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情报局
战略情报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OSS)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立的一个情报组织,成立于1942年6月13日,直至1945年9月28日正式解散。该组织由西奥多·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下令成立,威廉·唐诺文担任首任局长。战略情报局是后来中央情报局的前身。
历史沿革
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欧洲战事的升级,美国有识之士开始呼吁建立一个统一的情报机构。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宣战,富兰克林·罗斯福随即决定成立美国情报协调局(Office of the Coordinator of Information,COI),任命威廉·约瑟夫·多诺万为首任局长。多诺万从预算局获得资金,在白宫附近的老旧建筑中开始了工作。他招募了一批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包括学者、诗人、商人、银行家、电影导演和剧作家等。情报协调局的工作人员人数迅速增长,分支机构遍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和纽约等地。然而,兰登·多诺万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继续扩大机构规模。他不顾行政规定的限制,广泛吸纳各种人才,无论背景如何,只要有特殊技能即可。这些人大多缺乏情报工作经验,但多诺万希望通过专业的培训,将他们培养成一流的特工。英国的情报专家在秘密学校中教授学员各种隐蔽行动技能,如制图、暗杀、爆破和格斗等。情报协调局的工作分为公开和隐蔽两个方面,公开活动侧重于情报分析和研究,而隐蔽工作则涉及敌后的破坏和颠覆活动。机构内设置了五个专业部门,分别负责秘密情报、特别行动、反情报、心理战和训练等工作。此外,还包括财务管理和通信联络等部门。研究开发处是情报协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发明家和科学家组成,负责研发情报工具、伪造证件和研制特工专用武器。他们发明了许多用于暗杀的PB消音手枪和精密的爆炸装置。情报协调局的发展迅速,多诺万不断向富兰克林·罗斯福提供情报报告,获得了总统的认可。然而,情报协调局的地位并未达到多诺万预期的高度,与其他情报机构相比,其独立性不足。陆、海军情报部和联邦调查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情报协调局持排斥态度,不愿分享敏感情报。这种情况最终导致了偷袭珍珠港的发生。
成立伊始
1942年6月13日,在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多诺万的建议下,罗斯福总统下令将情报协调局与军方情报力量合并,成立了美国战略情报局(Microsoft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OSS)。这是一个统一的中央情报机构,也是中央情报局的前身。战略情报局的任务包括破坏、谍报、反间谍和秘密行动,这些任务构成了后来中央情报局的主要行动领域。
关系
战略情报局成立之初,美国派遣了大量的年轻特工前往英国接受专门的训练。这些初入行的美国特工虽然缺乏经验,但充满了热情和求知欲,与英国的老练情报人员形成了鲜明对比。英国在本土设立了六个大型秘密训练基地,传授基本的谍报技巧,包括暗杀、格斗、擒拿、爆破、审讯、伪装、野外生存、侦察与反侦察等。在战争初期,英美情报界的关系紧密,英国特别行动处执行处在实际操作中指导美国战略情报局的行动,而战略情报局也谦逊地接受了英国的经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两国的情报机构甚至完全融合在一起。在诺曼底登陆时,英美情报机构联手进行了大规模的欺骗行动,成功迷惑了德国联邦国防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英美之间的合作出现了裂痕。英国担心美国的实力增强可能会威胁到自身的地位,而美国也不愿始终处于英国的控制之下。在具体行动中,双方因活动方式和权限划分等问题产生了争执。尽管如此,双方的合作仍在继续,尽管彼此都不满对方。
二战中的战例
北非登陆战中的行动
1941年底,美英达成协议,将在次年年底进军北非,开启新的战场。这项计划被称为“火炬行动”。当时,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北非的局势几乎一无所知,因此战略情报局迅速接管了美国在北非的情报机构。战略情报局委派海军陆战队上校威廉·埃迪负责此项工作。埃迪利用200万美元的资金,扩展了先前的法国地下组织,并得到了当地部落和宗教领袖的支持,他们动员了数千名信徒协助盟军搜集情报和运送武器。埃迪的情报人员提供了大量关于北非海岸防御工事和法军兵力的情报,使得艾森豪威尔将军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作战条件。无论是多诺万还是他的竞争对手陆军情报部部长史特朗,都对埃迪的情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1942年8月,埃迪前往伦敦向盟军领导人汇报情报,他的英勇事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1942年11月8日,北非登陆战役正式启动,德国联邦国防军毫无准备。战略情报局的间谍散布虚假情报,误导德国人以为盟军的目标是法属西非的达喀尔,而非真正的目标。德国空军因此错失了追踪真正目标的机会。盟军顺利登陆,战略情报局的特工为登陆部队提供地图、引导路线、介绍设防情况和要塞位置。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盟军取得了胜利。此次行动提高了战略情报局的声誉,证明了其情报的准确性及其活动能力。军方开始认可战略情报局的价值,并同意其扩大活动范围。
缅甸的行动
1943年1月,战略情报局101分队在缅甸北部的亚热带森林中展开行动。这支由艾夫勒率领的小队在当地克钦人的支持下,开展了长达三年的游击、破坏和营救行动。多诺万本人也热衷于破坏和冒险,他认为情报搜集尚可接受,但更倾向于亲自参与危险的行动。这种偏好也影响了日后中央情报局的文化。
欧洲大陆上的行动
1942年,应温斯顿·丘吉尔首相的要求,多诺万派遣了大量战略情报局人员前往英国接受训练,随后组建了多个特别行动小组,在全球范围内执行特种军事任务。这些小组主要从事破坏和颠覆活动。兰登·多诺万还曾试图参与某些冒险行动,尽管这超出了他的职权范围。1944年末,战略情报局获取了苏联的四种军事和外交密码,以及大约1500份文件。多诺万兴奋不已,但他遵照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副总统的指示,未留下任何副本便归还了密码。美国后来利用这些副本破译了苏联密码,称为“维农纳行动”,在调查美国境内的苏联间谍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945年初,多诺万还私自下达命令,要求下属收集分析能揭示苏联在巴尔干意图的秘密资料。
解散
1945年初,罗斯福总统要求多诺万制定一项关于战后长期情报机构的规划,这是多诺万长期以来的愿望。他很快就提交了一份绝密计划,提议建立一个常设的统一的中央情报机构,由总统直接控制,机构负责人与国务卿、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共同组成顾问委员会,协调各大情报机构,完成谍报、反谍报、研究与分析、对外政治颠覆和总统可能交给的“与情报有关的其他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暂时被搁置。不久,兰登·多诺万的计划被泄露给了外界,引发了广泛的抵制和批评。国务院、参谋长联席会议、预算局和陆、海军情报机构都对此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胡佛尤其愤怒,因为他正在起草让联邦调查局控制所有国外情报工作的计划。这一次,他决心与多诺万对抗到底。1945年2月,《芝加哥论坛报》和《华盛顿时代先驱报》刊登了多诺万的计划,声称他要建立一个战后超级间谍系统,监视公民生活,并称之为“美国超级盖世太保”。多诺万明白,这份绝密文件是由他的老对手胡佛泄露出去的。尽管如此,他没有时间和精力争吵,而是专注于寻找支持者,并努力说服总统。1945年4月12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去世,哈里·S·杜鲁门继任总统。杜鲁门本人不喜欢秘密组织,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各种情报机构借此机会向他投诉战略情报局的问题,包括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亲英等。媒体也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击。这一切都让多诺万感到前景黯淡,他预见到了战略情报局在战后可能面临的命运。他尝试挽救这一局面,但他的影响力已不如从前。1945年9月,杜鲁门总统下令解散战略情报局,他对多诺万在战争期间的表现表示感谢和赞赏,但也指出,在和平时期,这种才能已经不再必要。1945年9月28日,在战略情报局总部,多诺万宣布了机构的解散。他感谢员工们的卓越工作,赞扬他们的勇气和奉献精神,并强调这一工作对未来美国仍有重要意义。最后,他告别了这座熟悉的建筑。
后续发展
战略情报局解散后,美国的情报活动陷入了混乱和分散的状态。哈里·S·杜鲁门总统发现,他收到的情报报告缺乏条理,各机构提供的报告未经分析且相互矛盾,这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他开始认识到,解散战略情报局是一个错误。1946年1月,杜鲁门总统下令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其成员由国务卿、陆、海军部长和总统军事顾问组成,全面负责美国的对外情报活动。委员会下设中央情报组,作为执行机构,取代了原战略情报局在海外的情报活动。1947年,杜鲁门总统批准了《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根据该法案的规定,中央情报局必须遵守“没有警察、传票或执法力量或国内安全职责”的规定。这一架构导致了中央情报局与国防部其他情报机构以及中央情报局与联邦调查局之间的紧张关系。1947年9月18日,中央情报局在这种微妙的政治环境下诞生。
参考资料
战略情报局历史沿革.战略情报局历史沿革.2024-11-19
抗战时期美国战略情报局与中共军事合作的尝试.网易.2024-11-19
盟军情报局的诞生.光明网.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