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殿
西洋殿,位于庆元县西洋村,始建宋咸淳元年(1265),又称吴判府殿。殿宇依山傍水,飞檐画栋,雕梁翘角,气势宏伟。每年三月十七日和七月十七日至十九日,龙泉市、庆元、景宁畲族自治县三县菇民朝拜菇神前往进香,云集诸方山货,举行戏剧表演,宣扬菇民民俗文化,共同祀奉香菇鼻祖吴三公。该殿是香菇之源的象征。殿旁有兰溪桥,与之珠联壁合,相映生辉。
景点简介
西洋殿,坐落于五大堡乡西洋村松源溪畔,系古代菇民为纪念香菇鼻祖吴三公而建的纪念性建筑。始建宋咸淳元年(1265),祀奉香菇鼻祖吴三公,又称吴判府殿。殿宇依山傍水,飞檐画栋,雕梁翘角,气势宏伟。西洋殿依山傍水,座北朝南,建筑平面呈纵长方形,进深32米,面阔19.4米,占地在952.35平方米。该殿为四合寺观式建筑,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墙、山门、前厅、戏台、中台、正殿等,在正殿前分列左右厢房,厢房中心间为钟鼓楼,与正殿相对是倒座。正殿中底置吴三公像。殿外东侧有一古井,为“运木古井”,相传建庙用的木材以是从井里涌出,传说颇似净慈寺的“运木古井”。
据《庆元县县志·人物》记载:吴三公为庆元县百山祖镇龙岩村人,兄弟间排行第三而得名,他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明了人工栽培香菇技术,明万历三年,与其父亲被宁神宗封为“判府相公”。关于吴三公的身世,现还有“祖家在龙岩市,生长在西洋”之说。
每年三月十七日和七月十七日至十九日为龙泉市、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三县菇民朝拜菇神的进香期,云集诸方山货,举行戏剧表演,宣扬菇民民俗文化。该殿是“香菇之源”的象征。殿旁有兰溪桥,与之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民间故事
庆元竹山西洋村有一座大殿,叫“西洋殿”。殿内神橱中有一樽神像,那便是菇民祀奉的菇神——吴三公。吴三公到仙界学了制菇术,又把它传给了龙、庆、景三县百姓。三公死后,菇民们便商量起建殿祭祖师的事来,先是请阴阳先生来踏地,踏来踏去,最终踏在了西洋村尾水口。
阴阳先生还留下话,说是大殿要用三百株无尾巴的杉木。这可把管事的难住了,派人四出打听,走了许多州县,看过几百个山头,就是找不到三百株无尾的杉树。有一回,一个过路乞丐说:“福建浦城的一座山上刚刮过龙风。那树顶全被龙风剪了。”菇民们找到了那片山,用银两买了下来,在那里砍树。砍呀、砍呀,足足砍了一个多月,那树一根根谷桶般粗,透天般长,整个山弯都堆满了。可路这么远,这树如何发到西洋去?菇民们谁也想不出个好办法。
这天,菇民们正在山里发呆,忽然看见一个老翁担了一担饭送上山来,那老翁走到木堆前便不见了。菇民们过去一看,一头米饭一头菜放在木堆上,还见木堆旁陷下了一个大洞,黑洞洞的深不可测。菇民们已几天吃不到好饭菜,解开老翁的饭担便大吃起来,不一会,饭吃完了,回头看那木堆已无影无踪。原来,木头早就通过地道,发回西洋了。那老翁正是吴三公的化身,现在,西洋殿外的水井中还剩下一段呢,那口井便是当年吴三公发木头时留下的。
木头发到了,菇民们请了当地最好的木匠和石匠来造殿,可西洋这地方四周没村,买不到好菜,工匠们吃得很苦。有一日,一个乞丐赖在工棚里不肯走,管事的见眼前人手不够,便将他留下帮忙做饭,说也奇怪,那乞丐天天抓些刨花放在锅内三捣两捣便变成一满锅的猪肉,在清水里撒上几把锯末,三捣两捣又是一锅虾皮汤。从此,工匠们每天吃上了好饭。一座大殿很快便完工了。大殿造好后,塑佛老司在殿内塑了吴三公的神像,据说,当年“五通神”曾赐了一只黑虎给吴三公巡山管香菇,因此,吴三公的神像也骑在黑虎的背上。手中还握着一条赶虎的钢鞭呢。