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臼群
冰臼群是一种地形地貌,位于大兴安岭东南边缘的克什克腾旗新井乡境内,总面积9200公顷,海拔1574米。冰臼群的外围两侧均为悬崖峭壁,最大的冰臼长10米,宽5米,深3.5米,最小的冰臼只有几厘米。它是古气候、古环境、古地貌、古人类变迁的历史见证之一。
在青山山顶南面两边平缓起伏的花岗石岩面上,1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数百个冰臼,整个青山,峰峦叠嶂,连绵起伏近20公里,地形地貌奇特,地质构造复杂,山体土石分明,全境露出地层。
形态特征
在青山山顶南面两边平缓起伏的花岗岩岩面上,1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数百日个冰臼,冰臼群的外围两侧均为悬崖峭壁。冰臼的平面一般为圆形、椭圆形、匙形和不规则的半圆形。其形状如臼如缸,如杯如桶、如盆如盘、如锅如碗,一般冰臼口小肚大,底部较平坦。冰臼的周边高处无进水口,只在低处有出水口,少数冰臼之间底部相通,中间有穿洞,形成连体冰臼。青山冰臼群中,最大的冰臼长10米,宽5米,深3.5米,最小的冰臼只有几厘米,如同一个纽扣大小。冰臼内壁大部分陡而光滑,常见有螺旋状条纹凸起,底部微凹,下凹方向不定。冰臼大小不均,深浅不一,有的光洁如洗。臼内不存任何填物,有的只存积水,水内有小石虾;有的臼内积土,长满花草或白桦,整“盆”整“盆”地分布在平坦的花岗石山巅上。这些天然“盆景”,独特奇妙,堪称一绝,十分美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任何人工盆景、人工花卉都无法与之媲美。青山的北面有冰斗、冰蚀洼地和水,东西两侧是两条U型谷及角峰。来这时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种景色实属国内外罕见,称得上“世界奇观”、“天下一绝”。
形成条件
青山上的这些“石缸石锅”的成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自1997年至今.经众多专家考察认为:这些石坑是世界罕见的自然遗产,是第四纪冰川运动的结果。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几百万年前,青山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冰与石体的吻合处,水的涡流携带着石块在石体上旋转磨挖,便形成这大小不一平滑的石臼。于是,便有了“冰臼”之说。同时,青山上如椅如桌的块石很多,块石上又多有平圆的石块垒在上面,人称“飞来石”。科学家认为是“冰川飘砾”,这也是冰川学说的佐证。青山冰臼群的发现,不但涉及到争论近80年的“中国东北地区无冰川存在”的重大理论问题,同时涉及到了与人类起源、天文学、构造学等众多边缘科学有关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它是古气候、古环境、古地貌、古人类变迁的历史见证之一。
主要景点
青山园区不仅冰臼群保护完好,周边植被也一直保持着原有自然风貌,每到初夏,粉艳艳的山核桃花,雪白的山梨花、山丁子花点缀在山间,散发着醉人的清香。满目苍翠中1999级时隐时现的石阶,蜿蜒地伸向山顶。沿石阶而上,您会看到山峦叠叠,奇石磊磊,风光如画,那如人似物的奇岩怪石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蛇石出水缘壁,一屈一纵,动势犹存;猴石母子相抱,圆额凹腮尖嘴,形态逼真;险石则一根系岩,侧如张伞,大有风吹亦动,雨打也摇,云动石移之势,观之让人不寒而栗,朱颜变色。还有鹰石、棺石、僧石、道石、美女石、连阴寨、大石棚、鸽子洞、喇嘛洞召等等。千百万年的风剥雨蚀,岩石上多生的岩晒,赤橙长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您的面前。
站在青山顶,山风徐来,如天之语,环胸绕耳,大自然的天籁之音,绝胜最美妙的轻音乐,让人心旷神怡,远眺群峰茫茫,青雾漫笼,似波涛涌动。西拉沐沦河在山脚下宛如散花织女的飘带,银波流畅,纳百川而东去。俯瞰青山下,片片村庄,条条梯田,道道林网,人化自然的有序与造化自然的无序衔接得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广东冰臼
怀集县延绵数公里长的河道上分布200多万年“冰臼”,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实属罕见。该县文史部门官员29日表示,该“冰臼”的形状特点符合资料记载的冰臼特征,推测是两三百万年前冰川运动遗迹。
冰臼是第四纪冰川后期,巨厚冰层在冰川作用下,向下游动、撞击、磨砺而成,形状相似古代用于米的石臼,是研究所在地区古环境、古气候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和材料。
怀集“冰臼群”在距县城40公里的下帅民族乡红霞湾一个重山环绕的小河谷,河水清澈见底,河谷沿岸多是悬崖峭壁,河床上布满大小不一的花岗石石,“冰臼”群就分布在这些花岗岩石上。
怀集县地处粤西北部,通桂达湘交汇点,有“中国燕都”之称,山脉为五岭余脉,县城纬度为23.92度,靠近北回归线,“冰臼”是否属北回归线上首次发现,有待有关专家前往考证。
现场看,“冰臼”大多呈口小底大特征,臼体的平面一般为圆形、椭圆形、匙形和不规则半圆形,其形状如臼如缸,如桶如盆。最大冰臼直径近1米,最小冰臼直径也有十多厘米,平缓宽敞的基岩冰床磨蚀现象。初步估算,大小冰臼至少在200个以上,并且保存完好。
当地村民介把这些分布在河岸大石上的石臼叫作“石窝”。据称,枯水期或者上游电站蓄水期,河里大块的花岗石裸露出来,还有更多更集中的“石窝”
参考资料
广东现200多万年前“冰臼” 疑为冰川遗迹.腾讯.201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