时,左派戏剧、边缘戏剧等剧种也进入了发展新阶段;在外来戏剧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奥斯本等剧作家积极吸收借鉴国外的创作手法,并将英国戏剧与国外戏剧手法融合起来进行实验,一定程度上革新了戏剧创作的样式,促进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国戏剧的发展,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在戏剧方面的交流。

人物作品

参演电影

编剧电影

人物思想

约翰·奥斯本剧作的主题就是反映五六十年代青年的生活方式的思想状况,他们对现实生活不满,甚至充满愤怒,约翰·奥斯本剧中的主人公经常是以反英雄式的人物出现的,通过人物的刻画展现了这个世界的社会、政治及经济领域内的腐朽、堕落。但这些人物虽然认识到了社会制度的不健全,企图寻找新的道德标准,探索人生价值,但没有信心,看不到前途,无力采取改变现实的行动。但约翰·奥斯本作为“愤怒的青年”的一名代表,约翰·奥斯本的愤怒始终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到后期约翰·奥斯本的愤怒比早期发泄的更为无情,其攻击方式更趋近于谩骂,剧中喷射而出的怒火依然令观众振奋。

人物影响

约翰·奥斯本的佳作往往见长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和精辟的措辞,在作品中表现的愤怒将英国戏剧带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领域,掀起了新的戏剧创作高潮,对战后英国的戏剧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物荣誉

人物生活

配偶

参考资料来源于

生活

约翰·奥斯本与导演托尼·理查森 (Tony Richardson)一起创立了 Woodfall Films,以约翰住过一段时间的街道命名。约翰·奥斯本曾与英国女演员吉尔·贝内特结婚。尽管约翰·凯莉·奥斯本的早期戏剧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奥斯本去世时负债约 300,000 英镑。约翰·奥斯本获得英国作家协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约翰·奥斯本去世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英格兰什罗普郡克伦的圣乔治教堂墓地。

参考资料

John Osborne 约翰·奥斯本.imdb.2024-11-04

John Osborne.IMDB.2024-11-04

约翰·奥斯本.猫眼电影.2024-11-03

广播剧丨Look Back In Anger《愤怒的回顾》.微信公众号.2024-11-03

约翰·奥斯本.猫眼专业版.2024-07-20

大娱乐家 The Entertainer (2016).豆瓣电影.2024-07-10

约翰·奥斯本.1905电影网.2024-11-03

Blick zurück im Zorn.猫眼电影.2024-07-10

约翰·奥斯本.1905电影网.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